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文创”,如何创意融合 商业化开发

“非遗 文创”,如何创意融合 商业化开发

首页模拟经营融合艺术更新时间:2024-09-15

01

“非遗 文创” 彼此价值相互挖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民族思维、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是当代全球化同质化时期所缺少的。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虽然已经重新进入到人类视野,却似乎与现代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其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塞困难。

文化创意产业自兴起以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影响了众多国家、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以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和载体,是沉淀着独特底蕴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提高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

结合两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中国拥有灿烂的文明和不胜枚举的“非遗”文化瑰宝,却未能加以利用。如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却成为美国动漫的创意来源。今天,人们开始重视文化创意,本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挖掘。

作为现实载体,非遗小镇是以一种或多种特色非遗资源为依托,在特定空间环境内形成的具有产业、城镇、人力、文化等功能融合特征的新型城镇形态。

根据建设路径的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民艺基础上,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而成;

一种是出于生活、创作或商业等目的,由非遗传承人共同集聚而成。

当前,由于包括非遗主题小镇在内的特色小镇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小镇在发展中仍存在着重硬件轻服务、重标准轻创意、重资源轻产业等一些问题。

02

“文创兴镇”与非遗小镇的创新发展

我国台湾地区曾展开过“社区营造”、日本也有过“文创造镇”的发展经验,而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合理借鉴前两者基础上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文化资源型乡镇进行整体改造,也可拿此视角来审视我国大陆地区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探索非遗小镇创新发展的路径体系。

“文创兴镇”从根本上摆脱了原先依靠物质经济推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文化及其活态传承、创新利用”为核心。

所以在非遗小镇的建设中必须要达成以下几点,才能突围二者之间结合所产生的问题:

  1. 突出小镇民众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地位。
  2. 将文化创意要素视为小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3. 增强小镇营建的创意含量和科技能量
  4. 并由此完善小镇文化、产业、社区、旅游等功能体系。

“文创兴镇”推动非遗小镇发展 防止文脉被商业开发中断

日本的“文创造镇”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都特别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活化,重视生活传统和生活空间的延续,将社区共同的历史文化视为凝聚民众、从事经营、旅游开发和生态建设的根基,也为“文创兴镇”的应有之意义和本质所在。

“文创兴镇”因为重视小镇居民共有文化遗产的传承、经营和发展,以特色非遗资源优势带动小镇发展,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从而防止了经由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或大批量的非遗引入,导致文脉中断的后果。

但要改善小镇落后或单一的发展状态,必须围绕非遗小镇的公共福祉,社区民众与不断加入的个人、法人等自觉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和服务主体密切合作,反过来也借此提升了小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味。

当然,“文创兴镇”的发展思路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固守,而是要适应内外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变化要求,以小镇民众为主体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动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注重小镇发展同现代生活方式、文化娱乐方式、大众消费观念的结合。

这就需要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文化科技等新生力量应用到非遗小镇的建设之中,通过非遗类 IP、文化创意符号、知识产权等对非遗小镇的文化生态、产业形态和空间环境进行改造。

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作用于非遗资源,以现代化的思维、观念、工具、技术、产品等推动非遗创新发展,而同时,小镇中诸如剪纸、年画、雕刻、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其艺术风格、创作素材、技艺流程、形象造型等多具历史气息,能够为现代时尚、流行文化注入灵魂和精神。

此外,“文创兴镇”的过程也推动着文化创意相关要素不断融入到小镇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景观空间等,从而实现非遗小镇从原生性、展示性的文化产品提供向创意性、体验性的文化空间打造转变,继而能够提高特色小镇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优势。

非遗小镇作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平台,通过“文创兴镇”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生态维护、产业经营和社区营造,促进打造出世界级的非遗小镇品牌。

首先,促进了城镇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传承和利用创新,逐渐使乡镇的老建筑、老文物、老手艺活化,并带动地方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持续发展。

其次,小镇非遗与自然资源系统及生物生命系统有着紧密联系,“文创兴镇”能够减少城镇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河流水域、生物等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非遗小镇自然和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

再次,“文创兴镇”推动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同相关产业融合,不仅有利于实现小镇与文创产业在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要素的共创、共用和共享,而且将有力改善特色小镇原有的文化业态、旅游休闲和人居环境,推动以非遗资源为核心的文创产业优先发展。

此外,随着创新创意一族的到来,新的文化创意思想将释放小镇的内生活力,凸显特色小镇“宜创”的新功能,由此促使非遗小镇步入“创意兴业、文化造城”的发展新阶段。

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加快高端要素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主导和融合集聚,促进城镇空间的景观优化和文创营造等,以此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

03

探寻非遗小镇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文创兴镇”建设需要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持续性的实施举措,通过借助现代文化创意理念、要素和方法,不断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资源、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

▲ “文创兴镇”推动非遗小镇发展的路径构建

围绕以上基本要素以及路径框架,结合其内在机理及实践探索,分别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04

促进非遗创新发展与资源创造转化

促进非遗的创新发展,死守老办法肯定行不通,需保持非遗的活态性特征,将其无形的技艺、知识、能力和有形的载体、工具、实物以及相应的文化空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转化,让传统文化遗产更有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因此,非遗的生活化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生活化传承非遗文化。非遗小镇承载着特定文化环境下的非遗人物、非遗内容等,小镇居民世代与这些非遗资源相互依存。在这基础上梳理出其特色所在,以此作为小镇建设的文化依托。

适应非遗所属主体的存在方式变化,在生活中促进非遗的自然发展; 符合潜在非遗需求者的生活现实,以非遗艺术营造出浓厚的生活美学。在非遗内容、形式和载体基础上做创新,既要为技艺技能、工序流程、口头知识等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也需不断丰富非遗的表现形式,合理改善其物化载体和工具手段。

