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杂货铺”讲述最有人情味的广州故事

“时光杂货铺”讲述最有人情味的广州故事

首页模拟经营时光杂货店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9-22

20世纪30年代,一对分隔在北京和广州的恋人通过书信往来,度过了8年艰难的异地时光,终于在战争结束后迎来了相聚。他们的信后来被邮局职员收藏,成为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的首件藏品,由此开启了黄家三代人,至今逾4万件藏品的收藏之路。

“老广州”的时光杂货铺收藏的不仅是旧物,也是故事

这座民间博物馆颇为神秘,展厅外表没有任何标识,但进门后却别有洞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紧密排放的玻璃展柜中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墙上也没空闲着,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老地图与老照片。

虽然乍看之下眼花缭乱,但细心观看就会发现每个展柜都按照各自的主题进行展陈。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馆长黄思衡介绍,馆内目前的藏品数量已经逾4万件,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这位80后、留洋归来的“广州后生仔”,是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的现任馆长,也是家族中继祖父、父亲之后的第三代收藏者。

20世纪20年代,黄思衡的祖父在广州一家邮局任职,为人们传递信件。或许是这份信使的工作,见多了人们通过往来的物件传递美好的感情,他更加懂得每一件物品的珍贵。谈起祖父最开始的收藏意图时,黄思衡笑称,“首先是觉得丢了可惜”,秉持着这样最朴实的信念,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书信,铜钱、徽章、邮票……不论是身边多么细小的物件,黄思衡的祖父都悉数收集起来,成了家中最早的一批收藏品。

也许是从小受到家里的影响,黄思衡的父亲文仕先生也继承了收藏这一爱好。因经常外派到各个国家差旅,与父辈相比,文仕先生的收藏范围不限于本土,而是放眼于世界范围,在世界各地的拍卖行和古董店都有他流连的身影。黄思衡认为收藏对于父亲来说是“纯粹的爱好”,“他就是喜欢地道的东西,这些收藏从来没有给他带来什么金钱上的利益”。

而对于收藏品,文仕先生也没有表现出对于哪一种类的偏爱,其中唯一可循的规律便是“与广州相关”。

“流动博物馆”,博物馆界的“快闪”选手

在“与广州相关”这一博大的收藏理念下,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宛如一个“老广州”的时光杂货铺,近代以来广州的城市规划、对外贸易、民俗文化甚至民间百姓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代表性的文献和物件。

2010年,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正式开馆,首要的工作便是将庞杂的藏品分门归类。在粗略的分类下,分为粤商文化、岭南广府文化、西方文化几大系列,而细分之下的如海上丝绸之路史料、广州清代十三行史料的小类多达60余种,其中的展品更是包罗万象,从文献资料、照片、画册到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应有尽有。

每一件藏品都是广州历史的亲历者,都可以还原出真实的广州故事。对于藏家来说,藏品本身的故事固然值得称道,但寻找和收集的过程所遇到的人与事,也使藏家本身成了故事的续写者。

其中,一块“广州人民博物馆”的牌匾可谓来之不易。当文仕先生找到这块广州市博物馆曾经使用过的牌匾时,它已经在一户人家担任了数十年的长凳。一开始,这户人家拒绝了收购这块牌匾的请求,但耐不住文仕先生每周登门拜访表达诚意,最后以朋友身份相赠。

2016年,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在广州图书馆展出了一批百年来的各式老相机。一位家住白云区的阿婆,在3周内跑了3次展览,才找到文仕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执意要把已过世的老伴生前使用的几台相机相赠。黄思衡回忆道,阿婆带来的相机并不是名贵的品牌,但是看得出一直被精心保管。阿婆说自己不懂摄影,但是在展览上看到其他保存完好的老相机,就觉得它们应该和自己的同类放在一起被人珍藏和观赏。

据黄思衡回忆,这样被人赠予藏品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收藏的绝不是冷冰冰的历史,还有许多人世间最令人感动的情谊。

如今,接管博物馆的年轻一代决定抛弃传统博物馆的模式,打造“流动博物馆”,通过租赁场地展览的方式,将文仕博物馆的文物以不同主题在不同场所展出,至今已超过70场次。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以这种灵活的方式,不时地点缀在城市之间,像一位串场演出的广州历史说书人,珍藏的文物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广州故事。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缪璟

部分图片由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提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