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我正行驶在德国无限速高速公路上,当我再次把车速推向200 公里/小时,过去几天的场景像车窗外的风景般一闪而过却又历历在目。这趟从慕尼黑到内卡苏姆超过300公里的旅程无疑是一场盛大旅行,而旅途的开始就要从我正在驾驶的这部奥迪RS e-tron GT说起……

奥迪内卡苏姆工厂
在不久之前,作为奥迪历史最悠久的生产基地——奥迪内卡苏姆工厂刚刚举办了庆祝工厂成立150周年的生日庆典。作为欧洲生产工艺最复杂的工厂之一,内卡苏姆工厂一直担负着生产奥迪最顶级车型的重任。如今,内卡苏姆工厂这个已经航行了150年的“巨轮”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工厂演变,为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做好了充分准备。与此同时,这个象征着奥迪顶级先进工艺的生产基地时隔多年后再次向中国媒体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奥迪Böllinger Höfe工厂
纯电之旅
从慕尼黑机场附近的Audi conference center驾车出发,旅程正式开启,作为本次旅途中我们的主要座驾,奥迪RS e-tron GT与本次的目的地有着不解之缘,内卡苏姆工厂作为德国首个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所打造的第一款车型正是e-tron GT。与在国内的试驾感受完全不同,这次这部RS e-tron GT算是真正要回到它的“主场”。


相比于同平台的兄弟车型Taycan Turbo,RS e-tron GT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意在成为一台高性能GT,因此更注重日常驾驶下的全面表现,而后者则更注重刷新赛道圈速。但这并不妨碍RS e-tron GT成为有史以来动力最强的RS车型,接近650马力的最大动力输出可以让它在3.3秒内从零加速至100公里/小时。带有扭矩矢量分配的e-quattro智能电动四驱,让这部车随时都可以开始贴地飞行。

在三大德国高端车企的高性能分部中(AMG、奥迪运动和宝马M),凭借e-Tron GT奥迪率先实施了全电动化。


舒适,对于驾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S e-tron GT在满足了日常驾驶需求的同时,更没有忘记如何取悦驾驶者。伴随着那如太空飞船般的“e-tron运动之声”,驾驶RS e-tron GT疾驰于无限速路段上很容易让人“上头”,它让车辆的提速、制动不再那么悄无声息,而是更有RS运动车的风范。超车、并线,一切如行云流水一般,在游刃有余巡航之中,RS e-tron GT彻底颠覆了我对grand tour的认知。



行程过半,在位于纽伦堡的Audi charging hub(奥迪充电中心)内我们需要为车辆进行补能。奥迪打造的这座看起来像太空空间站般的Acharging hub与城内年代感十足的老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奥迪全球首个充电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15000次的充电。与传统充电桩不同的是,这里除了提供快速充电服务之外,还提供休息室和餐饮服务。所有奥迪电动车车主都可以通过奥迪APP进行充电预约,在车辆充电时,可以在楼上的休息室内享用美食甚至小憩一会儿,并且在休息室内的屏幕上还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的充电数据。

↑
这些立方体模块容器可以灵活地组装或拆卸。
→
在电网供电不足时,这里可以保证整个充电中心继续快速充电。

整个充电中心的电能来源除了传统的城市电网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更“绿色”的电能储备方式。“储能魔方”是奥迪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全新的储能系统概念,这些魔方能够为整个充电中心提供约2.45兆瓦时的临时储能,并最多支持6台电动车同时充电,组成“魔方”的立方体模块所储备电能来自于各种奥迪测试车辆所拆卸下来的二次利用的锂电池,在电网供电不足时,储能魔方仍可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快速充电,此外,整个中心的屋顶都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这些电池板还能额外提供多达30千瓦的“纯天然”电能。


便捷的充电枪悬臂可以任意变充电角度
以适应不同车辆的充电需求。

无论是布局设计还是环保储能,整个充电中心完美适配了城市中的紧凑空间,尽可能地节省占地空间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为奥迪以及其他电动车车主们创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甚至温馨的补能空间。得益于320千瓦的高功率充电桩,不到一杯咖啡的时间我的RS e-tron GT已经完成了充电。

继续出发,接下来的旅程更多了几分惬意,毕竟93.4千瓦时的大容量电池所带来的495公里的CLTC续航可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肆无忌惮”地挥霍电量了。在车流中穿梭,RS e-tron GT尽情展现着它的魅力,换到动态模式,伴随着空气悬架将车身进一步降低,带有扭矩矢量分配的e-quattro智能电动四驱系统也做好了随时分配扭矩的准备,后轮305毫米的超级宽胎,在面对险峻的多弯山路时也如行驶在平缓的路段一般,过弯重心转移时车身也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晃动,稳住方向并在适当时候收紧“电门”,车辆即会以一个优美的姿态从容穿行于崇山峻岭当中,也许这就是J1平台高性能电动车的魅力吧。极致的驾驶乐趣会让人短暂地放空大脑,此刻脑海中有的只是如何去征服下一个弯道。内卡苏姆那些优秀的工程师为这部RS e-tron GT附上了魔力,这种魔力会让驾驶爱好者对它欲罢不能。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如此令人着迷的座驾?带着这样的疑惑,也让我越发期待第二天的旅程……

