选秀发展到偶像养成阶段:只挖坑不填坑,只能养成昙花一现的流星

选秀发展到偶像养成阶段:只挖坑不填坑,只能养成昙花一现的流星

首页模拟经营偶像养成日记火箭少女更新时间:2024-06-07

出人意料的,这个夏天,霸占了我们眼球的,竟然是一群四十不惑的中年爱豆。

年轻人惊呼,原来我们还有一帮这么酷的摇滚乐队!

这群沉寂了10多年,正在中年危机的老愤青们,私下里苦大仇深,节目里却是“真不在乎输赢,就是来秀的”。的确,对于他们而言,起起伏伏早都看透,唯一想做的就是坚持音乐。

这个夏天结束后,大批被折服的年轻观众们,将会奔向音乐节和livehouse。

摇滚乐重新回归大众音乐市场,蓄势待发。

也许摇滚乐离观众差的只是一个舞台。而曾经连续霸占观众注意力的选秀节目,在这个夏天,却纷纷遭遇滑铁卢。

01

6月首播的《明日之子3》半决赛已经结束。留下的还有四位选手,分别是:张钰琪、洪一诺、冯希瑶和BY2。目前看来冠军的热门选手在张钰琪和BY2之间。

除了BY2,其他选手恐怕很多人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而“预备冠军”张钰琪,微博粉丝数仅有114万。这个级别,恐怕根本谈不上流量。

除了选手,这档选秀节目又留下了什么作品吗?

抱歉,恐怕一点都没有。

大部分观众对这档节目的记忆点,只是频频登上热搜的“回锅肉”姐妹组BY2。

甚至网友大胆预言,最后冠军会花落洪一诺。可怜回锅艺人BY2被全程蹭热度,一路陪跑业务能力根本不及她们的00后。

姐妹俩甚至直接在节目上坦言,“我希望,在《明日之子》的舞台里面,我们不再做别人的傀儡,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019上半年,我们讨论的还是火箭少女、蔡徐坤的转型之路,如何把短期流量变为长期流量,延续选秀偶像的生命力。

可到了《明日之子3》,恐怕这些不到20岁的小妹妹们面临的是,还未出圈,流量已亡。

02

选秀艺人的生命力越来越短?

其实从2004年火爆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开始,内地的选秀大潮已经汹涌澎湃了15年。

这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山鼻祖,芒果台超女快男为代表的初代选秀。

大家都认可的是,芒果台的超快系列选秀,为当今歌坛输送了大部分音乐人才。看看如今活跃在歌坛的年轻歌手,李宇春、张杰、华晨宇、张靓颖、谭维维、周笔畅、尚雯婕。

仅“超快系”歌手就妥妥地占了新生代歌手中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这些选秀,那内地歌坛可能没落更快,华语歌坛也更加后继无人。

而当年这些选秀冠军们,也纷纷加入到了二代、三代的选秀节目中,充当老带新的导师角色。

二代唱将,浙江台的好声音系列。

吴莫愁、梁博、吉克隽逸、张碧晨、徐海星等人,均出自于好声音系列。

可如今来看,吴莫愁几乎销声匿迹;吉克隽逸更是转投时尚圈,偶尔靠街拍出圈;徐海星整容失败后没了声音;只有梁博签了新公司后,发过几首不太火的单曲,张碧晨还偶尔为电视剧唱唱OST。

可以说,华语乐坛上,留给好声音系的席位寥寥无几。

三代爱豆,网综时代的养成式偶像。

正是因为火遍大江南北的《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2018年又被称为偶像养成的元年。

一年过去了,那这些全民偶像如今发展又如何呢?

蔡徐坤被大龄粉丝团明明白白教训了一顿,什么叫真人气;其余养成系偶像,多半开始转战影视圈:于斌在《陈情令》中刷了一波存在感,杨超越的电视剧首秀《羽你同行》已经播出,孟美岐主演的电影《诛仙》也已上映。

至于导演为什么启用他们,除了自带流量外,导演看重的则是他们的性格气质是否符合剧中人物。而所谓性格气质,就是他们前期经营的人设。

说白了,拿到角色,靠的不是演技,而是人设。

比如“锦鲤”杨超越,就和戏里活泼、可爱、大大咧咧的小娜非常符合。

可不管他们的影视之路能走多远,也都和日渐式微的华语乐坛,没什么关系了。

03

从为选而秀,到赚一把就死

许多人对《明日之子3》根本没什么印象,也许这个节目并没给大家带来什么出圈的作品,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数据开花”。

可以看出,对比同期《乐队的夏天》《这!就是街舞2》,《明日之子3》的微博、微信等数据流量,甚至全方位高出后两者一大截。

虽然数据上《明日之子》一骑绝尘,可很显然,论出圈度,比不上让摇滚和乐队爆火的《乐队的夏天》;论作品和口碑,也比不上《这!就是街舞2》。

那《明日之子3》的数据靠的是什么呢?

毫不客气的说,四位导师孟美岐、毛不易、龙丹妮、孙燕姿,几乎贡献了一半的流量。孟美岐是去年大火的女爱豆,超强的业务能力已经接受过市场的考验;毛不易被划为实力唱将的阵营;龙丹妮幕后操盘手不必多说;而孙燕姿,华语乐坛的顶流人物,贡献出了内地综艺首秀,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话题。

在选秀综艺疲软的时代,大佬们甚至按捺不住,纷纷自己下场造热度。因为话题本身就能带来数据,而数据,则是网生综艺的最强转化力。

既然大家都没找到一条路,可以长期培养选秀艺人的成熟产业链,那做做短期收割又何妨。

当年的快男超女们,在选秀爆红之后,都选择了继续学习,李宇春时隔一年才发专辑,张杰去伯克利进修音乐,正是长期学习的积累,才能成就他们后期高密度的输出。

这不仅需要选秀艺人的努力,更需要经纪公司的强大支持。可当今“只挖坑不填坑”的养成模式,养成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流星偶像。

只采不养,就是竭泽而渔。而割韭菜式的运营模式,更是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选秀节目疲软自是必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