借助数字化传播非遗文化。非遗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非遗小镇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借助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对非遗进行采集、存储、转化、管理、展示和传播,这不仅以数字技术改变了非遗的既有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使非遗资源更便捷、高效地为小镇内外人们所观看和使用,而且通过将非遗小镇与非遗整体地数字化呈现,有助于大众全面地了解、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

同时,非遗数字化也为非遗内容资源开发、传播和消费打下了良好基础,由此创意打造出的文化内容产品或服务有利于非遗的广泛传播和互动分享。

非遗资源的故事转化。故事是当前文创体验的重要入口和关键内容,而且非遗本身包含着无尽的故事内容。非遗小镇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离不开故事力的打造,挖掘、创作和分享故事有助于实现大众记忆、传播、理解、娱乐、想象、创造等文化功能。

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通过专业团队、个人或众创等方式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包括有人格、有情节、有情怀的系列内容,既可是老故事、旧作品、传说的新玩法,也可是根据小镇非遗内容衍生出的新事件,以此提升非遗小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效力。

当然这种故事转化与创意应以遵循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文艺创作要求为前提,避免对小镇非遗的过度演绎和消费。

以创意设计让非遗艺术焕发新生。对非遗艺术及其载体本身创意或再设计后,打造出呈现非遗特色的生活实用品、艺术收藏品、文化娱乐物,而这些又能累积成新的小镇文创资源。

当代设计力量与小镇非遗资源融合的路径有3种方式:

一是从非遗资源中提取无形或有形的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之中,开发出能够为大众消费和小镇发展所用的新产品;

二是通过创意设计将现代文化或传统文化与非遗艺术相融合,推动非遗艺术形成新风格、新样式、新内涵,如“中国青瓷小镇”———浙江龙泉上垟镇通过利用年轻人创意,与传统书画相结合等途径开发创意青瓷;

三是对现代设计与非遗艺术融合物进行扩展设计,以一种或多种元素为基础,创意设计出更具物质实用性或数字娱乐性的产品。

05

5大举措加快

高端要素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

01、文化创意人才的引入与服务

非遗小镇汇聚了众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匠人、手艺人、民俗艺人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而存在,通过引入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领域的从业者、设计师、艺术家等创意阶层,实现传承人与文创者的相互促进,共同为非遗小镇的文创化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如深圳梧桐山艺术小镇巷子坊以非遗保护和开发为主导,并大力引进设计师工作室等,推动非遗基地功能完善。

同时,以小镇非遗传承人员为中心,整合创意者、设计者、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技术人员等,构建符合小镇发展实际和战略前景的人才培训、培养、引进、管理、合作和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公共艺术创作、文化生产经营、展示交流活动等提供便利,以此提升非遗小镇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02、社会金融资本的整合与引导

资金是制约非遗小镇文创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资本与金融资本在非遗小镇的融合有其必要性。

面向社会整合带动小镇发展的金融资本,打造具有资金集聚、金融服务、投资引导、项目对接等多种功能的资本平台,有效满足小镇非遗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建设、文创产业发展等资金需求。

通过成立非遗基金、文创基金等方式完善非遗小镇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积极采用公私合作的 PPP 模式进行小镇大型文创项目开发,如歙县与浙江中吴集团合作投资建设徽州非遗文化小镇,来改善小镇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资本运作水平。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强非遗小镇中的大学生创业者、创意设计工作室以及手工艺作坊的资金保障能力,在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中利用众筹等新兴融资方式,同时加强对发展前景好的非遗内容创意与经营企业的投融资引导。

03、文化与科技的协同应用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非遗小镇的文化建设同样有赖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强化文化创意与生产制作技术、展陈传播技术和消费终端技术等协同能力,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产业开发,不断利用新媒体、多媒体等手段打造具有当地非遗元素的文化娱乐产品或活动,如举办非遗新媒体艺术节,以声光电组合的装置艺术、影像作品等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增强非遗文化旅游项目的体验性。

同时逐步将VR、AR、MR、AI、体感科技、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应用到非遗小镇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上,改善小镇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如在小镇非遗博物馆建设中,设置文化交互体验,虚拟还原出非遗历史场景等。

04、文创品牌的打造和合作

依托于小镇特色非遗资源,以品质优良、特色突出、外形美观和内涵丰富推动打造小镇的文创品牌,加强非遗品牌同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品牌的结合,将创意设计品牌向非遗产品或服务延伸,不断实现消费市场共享。

建设特色非遗的创作、展示、交易、传播、体验等平台,打造非遗小镇的文化旅游品牌、民俗节庆品牌等,提升小镇整体的品牌形象。

如浙江义乌佛堂镇整合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服饰、传统美食、书画、古玩等,打造非遗特色文化一条街,不断促进非遗创新基地、手工艺创作基地、民俗文化活动等品牌建设。

推动小镇代表性非遗向外走出去,促进与其他特色非遗品牌在内容创新、创意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如浙江艺雕小镇以主打的黄杨木雕等参与文化产品交易会、博览会等,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也加强与相关非遗品牌、文创品牌的合作交流。

05、文创要素的内生和持续

非遗小镇的制度是“活而新”的,而这些管理或激励制度创新应能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持续促进非遗小镇高端要素的内生和集聚。

非遗小镇以多种方式加强与大型文化企业、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非营利组织等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并培育或引入符合小镇非遗资源利用导向的文化创客、小微文化企业等,协同进行非遗小镇的人才培养、品牌培育、文化创新、技术变革、资本吸纳、制度完善等,也由此盘活非遗小镇的存量资源。

此外,在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融入非遗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文创要素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强化非遗小镇内外文化、经济、设施、服务等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优化,以内生、引入或连接等方式促进非遗小镇各要素资源的可持续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