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进展令世界刮目相看,其惊人的规模与速度,正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成为中华复兴的助力和标志。“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如今,我们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建成科技强国?我们在科技领域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重量级嘉宾徐冠华,为您深度解读《科技强国梦,我们该如何实现?》。
嘉宾简介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他从小就对科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投身科研工作后,他坚持“科技报国”的信念,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他走上科技部部长的岗位伊始,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让科技惠及每一个百姓”。他直接参与、组织了2000多名来自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的专家,开始了空前规模的战略研究,用三年时间,制定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确立了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战略目标,并积极推动这个纲要的具体实施。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走进《中国经济大讲堂》,以《科技强国梦,我们该如何实现?》为题进行演讲,以下为演讲的主要内容。
大家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一个世界科技强国。 全球创新指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球第14名,比2018年又前进了三名,应当说我们中国已经基本进入了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可喜的。
我们的成就很多。举个例子,载人深海潜器蛟龙号,是了不得的,这个深潜器的设计深度是7000米,实际是7062米,这就意味着它要经受706个大气压。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旦出现事故,一切都是归零。 真是捏着一把汗,但是我们的一位同志,在大家都在观望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下去,他下去了50米,上来以后,检查情况,再下去,100米、500米、1000米。他的行动带动了我们一批年轻的科学家, 大家跟进,大家都要下去,抢着下去,一直到7000米,我心里非常感动。 他们的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是为未来不惜一切来谋发展的精神。
这是一个很珍贵的礼物,是他们的首航员丁抗送给我的。大家看看,这是一个纸杯,在很高的压力下,它被压成这个样子,这上面写着马里亚纳海沟、第50航次、7062米。这是经过了7062米的高压的考验,拿出来已经压成了这个样子。有的人跟我开玩笑说,这个是很珍贵的,我这个杯子是一百万美元也不会卖的,这是我们永远的纪念。
我们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是我们还是应当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我们和发达国家仍旧有差距。我们现在的创新指数、创新能力排在第14名,那还有13名都在我们前头,我们不能自满,我们必须努力,必须要勇敢地接受挑战。我们不回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科技强国?下面我想谈一谈,迈向科技强国亟待破解的几个问题。
01、人才、市场、信心,迈向科技强国我们亟待破解三个问题我认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也缺乏世界级的科技战略家。我们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科技人员最大量的国家,但是世界级的人才仍旧缺乏。近几年科技创新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的关注,随着屠呦呦获得了第一个中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所以有关诺贝尔奖的问题,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人说诺贝尔奖无用,什么理由?中国科技搞了几十年,我们除了得了一个诺贝尔奖以外,我们没有得什么,没有诺奖,我们可以照样做事。还有一种我把它叫做诺奖决定论,这些同志认为诺奖非常重要,甚至要把获得诺奖作为国家的目标和指标。我觉得首先不同意诺奖无用论,当然,在我担任科技部的领导期间,我也坚决反对,把诺奖作为国家的目标、指标提出来。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认识,获得诺奖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科技创新力特别是对于我们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诺奖最多的国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到2014年,它获得自然科学的诺奖一共有308人,占全世界获得这个方面的诺奖总数的47.5%,这是相当大的数目。但是,大家看一看,美国几乎是所有的新兴产业引领者,从信息、网络、空间、能源、纳米、生物,各个方面它都是开拓者。日本从2000年到2018年18年间,它获得了18个诺贝尔奖。可以这样讲,几乎每个获得诺奖科学家的背后都有一个新兴产业来对应,半导体的芯片、半导体的材料、超高精度的机床等等,都能够找到这种对应关系。
为什么日本、美国,出现这种杰出人才不断涌现的现象?我把它叫做金字塔的现象,什么意思呢?一个国家的顶尖人才越多,说明它就有更多的积累。科学技术能力的积累、人才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这就像一个金字塔,它的塔基到塔尖有各个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骨干和基础人才,在各个不同的层次都有人才,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一个国家的实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诺奖获得者的数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尖子人才的储备、国家知识的储备和能力储备。
中国尖子人才缺乏,反映了我们中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也反映了我们在未来进行新的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薄弱。我们国家如果想赶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如果从GDP来考虑,我以为是顺理成章之势,谁打压我们也打压不了。但是我们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力,这些对国家更为重要的指标来讲,我觉得我们还要做非常巨大的努力。
