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是四川的民间艺术。
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四川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851年到1853年,四川本土手艺人吸取蜀锦、蜀绣、民间剪纸和印染中的地方色彩,使得四川皮影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唱腔主要借用川剧五大声腔,此外还博采民间流行的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反映了四川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和人文传统。
皮影艺术发源于中国陕西,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据史*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即陕西地区),兴于汉朝,盛于宋期,元期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极盛于清期的河北。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