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小城镇作为城与乡的“纽带”和“粘合剂”,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湖州市境内的 115 个小城镇正发生着美丽蝶变。
12月11日,湖州市文明办、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州市委外宣办联合主办“乡村巨变看湖州”媒体采访活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网、文汇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的记者们走进湖州小城镇,近距离感受小城镇美丽蝶变给居民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太湖旅游度假区塘甸集镇
怀旧岁月的青葱小镇
沿街建筑的轮廓高低错落,人行道铺装采用仿旧石板,墙上印着“红色宣传画”……冬日时节,走进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滨湖街道塘甸集镇,一阵浓浓的“怀旧风”扑面而来。
“我们以‘青葱小镇’为主题,通过主街立面改造,呈现出革命年代历史风情,承载着一代人青葱记忆的街容街貌已显现,并释放出浓郁的文化魅力。”塘甸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塘甸集镇的变化,是湖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样板。2016年以来,湖州对全市 115 个小城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去年,共有 43 个小城镇通过考核,其中 11 个小城镇被列为省级样板。大幅改善了环境面貌,丰富百姓文化精神生活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杨家埠塘口集镇西塞风光里的物流小镇
阵阵冬雨,将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街道塘口集镇洗涤得更为清丽。这个曾经满眼“赤膊墙”的集镇如今已全然不同:街道办事处西侧的荷花池公园对外开放,亭台与小道穿湖而过;突显红色基因,建设郎部抗日纪念馆,积极打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充分融入弁南文化、西塞山文化,确保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的标杆小镇。戚家村的渔翁捉蚌是市级非遗项目,曾到北京演出,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
同学们表演“渔翁捉蚌”
杨家埠街道支持非遗传承,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渔翁捉蚌”在文艺汇演中不断亮相。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牵头开展的,湖州每个乡镇学校都有“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未成年人免费接受少年宫的素质提升服务。
织里镇漾西集镇水漾人居小镇
漾西集镇三个旧粮仓前
学校在改造后的粮仓开展活动
在吴兴区织里镇漾西集镇,没有大拆大建,也不刻意仿古逐新。当地聘请驻镇规划师,重点对陆家漾公园、儿童公园、幸福庭院、老街等8个项目的风貌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水漾人居小镇。通过因地制宜管控集镇风貌,注重对迎晖桥、思慎堂等历史文物的保护,既彰显太湖流域独特风格,又精细梳理集镇每一处肌理。
三个旧粮仓改造成了
文体活动室、文化礼堂、农村书屋等阵地
同学们的刺绣等作品展示
长兴县李家巷镇环境革命变身环保小镇
李家巷镇曾是工艺经济强镇,但是环境污染严重,以前在李家巷街道上走一会儿,身上就有一层灰,经过这里像经过战场一样。2011年下半年,李家巷镇进行了环境革命,235家石粉厂全部关闭,如今走在李家巷街上道路干净整洁。
这几年间,李家巷镇完成广兴路新建工程,打通了断头路;大石桥改建后实现通车,彻底消除老桥安全隐患;新街东路、新街西路及工业园区主干道进行路面改造,提升交通环境;政府工作人员固定下村,解决百姓“不理解、不明白、不知道、不支持”,发动百姓参与到文化氛围的建设中……
李家巷镇刘家渡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承包组长责任制、网格量化积分制等方式考核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一起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家园。
今年以来,长兴县李家巷镇的便民福利一波接着一波,切实让市民感觉到了舒心和便捷。
在小城镇整治过程中,全市共完成拆违360万平方米、消灭卫生死角3万余个、整治水域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提升农贸市场49个、建成停车场324个、新增车位31936个、新改建公厕288个、缆线整治1023公里、打通断头路65条、整治道路462万平方米,不断提升小城镇功能品质,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为补齐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短板,湖州以‘讲卫生、垃圾不落地,讲秩序、出行守规章,讲节俭、办酒不铺张,讲和睦、邻里关系好’的‘四讲’文明行动为推手,加速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湖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在湖州,小城镇的文明行动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说环境的改善是小城镇整治的序曲,文化的挖掘是塑造“百镇百面”的风格,那么文明提升则是为了小城镇的清奇风骨。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全市115个小城镇开展文明专项活动超过2000场次,着力解决小城镇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小城镇环境更加优美、人际更加和谐、治理更加有序、风尚更加文明,让小城镇成为兼具城市功能优势、彰显农村生活情致,城乡居民向往的幸福家园。
你可能会喜欢
/ 要闻
/ 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