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老板(二)——义在利先

我要当老板(二)——义在利先

首页模拟经营人生游戏:我要做老板更新时间:2024-05-09

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当大老板——你是否具有“义在利先”的企业家境界

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

但是要当大老板,当企业家,一定要有不同于普通商人的境界。

佛说,众生皆可成佛。

每个人都有当老板的天分,但因为“心态”的不同,而使得“境界”有高下之分。

成佛,那是多么困难的事,连唐僧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何况俗众?

万事欲成,先正其心。

当大老板,也要过“心惑”这一关。

我们中国人的汉字,很厉害。这个“心”字,既不是心脏,也不仅仅指心思。

心惑,心里的迷惑、困惑,一旦解开,就大彻大悟了,醍醐灌顶了,茅塞顿开了。心惑开了,我们就进入了当大老板的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当老板

是我们贫穷,因而要摆脱困境?

是我们不想受别人摆布与指使,因而要独立创业?

是我们为了给子孙留下更多的房产、股票?

对于财富的认识,对于积累财富的正确途径,我们的文化里,太缺乏历史经验。

我们立大志,发大愿,要当老板,要发大财!如果不以菩萨心肠般的宇宙观,来进行我们的财富之旅,那么世界上只不过又多了个破坏环境,穷奢极欲,制造一次又一次金融风暴、一次又一次“三鹿事件”的恶棍罢了。

成佛,既要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平常心,又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进之心。

--处世可以平常心,做事须以进取心。

比尔 · 盖茨,在有生之年,捐出自己的全部家产。我们为他的举动惊叹,却很少探究他富可敌国的财富是怎么来的,他为什么可以做这么大的老板。

学佛的人,很容易看出,比尔 · 盖茨是个很有佛缘的人,他财富的来源,可以用一句哲语说:先因其舍,故有其得。

这个结论,从逻辑上似乎是讲不通的,但是在心学里,这是个非常浅显的常识。

他以平常心看待财富,故有精进心安心做事。聚财不为一己之私,而为做事,而为助人。财富既聚,复散之以助人,这才是发财的大义。

义在利先,这就是企业家与普通商人境界的首要区别。

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要从两方面过心态这一关:

修炼平常心,强化精进心。

修炼平常心

平常心的对立面是不公平心。

很多人都曾经觉得,这世界对自己很不公平。

出身不公平,上学不公平,上班不公平,奖金不公平,分房不公平,分配不公平。

然而,任何人都知道,十个手指头各有长短,但是还没见过哪位仁兄为了公平,而把手指头砍成一样长短的。

任何人都知道,地球表面是有山有水的,但是还没见过哪位愚公,把所有的山铲平,全部填到海里,让地球变成一个大操场的。

为什么最适合当老板的两种人功败垂成——你是否具有看透人性的慧眼和驾驭人性的境界

有两种人,是很适合做老板的。

一种是各级营销人员,他们最了解生意的过程;一种是各类金领,他们了解企业最核心的秘密,包括模式、资源、运营的控制点及陷阱。

但是,他们往往功败垂成,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最后吃透“人性”这两个字。

一些古老智慧给了我们慧眼,一些现代管理理论又给了我们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让我们从普遍的人性开始,接着来剖析金领、营销人员、老板的人性。懂得驾驭人性,当老板的境界又上升了一层。

人有自然性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在里捉迷藏。

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高僧大德、贩夫走卒,概莫能外。

因为这是人性。

我们先辈用词精练:

“酒”可以泛指食欲,有人喜欢川菜,有人喜欢红烧肉。

“色”可以指各种心理上的爱好,有人喜欢各种音乐,这叫音色;有人喜欢旅游,这是景色;有人喜欢时装;有人喜欢集邮、钓鱼。

“财”者,钱财是生存的根本,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气”,权力、荣誉、地位、理想,就是人的“气”。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字,又是中华文化里另一个厉害的概念,要想把它准确翻译成外语,不知道要“气死”多少老外。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这句话把“财”“气”二字,阐释得再透彻不过了。

除了政府控制的烟、酒业外,博彩、灰色娱乐、色情业、毒品等,都是根据人性里可以形成“嗜好”的缺点,而形成的产业。从事这些产业,根本不用作任何的市场调查。

所以,黑社会一定会选这些产业来做。

而任何国家、地区,这些产业的背后,一定有一张黑白交错的利益网络。

人有社会性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处在不同的阶层,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也用阶级成分来划分坏人好人,理由是阶级立场不同,动机就不同。

很多韩国人是不开日本车的,哪怕它再便宜,再省油。犹太人与纳粹是不共戴天的,纳粹分子改头换面躲到天涯海角,犹太人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挖出来。这就是民族性。

我们了解了人性,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最适合、最接近当老板条件的两种人--金领、营销人员,他们往往当不成老板。

反而是进城的农民工、初中毕业的个体户,最后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家!

金领、营销经理创业调查分析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那么多金领、营销经理当不了老板。

几年来,我在思考,同时在作一个有意思的调查。

我把这两种人的主要需求,列为四项(可以多项选择)。

问题:你出来打工,是为了什么?

