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社会休闲娱乐,他们这帮人平时都玩点啥?

浅谈宋代社会休闲娱乐,他们这帮人平时都玩点啥?

首页模拟经营宋朝大排档更新时间:2024-05-09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

清明上河图

一方面,宋代士人开始自觉地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他们通过远游山水,亲近林泉,构建私人园林,游戏文墨等方式展现出潇洒飘逸而又极具才情的休闲生活;同时,在这种看似玩弄风月的生活方式下,休闲的人生诉求包涵了士人对政治出处、显隐、得失,以及对人生情性之道、人生意义与价值乃至宇宙天地意识的深入思考和体悟。因此,宋代士人的休闲文化具有一种宇宙人生意识的深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雅趣,这是后代元明清士人休闲文化所不能同日而语的。那么宋代人平时的吃喝玩乐,休闲娱乐都干点什么?

“吃喝玩乐”之“吃”

可以说,宋朝是中国美食的黄金时代,美国汉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说,“中国伟大的烹调法也产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简朴,但到宋朝晚期,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烹调法已被充分确证。地方乡绅的兴起推动了食物的考究:宫廷御宴奢华如故,但却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饮食富有创意。”199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评选出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饭馆与小吃入选第五十六位

宋朝的小吃非常丰富。根据《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的记载,在北宋开封、南宋杭州,仅面食就有晻生软羊面、桐皮面、盐煎面、鸡丝面、插肉面、三鲜面、胡蝶面、笋拨肉面、子料浇虾燥面……;今日的五星级大饭店,菜谱上的名目也未必有那么丰富。宋朝的饭店也层次多样,既有满足城市下层群体口腹之需的大排档,又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豪华饭店,这些饭店以丰盛的菜肴吸引食客。

“不许一味有缺”,任顾客挑选:“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膘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须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

意思是说,你一进饭店,马上就有人招呼座位、写菜,你想吃什么,随便点,很快菜便上齐了。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

“吃喝玩乐”之“喝”

大约从宋代开始,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日开门七件事”之一,“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也做宋代四艺而闻名。需要提醒的是,宋人的饮茶法,跟今人以开水冲泡茶叶的喝法不同,是将茶叶研成末,再以开水冲之,“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叫作“点茶”。日本的抹茶,即从宋朝点茶“山寨”过去的,日人《类聚名物考》承认,“茶道之起”,“由宋传入”。宋人点茶,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

因为对饮茶的热爱,宋人形成了一套很有讲究的茶艺,叫作“分茶”,是一种将“点茶”点出了新花样的高超技艺。高明的分茶技术,能够利用茶末与开水的反应,在茶碗中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北宋《清异录》记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这有点像今日咖啡店玩的花样:利用咖啡与牛奶的颜色搭配,调配出有趣的图案。据说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便是一名茶艺高人,擅长“活火分茶”。

“吃喝玩乐”之“玩”

马球

宋代马球被定为“军礼”,礼仪隆重而复杂。每年三月要在都城汴京的大明殿前举行打球礼,皇帝亲自上场打球。球场外树起24面红旗,进一球称得一筹,得一筹者得一面红旗,比赛结束后,双方以得旗多少定胜负。宋代社会的女性是可以有一定的公开活动的,马球就是女性可以参与的一项活动。尤其宋徽宗对女子马球情有独钟,宋代的宫廷女子马球队在他的手下也是大放异彩。据记载,当时宫廷女子马球队的队长就是徽宗的贵妃崔修仪,队员都是徽宗亲自挑选并训练的,装饰也是非常豪华。

蹴鞠

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行会也开始发展,各个行业为了自身权利都组织起来成立会社。因蹴鞠在宋代不只是一门运动娱乐、也是一项职业,蹴鞠爱好者与职业的蹴鞠艺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提高球技,组成圆社。使职业艺人与百姓间的交流互动更趋于活络。宋代圆社是一个有规模的组织,提供蹴鞠艺人保障、训练蹴鞠爱好者是社团最大的功用,参加的人越多,利益也就越大,也让宋人的蹴鞠文化和社会风气有了新的气象。

圆社是民间组织,除了保障社员福利之外,也是一种推广机构。宋代“圆社”又称为“齐云社”,也就是蹴鞠社团,其“圆”来自于球,也盼望球友与艺人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圆融之义、“齐云”指精进球技,能把球踢的与云一样高,同时也希望艺人的前途与球友的技术都能步上青云。伴随着《球门社规》中所订的规则,蹴鞠开始走向标准化,所以不管是平民百姓或是贵族都进行同样的比赛规则,职业选手和爱好者之间也没有差异,差别在于技术水平高低。

捶丸

捶丸在宋代流行是因为皇帝的喜爱,宋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三月都要举办捶丸比赛,太宗亲自主持仪式,朝廷中的官员都会参与进来。到了宋徽宗时代,捶丸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是捶丸的“发烧友”,连妇女儿童都无法抗拒捶丸的诱惑。

“吃喝玩乐”之“乐”

宋朝由于经济繁荣,所以有很多活动是其他朝代所不具备的,宋·吴自牧《梦粱录》有云: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可见咱当时老百姓看来,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闲事,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容易败家的,因此这四样事情也就变成了有钱人,在当时也属于文艺青年的嗜好了,只有他们才有闲情雅致做这四件事情。

焚香

从先秦时期开始,香料就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时的老百姓都有携带香囊或者佩戴香草的习惯,发展到了宋朝,或许是物质水平提高了,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香的使用也就慢慢变成了品香,品香的种类有很多,本篇文章只讲关于焚香的部分。在宋朝的宴会上,比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上都有专门的焚香仪式。

将香材按照“合香方”调和在一起,称作“合香”,合香的形势也有很多,比如香饼、香丸、香篆、墨香等,为此宋朝还有专门关于香的著作,如洪刍的《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等,对于香都很有很详细的记载,其中洪刍的舅舅黄庭坚就是个非常爱焚香的人,可以说是焚香的发烧友啊,作为外甥的洪刍写出《香谱》也就不足为奇了。

挂画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这些士大夫的厅堂房阁,都挂着名家书画;每次遇到雅集、文会、博古的时候,就会展挂出自己平时收藏的最得意名画,供文友交流鉴赏。这个过程,就叫做“挂画”。

在宋代,挂画也不只是有钱人家的闲情逸致,市井人家也流行挂画。宋代都城设有“四司六局”,这个机构专门代理宴席、接待的工作,即便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请他们服务。但是,做酒席并不是他唯一的业务,有一个“帐设司”的部门,专门租赁屏风、绣额、书画名贵物品,“排办局”则帮你挂画、插花,把宴会布置成文人士大夫的雅集样式,这样就能让一场宴席办得特别有文艺格调。

插花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 无贵贱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 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