造梦工厂

150年前的1873年,Christian Schmidt和Heinrich Stoll携手成立了一家名为“施密特和斯托尔机械车间”(Mechanische Werkstätte Schmidt & Stoll)的针织机制造厂,这家工厂后来演变为NSU汽车工厂,并最终成为如今的奥迪内卡苏姆工厂。今天的内卡苏姆工厂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有超过15000千名员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顶级汽车制造工厂之一,奥迪旗下的A4、奥迪A5 Cabriolet、奥迪A6、奥迪A7和奥迪A8等系列车型都在此生产。


这次的参观从位于厂区门口的奥迪品牌交付和体验中心(Audi Forum Neckarsulm)开启,难以想象这里竟然也是奥迪内卡苏姆工厂的一部分。比起印象中机械与流水线组成的工厂,这里更像是一个城市博物馆。事实也是如此,这里汇聚了品牌体验中心、交付中心、定制中心、会议中心甚至餐厅等等多个功能区域。在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展馆内,客户、游客与车迷均可体验到奥迪品牌、公司与内卡苏姆生产基地的非凡魅力与多样风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每一部经过个性化定制的座驾
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车身颜色。
进来之后,这里陈列着工厂生产在售的各种车型,这里同样也是奥迪新车主们提车的地方。在二楼的奥迪个性化方案工作室(Audi exclusive Studio),可以为车主提供车辆升级与定制的全方位服务。奥迪品牌交付和体验中心作为前往奥迪工厂参观的起点,不仅是一个体验品牌魅力的世界,这里就像是城市中的公共活动中心,甚至会经常举办一些读书会、音乐会与儿童科技工作坊等多种文化活动。如果你就住在附近的城市和小镇,不妨经常来看看,没准儿就能邂逅一场小型音乐会。



当地居民也十分热衷于在闲暇时到这里逛逛,
然后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


此时体验中心的二层区域正在进行奥迪历史文化部联合德国自行车与NSU博物馆推出的《NSU品牌150周年:创新、大胆与转型》特展,展览呈上了一系列NSU展品,包括19辆汽车、22辆轻便摩托车、踏板车和摩托车、9辆自行车,甚至还有1910年代初期的第一台Wankel发动机、Stoll针织机等等珍贵展品。要知道,受戴姆勒公司的委托,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车身也是由内卡苏姆工厂打造而成的,而这里也诞生了全世界第一个全铝车身,可以说不仅仅之于奥迪,对于整个汽车工业发展史来说,内卡苏姆工厂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两代RS4的难得同框,
哪一部是你的最爱?

在国内几乎不会见到的磨砂蓝色漆面的RSQ3。

作为这次特展的点睛之笔,《奥迪运动有限公司40周年:魅力与性能的结合》也在奥迪品牌交付和体验中心上演。奥迪运动有限公司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83年的quattro GmbH。从当时只有几名员工,到如今奥迪运动有限公司已经肩负起了塑造四环品牌的运动基因和尊贵格调的重任。展览之上,从第一件奥迪精品、定制选装、quattro GmbH为客户赛车开发的第一款车型,到现有的高性能车型阵容,奥迪运动40年来的历史中的多款经典车型都琳琅尽览。



刚刚被组装好的全新奥迪A8L正在准备接受检测。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进入到内卡苏姆工厂的生产区域。让人惊讶的是,在由现代化厂房组成的厂区中居然还保留了20世纪初的老厂房,这里曾是内卡苏姆工厂的第一个生产车间,如今依然还被保留着并作为测试中心继续运行。紧接着我们参观了A8、A8L和A8L Horch版车型的生产车间,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这里意义非凡,因为整个车间内的大部分订单都来自于中国,生产线上有将近3/4的产品被销往国内,尤其A8L与A8L Horch版这种深受中国客户喜爱的车型。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部A8L从车架到组装完成最后下线的全过程,在整个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生产线上,每一步操作都如外科手术般精准,这里的员工技能娴熟,他们在这里的平均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一些繁重且较为危险的操作则完全由机器人来完成,在保证精确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人员安全。


事实上,自2017年初以来,奥迪便开始在工厂中使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DTS)自动运输零部件与车辆,旨在打造全自动化的供应链。所以在整个车间内的通道中我们看不到有人在活动,由于流水线中每部车型的订单几乎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选装,所以几乎每一个安装步骤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操作节点的工人会根据各个车辆的具体配置来操作运输机器人去匹配相对应的配件,并进行组装。组装完成交由质检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检验,甚至连座椅皮革的褶皱程度,都会由专业工作人员亲自检测甚至感受,从而保证每一部交付给客户的车辆都是精细无暇、甚至高出既定标准的。