A. 挣钱 B. 学本事 C. 交朋友 D. 当老板

结果各选项占的比例是:A. 97%,B. 71%,C. 59%,D. 21%。

我对这个结果的真实性很有信心,因为我用的是陈云同志的“亲友调研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云同志的几篇重要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都是回青浦松江老家,与亲友们在煤油灯下谈出来的。对许多日用消费品,特别是功能、质量差别不大的产品,我通常都是通过亲友访谈,来作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比花几十万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调查得出的结果还可信。

我老家在桂北山区,文风很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多。现在国家不包分配,由于我“出道”较早,这十几年经我推荐,到各企业做营销、金领的亲友和同乡,屈指一算已经有50多人,我的访谈是在各种机会里,在他们完全未察觉的深度交流中完成的。

以上的统计是我自己事后私下做的,对于数据的分析,我的解读如下。

1. 为什么选择“挣钱”的占97%?

营销经理是最缺钱花的。

一来他们常年在外,居无定所,上个厕所都要花钱;

为什么最适合当老板的两种人功败垂成——你是否具有看透人性的慧眼和驾驭人性的境界 2

二来工作性质决定了要经常应酬,而老板给予报销的数额有限,有时只好自己掏腰包;

三来与自己打交道的客户,都是大小不等的老板,相比之下更觉得自己没钱。

所以,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业绩考核,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老板说话不算数,不兑现。

所以,如何赚钱,如何赚大钱,是他们每天都苦思冥想的头等大事。

打工为了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每个打工者的工钱,也只能养家糊口而已。

因为,每个人的工资,早就在企业的预算内,被老板精打细算,反复推敲了无数遍;在财务报表里,工资也永远是一个敏感而需要严加控制的指标,所以靠工资发财是很难的。

作为金领的CEO是否发财了呢?不然。

因为,CEO为了维持他那个阶层的生活水准,住好楼,开好车,子女上体面的好学校,太太用昂贵的名牌化妆品,必须老老实实不间断地打工挣钱。所以,CEO比任何人都怕失业,也比任何人都怕老板。

而绝大多数想发财的金领、营销经理,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误入歧途,从而丧失了观察总结如何当老板的思考力,如:

有的向公司申报10%的促销费,给客户5%,自己截留5%,“行话”叫“吃促销”。

有搞一个活动,做一个促销,实际请6个人,报20个名字的,“行话”叫“吃人头”。

有住30元的旅馆,开80元宾馆发票的;有请客吃饭实际花60元报300元发票的;有老婆买家里的日用消费品,开办公用品或礼品发票到公司报账的,“行话”叫“吃票据”。

有让亲戚假冒消费者投诉,自己出面重金“摆平”,还要回去请功的;有配合工商、税务、质量检验部门查竞争对手,一边讨好老板,一边自己领政府奖金的……不一而足。

其实,这点小钱并不能发财,反而把人品搞坏,名声搞臭。

2. 为什么选择“学本事”的占71%?

大多数人还是明白“一边打工,一边学本事”的道理。

但是,往往他们学习的是“谋生”的技能,而不是“创业”的本事,他们所掌握的,是如何更好地当好“老板娘”的能力。

3. 为什么选择“交朋友”的占59%?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朋友的地位很高、分量是很重的。

确实,有朋友帮忙,做事的效率会高很多;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压力会小很多。

我也经常说,不管是否当老板,不管是否能学到真本事,多交一些朋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脉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算命先生说的“贵人相助,诸事可成”就是这个意思。

可惜只有一半多点的人有这个“贵人”意识。

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们看看一些营销经理通常是怎么交朋友的。

他们最喜欢交的朋友,是--女朋友!也许是他们年轻,血气方刚,离家太久觉得寂寞;也许他们企业文化特殊。

我认识一个企业的大区营销经理,几乎在辖区内每个城市,他都有女朋友。沉迷于此,创业当然无从谈起。

另一种类型,虽然不喜欢泡妞,但是热衷于在团队里找老乡、找校友,喜欢拉帮结伙,喜欢和其他企业的职业经理交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积累感情,互相推荐一些亲戚朋友到对方企业做事。由于小日子过得滋润,也就不想再冒险创业了。

还有一种类型,既是企业的人,又拿经销商一份工资。有的离开原来的企业后,就在经销商那儿打工,但是往往好景不长。因为毕竟原来的企业是制造业,实力大,油水足,经销商大多数是夫妻店,勤俭起家,精打细算,加上管理不规范,几次架吵下来,不欢而散。

所以,打工时能够广结善缘,懂得为以后自己创业进行人脉布局的人,少之又少,将来只好凭自己那点积蓄,进行赤手空拳的低级创业。

为什么最适合当老板的两种人功败垂成——你是否具有看透人性的慧眼和驾驭人性的境界 3

4. 为什么选择“当老板”的仅占21%?

有五分之一的营销经理,会经常想到要当老板,特别是在受不了老板的气的时候。

我们常说:“打工受气,创业受苦。”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是:“创业受苦两三年,打工受气一辈子。”

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不是金领、营销经理这些“士兵”不想当“元帅”,也不是“元帅”的名额太少,而是“元帅”这个高度,绝大多数人还没爬上去,要么因泡妞、误交损友误入歧途,要么望而生畏,感觉“有*没希望”了。

剩下的“有*又有希望”、打算创业当老板的人,我们从人性的角度,解惑以下几个问题:老板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老板?怎么样才能当大老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