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娘卖凉粉,顾客排起了200米长龙,背后有何经营秘诀?

60岁大娘卖凉粉,顾客排起了200米长龙,背后有何经营秘诀?

首页模拟经营商道高手地摊经济更新时间:2024-07-31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60岁大娘卖凉粉的创业故事,看看大娘是如何通过一碗凉粉发家致富的:

事情是这样的:下岗后大娘自力更生,不但没有让自己沉沦,反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幸福;放弃“铁饭碗”下海,成为了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万元户……

由于当年的政策使个人或者家庭的命运得以改变的故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10年,已经80岁高龄的刘大娘便是其中一位。

老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记得,由于没有钱,他们并没有搞什么开业典礼,30多平方的店铺里面就摆了6张桌子。老人的母亲、两个哥哥,再加上另外聘请的两个服务员,小店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现年已经80岁的刘大娘依然闲不住,头发早已花白的她在自己的小儿子位于成都土桥处的凉粉店里面帮忙,老人家不仅手脚麻利,思维也极为清晰。

虽然小儿子的店面规模不大,但是上面的招牌却不小——“成都名小吃刘婶凉粉店分店”。

自小聪明能*刘大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祖传的川北凉粉手艺。后来,刘大娘与丈夫先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再加上赡养双方的父母,两口子一直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1961年,刘大娘来到了办事处做勤杂工,而丈夫则到附近的一家水泥厂里面做工。1973年,丈夫意外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刘大娘的身上。在改革开放之初,她从原来的工作单位退休,单位一次性支付给她1100元退休金。

那时候,她的老伴刚刚去世,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待业在家,有一个正在读书。生活的紧迫使得当时已经60的她不得不放弃安享晚年的打算,刘大娘拿着单位给的1100块钱皱紧了眉头:这日子怎么过啊?“

你不是会做凉粉吗?我看你做的凉粉味道不错,要不你去卖凉粉得了!”老姐妹帮刘大娘出主意。当年国家开始允许搞个体经营,而刘大娘采纳了老姐妹的意见,在家人的帮助下开起了一家店面不大的凉粉店。

当时店铺是成都唯一一个电影院的对面,成都市无缝钢管厂、成都工程机械广等许多的大企业都在附近,这是整条街乃是整个成都东城出现的第一个餐饮店,几乎没有一个竞争对手。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刘大娘有一手做凉粉的好手艺,开张的头一天,顾客就排了将近200米的长队。很多客人找不到位子,就蹲在路边吃,路边堆满了一排吃过的碗筷。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时一角钱一碗的凉粉、一角五分钱一碗的肥肠粉和4角一笼的小笼包,开业当天竟然赚了200多块钱。当时的200多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壮年两个月的工资了。

大约4个月之后,家里便有了上万元的积蓄。有了钱,刘大娘的家里添置了不少当时的普通人看起来极为珍贵的东西,其中便有一台价值1400块钱的14英寸的彩电与一台价值668元的神笛牌收音机。

这在普通人家看来,是一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时,哪家有了收音机,都会将至少半米长的收音机放在自行车上,走在大街小巷上显摆一番,而很多人也会跑到那些有了电视机的人家里面去看个稀奇。不过,虽然早已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都尽量保持低调。

在当时,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去国营单位上班才是脸上最面子事情,而个体户做生意则被人看成是极为丢面子的事情。当时,刘大娘正在上学的三儿子的同学就经常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还嘲笑他说,他是个“卖凉粉的”。

1983年,刘大娘的大儿子决定自立门户,在成都另一条繁华商业街上开起了凉粉店。随后,另外两个儿子也纷纷跟随着大哥的脚步,幵起了自己的凉粉店。刘大娘为了照顾三个儿子的生意,便将牛市口的凉粉店关闭,去帮助三个儿子了。

经营了几十年的刘家凉粉店,如今在成都早已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小吃品牌。而这时的凉粉店也幵始向行家取经,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改良,并增加了许多的新品种。四川餐饮协会收集整理的《成都名小吃》时,也将刘大娘所幵的牛市口凉粉店收录其中了。

现在,刘大娘已经老了,而她的二个儿子却踌躇满志,他们准备投资上百万元,在成都建立起一个新制的饮食城,电面开起一间更大的凉粉店,不怕没有生意,母亲教给他们的节艺便是饮食城的活招牌。

九思老师点评:很多时候,想要发财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如果你和刘大娘一样,手中有某项祖传的技艺,又希望可以以自己的手艺发财致富的话,外出租门面开个小吃店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起到补贴家用的作用,二来也可以让大家知道自己手中还有一项传家的本领,而这项本领说不定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路。

欢迎关注九思商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