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殿试,又被称为“御试”、廷试”、“廷对”,是指由皇帝亲自出题而进行的考试,是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定制之一,创于唐朝武则天时期,但在当时并没有成为定制,自宋代的时候才开始成为常制,清朝因循前代成例。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关于殿试的考试时间,清前期并没有定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始定于每年四月二十一日,后成定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在明清时,其程序大体如下: 会试发榜后,录取人员有资格参加殿试选拔。但是 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