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猫不但可以吸,还可以这样用

在寒冷的冬天,猫不但可以吸,还可以这样用

首页模拟经营全民吸猫更新时间:2024-08-02

本文作者:绿流

如果《流浪猫鲍勃》是一部美国电影,我是不会去看的,因为很早就被美式温情片的套路给恶心到了。而英式的则不同,不管是近些年的《帕丁顿熊2》,还是早年的经典《真爱至上》,都是温情却不滥俗的。

果然,《流浪猫鲍勃》,没有因为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而故意搞笑卖萌,也没有涉及到父子和解就强行阖家温馨,就这两点,就比很多美国片好。不过我也很惊讶,昔日007的导演怎么拍起这么萌化的影片了,哎,如今果然是一个全民吸猫的时代。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不过这不重要,在真实世界中这也只是个例。我也说不上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因为影片确实没有安排什么场景来煽情。就是一种明亮温暖的氛围,随着猫的出现,而包围了男主角这个正在戒毒的流浪汉。一只橘猫,朋友啊,它的眼中有整个宇宙的光呢。没有它的时候,男主角詹姆斯身无分文,流浪街头卖艺;有了它之后,詹姆斯同样是卖艺,却能挣到不少钱,还有人来合影,拍短片,在网络宣传……真心是人不如猫,人不如猫啊。所以片中的詹姆斯也说,因为这只猫,有人称呼他为“MR”,没有猫之前,那些都都不愿意多看他一眼。

猫咪鲍勃激发了詹姆斯的责任感,要当一名合格的铲屎官首先要有钱买猫粮猫砂,他卖艺、卖报,一挣到钱就去给猫买罐头。因为有了猫,他愈发向往正常的生活,更坚定了戒毒的决心,最终在医生和邻居小姐姐的扶持下,成功阶段,重获新生。更因为有猫,还成为了油管和脸书上的网红。

《流浪猫鲍勃》让我想起另一部影片,由科恩兄弟执导的《醉乡民谣》。《流浪猫鲍勃》中的男主角和《醉乡民谣》的男主角是互文的,都是一个流浪的人,一把吉他,一只猫和许多首民谣。不同的是前者色调很暖,适合冬季观看;而后者一直是冷色调,什么时候看都大约在冬季。

《醉乡民谣》的背景是六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嬉皮士的年代,很多年轻人充满热血和理想、空想、妄想,而男主角勒维恩却生活困顿、无家可归,在朋友家蹭吃蹭睡,境况颓丧。难得一身民谣创作的好本领,却不愿意了顺应大众的喜好,和朋友间的关系也出现危机。勒维恩抱着猫四处流浪,努力找工作,却遭到一次次拒绝。最终,一无所有且一无所获的他回到了格林尼治村,在一个小酒馆打工。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一个loser和三只猫,十四首民谣和五百里路,历经秋风冬雪,穿越人山人海,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片中著名的格林尼治村是“垮掉的一代”的诞生地,是六十年代反主流文化的一座灯塔,鲍勃·迪伦就曾生活在此。除却民谣,这里还有实验戏剧、禅宗修行、地下电影、波普艺术、诗歌朗诵、左翼思潮、迷幻药……他们是这一代最杰出的疯狂头脑,他们赤身裸体,他们歇斯底里。这些景象在金斯堡的诗歌《嚎叫》中能一窥管豹,而在《醉乡民谣》中,是热情背后的一个寒冷剪影。主角勒维恩在民谣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是Dave Van Ronk,鲍勃迪伦的吉他老师,以及美国五六十年代民谣的先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

不过和电影中勒维恩住宿朋友家不同的是,当时是鲍勃迪伦长期借宿在Dave 家,在此期间,迪伦把Dave家里的爵士乐专辑听了个遍。现实中的Dave身材魁梧、自信而暴躁,热衷社会运动,1969年撑同志反歧视的石墙*乱他就参与其中,并以此被捕。他于2002年去世,在去世前几个月还举办过一场音乐会。

《醉乡民谣》如猫细腻敏感的一面,而《流浪猫鲍勃》如猫软萌宜人的一面,那只猫都像是从六十年代穿越而来,流浪到每个流浪音乐人身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救赎。

《流浪猫鲍勃》中,女主角提起自己因吸毒而死于28岁死的哥哥,这让我想起了Kurt Cobain ,Cobain生于六十年代,1994年4月5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成了“27岁俱乐部”成员之一。柯本组建Nirvana乐队,1991年一首Smell like teen spirit一战成名,将地下音乐带到了地上。他拒绝主流,讨厌成为主流文化的符号,讨厌脑残粉,讨厌这个荒谬的世界消费他。因此他愈发孤独和疯狂,但在大众看来,那是耍酷,他们要么批判,要么盲目崇拜,他们追逐的是一个流行符号,却不关注他的音乐中写了些什么。

Kurt Cobain的遗书中写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傻子发出的声音,他其实更愿作个柔弱而孩子气的诉苦人。我已经好多年都不能从听音乐、写音乐及读和写中感觉到激愤了。对这些事我感到一种难以形诸文字的负罪感…事实上我无法欺骗你们,无法欺骗你们中的任何一人…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即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我必须轻度麻木才能够重获我在孩提时代曾有过的热情…在我们所有人中都有善意,我就是太爱你们了。爱的太多以至于让我感到真的太他妈忧郁,一个略微忧郁的、敏感的、不领情的、双鱼座的耶稣式人物!你干嘛不心安理得享受它?我不知道。…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

我无法从道德角度去批判他吸毒或者悲观厌世,因为这不是个道德问题,我只是感到惋惜,但我也不配惋惜,因为他在遗书中还提到了一句Neil Young “Hey Hey My My”的歌词:"it's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1993年,Nirvana 发布歌曲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 ;

1994年8月8日,Oasis乐队创作了音乐Live forever来反对悲观情绪 ;

1994年8月16日,NeilYoung发布专辑Sleeps withAngels,作为对Cobain在一书中引用他歌词的回应。

又一个冬天要到来,如果没有猫带来救赎,也请珍爱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