第二个问题,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仍不通畅,市场化的创新环境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科技和经济结合的过程,不仅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设计创新、制造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开拓的创新等等。这些创新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过程,它才是技术创新的完整过程,缺一不可。 因为科技的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很大不同,科技创新的活动,它有两个方面有很强烈的不确定性。第一个就是技术突破的不确定性,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做的结果,和你能做出来的结果,往往不一样,往往是南辕北辙;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你看各位穿的鞋子,有球鞋,有皮鞋,有白的,有红的,有凉鞋,各种各样,同样的对于产品来讲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企业,对于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他们有多少的资金,他们有多少未来的需求,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两个不确定性,怎么能够统一起来?市场是一个最好的筛选器,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把最需要的也是最有利的方案拿出来。
建设一个世界科技强国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自主创新的信心不足。我们习惯模仿、跟踪,遇到我们国内有一个新的主意,可能有些人就会说,我们能行吗?我们能做得成吗?首先怀疑自己做得成做不成。我们先看一看,我们免得遭受大的挫折,诸如此类等等这种思想,它影响到了我们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也影响了我们的管理者做出的决策。举一个汽车的例子,中国的轿车和日本、韩国,都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起步,经历了70年的发展,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中国现在仍旧是没有彻底改变以外国品牌为主的这种局面,我想就是我们对自己信心不足。我们满足于引进技术,我们生产落后了我们再引进,我们没有赶到人家前面的这种志气。大家想一想,你依靠人家,人家会把它最先进的技术给你吗?所以我想这个问题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当然我们中国也在大步赶上,我们的华为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也不仅仅是华为,一批企业现在正在成长起来,我们应当建立起民族自信心,我们一定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我们国家搞起来。
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支点在哪里?**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科技走到现在这个阶段,自主创新的旗帜必须要高高举起,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走自主创新之路。那我就要讲讲,我们为什么要自主创新。
02、迫在眉睫,只有自主创新能帮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看中国的经济。
第一个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8年,中国的煤炭产量35.46亿吨,接近全球煤炭总产量的一半。全球一半的煤都是我们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何等巨大的数字。再看一看,2018年中国铁矿石的产量是7.634亿吨,约为全球铁矿石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么大的资源消耗量,就必然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二个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大家都希望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更富裕一些,国家也希望我们的百姓能够更多地买自己的商品,也就是要扩大内需。首先,我们要提高百姓的收入,但是确实,我们面临一些瓶颈,主要是我们核心技术的缺乏,相应地造成了低附加值的陷阱。我们当前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的30%、数控机床的20%—40%,都要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人家处在高端,人家要专利费,这也是合理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企业基本上或者多数都处在低端,我们付出来的专利费就是可观的。我们应当考虑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的产业要向中端、高端发展,能够为我们的百姓提高生活水平,这需要我们获得更多的专利,我们有更多独立自主开发出来的产品。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财富就会增长,我们的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
同时,从国家的安全来考虑,自主创新更是凸显它极端的重要性,因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冷战时期,有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冷战结束以后,又有瓦森纳协议,它的核心就是西方发达国家联合起来控制对中国的关键产品的出口。以色列的预警机事件,这个可能会有人记得,以色列帮我们研制预警机,然后美国不干了,最后以色列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我们连飞机都没有拿回来。
这些事情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不能够通过正常贸易拿到手的。我们应当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依靠我们自身的创造性的努力。自主创新绝不是自己创新、封闭创新,我要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这个观点讲清楚。
03、自主创新,一招解决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薄弱环节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16字的方针,现在看来还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是得到了各界的认同。为什么提出来自主创新?因为大家分析,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还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什么薄弱环节呢?原始创新薄弱、集成创新薄弱、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薄弱。
第一,原始创新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具有深刻科学内容的表达,也就是通过基础研究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这也是我们现在最突出的薄弱环节。
第二,集成创新,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技术的含义,它是经济和科技结合的含义,甚至它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为什么这样呢?一个是我们检讨过去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有的时候是比较倾向于发展单向技术,但是单向技术往往研究成功以后,就放到保险箱里。为什么?它只有和其它的技术集合在一起,才真正能够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否则是不可以的。因此集成创新同样也很重要,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兴的产业不可逾越的、不可以替代的办法。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集成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包括购买技术。