甚至连座椅皮革的褶皱程度也要经过工人详细的检查
合格后才能交付到下一个流程当中。
✓
一部即将下线的S8正在接受最后的发动机检测。



整个内卡苏姆工厂的A8车型生产车间的定制化程度极高,甚至还支持防弹车型的定制,当天工作人员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国客户都会订购A8L也就是加长版的车型,而且他们偏爱黑色车身,同样为了满足他们对于配置更高的需求,才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更为豪华的A8L Horch版。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客户也会在这里定制防弹车型,相比于普通版车型,防弹车型还要额外支付超过5万欧元的高昂费用,即便如此,他们也依旧十分乐于为自己的安全买单。

这里是奥迪生产顶级车型的“秘密基地”。




经过Audi exclusive定制后的
两部特别版 RS e-tron GT
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奥迪引以为傲的V10发动机
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距离海尔布隆约6公里的Böllinger Höfe工业园,奥迪购入约为30万平方米的土地以扩建内卡苏姆生产基地。奥迪运动有限公司总部也在该工业园内,如果将整个内卡苏姆工厂比作一个“秘密基地”,那么Böllinger Höfe工厂就是这个基地的秘密核心,因为这里是奥迪两款顶级产品R8和e-tron GT的诞生地。相比于其他生产基地,Böllinger Höfe工厂更加专注于小批量的智能化生产,所以这里很适合开展各种创新试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奥迪可以评估智慧互联工厂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便改进并最终在大规模生产的奥迪内卡苏姆工厂中应用。在我看来,这里更像是奥迪的“科技实验室”,它向我们呈现出了奥迪在生产制造上最具科技感的一面。


这里的场景让人想起了星球大战。
步入车间,硕大的机械手臂、自动驾驶的运输机器人、身着“宇航服”的工作人员……四周的场景似乎只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一切看似眼花缭乱却又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

一部为好莱坞著名女星定制的粉色R8刚刚完成了车架的喷漆。


“将搭载V10发动机的高性能R8跑车和全电动的e-tron GT放在一条装配线上生产绝对称得上一项壮举!”讲解员向我们介绍到。作为更加突出个性化的超级跑车,R8从车身到发动机由多种材料打造,除了铝合金的板件、气压件、铸造件等等,还有碳纤维。工艺上,将铝合金与碳纤维相连接是比较大的挑战,而且需要纯手工制造。但e-tron GT的车身不使用碳纤维,大部分是铝合金,少部分是热成型的钢材,因此制造是高度自动化的,想要将它们共线生产需要车间在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以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扩展。为此, 整个Böllinger Höfe工厂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着手于员工培训和生产线的改进了,时至今日,生产部门的所有员工都同时精通R8和e-tron GT的制造步骤,而包括3D建筑扫描、机器学习过程和VR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等在内的多项技术创新也被融入了新的生产体系当中。在一条装配线上生产两种技术截然不同的车型,这在整个大众汽车集团中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不需要统一的着装,
但所有人的衣服上都透露着由衷的热爱。

一部正在进行“点火仪式”的全新R8。
让我由衷赞叹的不仅仅是眼前各种前沿的科技,这里的员工所展现出来的对汽车文化的热爱、对工作的自豪让我们作为旁观者大受震撼。放眼望去,每一位生产线上的员工都会穿着印有Audi sport字样的工服,他们会将logo DIY成各种自己喜欢的样子,甚至连自己的钥匙链、储物箱、皮带等等私人物品都到处充斥着奥迪运动的元素,与他们聊起工作时,几乎所有人都向我们热情地介绍哪一部车是我参与制造的,这部车有多么的优秀……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仪式感的环节让人难忘:每一部R8在组装完成后的第一次点火测试也是整个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的购车客户甚至会不远万里从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来到这里,来到Böllinger Höfe工厂的生产线上,只为了见证或亲自操作自己爱车的第一次点火,而Böllinger Höfe工厂的工作人员们也十分热衷于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在我看来,这是真正的爱车之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热爱是一切成功的根基,在这样的氛围中打造出的座驾势必是无比精彩且迷人的。于是回过头来看,为什么RS e-tron GT能够如此迷人?在这里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尾声

夕阳的映衬下,这部亮黄色的奥迪RS e-tron GT熠熠生辉。从未想过一次简单的参观竟变成了一场震撼身心的盛大旅行。于我而言,这一次的旅程意义非凡,再次坐进驾驶席,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科技与性能的外壳之下,这是倾注了无数人热爱的座驾。见证了它从零开始到驶向道路的全过程后,身下的这部奥迪RS e-tron GT被赋予了生命。一个有着150年历史,倾注了数代人心血的工厂孕育出这部代表未来的座驾,参观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慨于历史的积淀,又不断惊叹于科技的创新,过去与未来也在此刻而产生交集。时间在变,不变的是内卡苏姆工厂矢志不渝的创新理念、拳拳之忱与精益求精的精神。曾经的奥迪因高品质、高技术而闻名,在电动化时代,当RS e-tron GT缓缓驶下Böllinger Höfe工厂的生产线时,我们就已经知道,一个属于奥迪的、全新的电动化时代已然到来。

文/李鹏毅 图/李鹏毅、奥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