第三,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和吸收形成属于自己的再创新能力,所以这三个方面的含义,整体上就构成了自主创新的一个完整的概念。
我特别想提出来的,就是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严重脱节,我们看一看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比值,引进技术花了多少钱,消化吸收花了多少钱,我们中国2002年是1:0.08,什么意思?投入了一块钱买技术,买产品、买装备,消化吸收花了8分钱;2006年到2014年我们提高了,买一块钱的技术和设备,再投入4角钱来做消化吸收。韩国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引进消化投入之比达到1:7,就是花一块钱买技术和装备,要投入7块钱去消化和吸收。2006年到2014年日本最高达到了1:10,韩国最高达到了1:8,相比之下,我们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严重不足。比如讲购买光刻机,买了一代,人家的光刻机技术提升了,我们这台机器再生产的产品就会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就得再购买设备。
引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是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可以引进,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了技术创新能力,因为众多的实践都表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是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实现。我们的产业,要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能够转化成为自有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主的开发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科技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薄弱环节都强调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靠我们的努力做事情。最后大家得到一个意见,就是我们用自主创新这四个字把三个方面的问题集成起来,作为一个集中的表述。
04、实施自主创新要把握好五个关键点要关注“小人物”和“小项目”
我们谈谈在自主创新的实施过程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认识问题。我觉得一个小项目、一个小人物的创新,它是真正孕育着原始性创新的结果。美国在20世纪的中后期,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75%来自于不为人们关注的小项目,诺奖的得主也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以讲这不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基础研究,可能十几万、几十万就孕育着后面的一个大成果、一个大人才。要给我们青年人机会,要让他们在失败当中成长。我们不是期望每一个人都成功,但是我们的成功没有这些失败是创造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关注小人物、小项目,而且要用足够的支持来培养他们成长,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对基础研究来讲必须有的观念。我们要切忌、要防止轻易地否定,因为我们确实有些权威,我也参加过不少会议,有的专家在会议上说这个项目不灵,其他的人就跟随,然后这个项目就没有了。我讲不要这样,尤其对我们的青年科学家,不要轻易地使用一票否决,这是我们老科学家的责任。
企业一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们的高等院校,我们的科研院所,为什么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也好,它不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单位,所以这种比较倾向于技术指标、技术参数的思维一定是存在的,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讲得严重一点,就是单纯的技术导向,比如有的成果技术指标非常高,应当说非常好,但是做出来的市场产品价格也很高,虽然好,但是卖不出去。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我做出一个产品,很漂亮,功能也很实用,但是它是靠手工作业或者是半机械化作业生产出来的,它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能力,当然也是不行的。企业首先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所以我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另外一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并不排斥发挥高校、研究院所的作用,因为我们后面还有一句话,产学研相结合。大学、研究所都有自己的优势,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原始创始的优势,这是我们企业不能比的。有很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还有一批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大学、研究院所也有自己的天空。只有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技术创新才有生命力,才会有结果。
要大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
大家现在能感觉到中小企业的力量,从科技的角度上来讲,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也是由中小企业来创造的。为什么中小企业有这么多创新?很简单,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诀窍,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早就在市场竞争当中被淹没掉了,活不下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想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它是诞生大企业的摇篮,我们要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路径。从创新开始,在激烈市场竞争当中,大浪淘沙,在市场竞争当中成长壮大,这个应当把它作为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大量面向市场的企业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华为也好,其它企业也好,都是走这样的一条道路。
所以我们从政府来讲,要创造一个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可以叫蘑菇理论,就是你不要自己去种蘑菇 ,在森林里只要有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一定的湿度,那个蘑菇可以成群成群地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政府要把工作的重点,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小企业生长的环境,而且让它们在市场竞争当中大浪淘沙,成长出大企业来,这是很重要的。
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我们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如果我们只跟着人家干,我们没有前途,我们一定要自主创新,但是并不是排斥国际合作。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各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共享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科技产业化工程,没有大家的合作,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ITER计划,全名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现在应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科学工程。目的是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发电的可行性,包括科学的可行性,也包括技术的可行性。
原子弹是通过核裂变反应,而太阳的能量从哪儿来?就是从不断的核聚变而来。人类能不能把核聚变驯服来为人类服务?这个计划屡经挫折,中国一直希望能够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去,但是美国在这里面是一个主要的参加者,它就不让我们进去,一直阻挠我们进去。但后来他们国家内部两派争议起来,意见不一致,它不干了,退出来了。所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加入到ITER计划当中。
热核聚变,它用的是重氢,就是氚和氘,它可以从海水里面直接提取出来,它将为我们人类提供永远用之不竭的、取之不尽的能源。 但是要做一个聚变堆,谈何容易。这个是在法国的 一个 非常大的装置,主要部件超导的磁体系统,它的重量是360吨,而波音747飞机总重量也是360吨,这一个部件就相当于波音747的重量,所以这是一个超巨型装置。
ITER计划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如果这个实验一旦成功,不但对于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各个国家合作来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一个模式。现在我们中国是除了欧盟以外,参加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我们承包的工作也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我们获得了建造聚变堆和聚变电站的全部的专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它的研发过程当中,不断有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都是一些难度很高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重大专项的作用
重大专项是一项重大措施,也不是中国特有的,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纳米计划、氢能计划、竞争力的计划等等,美国就是这么*,欧盟也是这么*,伽利略计划,都是这样做的。不是中国的发明,重大专项对于集成各个方面的学科的优势、学科的积累,集成各个方面的人才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以更多地来组织资源。更重要的是,重大专项有很强大的溢出效应,绝不是说你搞一个大飞机就出一个大飞机,大飞机中间的过程,有多少材料的需求,有多少通信系统的需求,有多少导航系统的需求,有多少对零部件的这些需求,将大大地带动各种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不可忽视,我就叫它母鸡下蛋,不断地下蛋,这个对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
在重大专项的选择方面,往往是机遇和风险同在。一旦决策错误,耽搁了这个技术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我们在全球竞争当中的地位,所以决策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敢于决策,因为涉及到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我以为不同意见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有重大争论的这些专项,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技术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市场机遇。或者是不客气地讲,如果一讨论大家都说这个事需要,需要做,那它市场机遇、技术的机遇大多数情况下早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涉及到有争论的问题,一定要敢于决策,敢于担当,而不是把它放下来。你做了,有可能失败,但是还有可能成功,但是你放下来不做,你就彻底失败,什么都没有。所以我是坚决主张涉及到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一方面做好周密的研究,另外一方面不要犹豫,该决策的就要决策,这样的话,我们国家就能够涌现出 各个方面大量的人才,而且我们也会出现一批重大的成果,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05、几点思考,建设科技强国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科学奖。我们可以看到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得奖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老年,但是他的事业是在青年时期创造的。青年是最有希望的人,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要把青年推到创新的第一线,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科技奖,鼓励青年人才冲击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第二,建立财政支持基础研究、可年度考核的固定增长机制。我们国家急需的就是世界级的科学家,这需要基础研究的大力支持,从众多的基础创新的参与者当中,我们可以选拔出真正的国家科技的支撑者。
第三,实施振兴创新服务业的计划。要给予创新服务业优惠政策,将其放在新兴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进行战略部署。
第四,要进一步改革落实科研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我看到我们一些重点的高等院校,包括重点的工科院校,它也只看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做了一个模拟器,把它研发出来了,没有论文,你不要说做教授,你连副教授都不行。你搞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各个方面都要有评价制度,而不是只有一个标准,都看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多少,引用多少。
第五,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普及。我们深感在中国科学技术的普及还面临着严重考验。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两个轮子,是鸟的两个翅膀,但是科普工作只有科普机关来做,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的努力。
总之,自主创新它不仅仅是一种战略和策略,应当说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任何外部势力催不倒的。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我们的目标一定可以达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