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拯救智利矿工》:原来生命也能得到如此“奢侈”的呵护!

纪录片《拯救智利矿工》:原来生命也能得到如此“奢侈”的呵护!

首页模拟经营生命简史国际服更新时间:2024-05-09
前言

奇迹般的救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力量的强大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救援与时间赛跑,考验与生机并存,希望与绝望交织,69天的生命大救援与生存大挑战背后,“原来,生命可以得到如此奢侈的呵护。”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科皮亚波市28英里以外的圣何塞金矿发生坍塌事故。黑暗的沙漠深处,跃动的33颗炽热的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不抛弃、不放弃!69天的执着与守候背后,是一个由科学的技术、周密的计划和人文的态度构建的“希望营地”,为受困人员与救援队伍搭起一座“连心桥”,为33个受困生命的全部生还创造了一次人类奇迹。而这场奇迹,不仅是智利人创造的,还有无数国际力量的支援和协作。

这一切,都浓缩在了美国探索频道40余分钟的纪录片《拯救智利矿工》中。真实的救援画面结合后期的三维影像解说,加上来自救援技术指挥、救援一线人员、被困矿工家属的同期采访,这部纪录片用真实和白描,让我们每个人都“穿越”时空,成为这场奇迹救援的“见证者”。

矿外:矿难救援与时间的赛跑

智利向来以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于世,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素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正因如此,采矿活动与这个国家的成长一路相随,在智利历史的动脉里,采矿业的发展,一直维系着它的跳动。

这场矿难的发生地圣何塞金矿,成立于1889年,已经被开采了超过100年。在如此频繁的采矿作业中,矿难的发生似乎是早晚的事。

“我知道这个矿井不安全,我很清楚他们的工作环境。”在纪录片中,对包工头马里奥·戈麦斯妻子的采访,一开始就暴露了矿难发生的必然性。

这一天,马里奥带着其他32名矿工深入到矿井下工作,随后他们的亲人收到了最糟糕的消息——33名矿工在爆炸中不知所踪。

圣何塞金矿下,是10英里曲折密集的通道,有的地方深度甚至达1英里,约合1600米。一开始的救援效率并不高,一直到第4天才完成勘探工作——一块大约130米高、100米宽、30米厚,重达70多万吨的巨大花岗岩,堵住了入口。这直接导致只能从地面钻孔进行人员救援。

2002年美国的一次矿难救援,为这次行动提供了参考。当时就是用一台巨型钻井机和“吊篮”,把被困的9名矿工从地下暗井中成功救出。

智利的救援人员希望参考这个方案,打通输送隧洞,给被困人员送去食物、氧气、水等各种补给。

“我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找到他们。”、“平安救出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随着智利向国际社会发出求助信号,各种救援设备和救援力量也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

中国的三一重工公司驻智利的分公司就紧急调来了大型设备,而NASA则派出了一支由医生和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前往智利,提供技术支持和健康救助。

矿难发生17天后,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一个打通的救援通道传来:“我们33位矿工全部还活着,请竭尽全力救我们出去!”

对所有在场者而言,这张来自风暴中心的纸条,此刻正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11年之后,同样激动人心的场景会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中国山东栖霞矿难中再现。

纪录片中,救援队队长的话还原了救援现场的激动:“哪怕只找到一位幸存者,我们的工作也是值得的。当这个数字变成33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简直太难以置信了。”

奇迹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快速将他们救出,救援团队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声音。

方案一:建议开凿新的救援巷道,即启用钻井机开凿一条700米左右的垂直巷道,直接抵达受困矿工所在地点,然后用升降机把矿工逐一救出;

方案二:拓宽现有的救援通道,但专家估算,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个方案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救出被困人员,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救援来说,多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方案三:启用一台大型石油钻机,该钻机的平台有足球场大小,直接向下钻探,以打通被困矿工的逃生通道。

在权衡多方利弊之后,方案一最终被选中。为了以防万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也在同步进行。尽管这是一大笔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

矿下:被困矿工面临身心考验

69天的救援,让这33位被困矿工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上写下了他们的名字。

但是对他们而言,被困的69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分一秒的生命时针,尤其是在和外界重新取得联系前的17天,每分每秒都像是跟上帝“赊账”的生命本金。

他们躲在矿下的紧急避难所里,分享此前就存放在这里的生存物资。

当外面的第一道救援通道终于打开,氧气、药品、食物等补给物品随后一点点通过通道进来,他们终于燃起了活下去的信心。

但是,由于地面救援困难重重,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激动人心的氛围过后,被困矿工们再一次迎来了漫长的等待,伴随着的是各种各样的身心考验。

第一重考验,身体压力。纪录片中,来自美国NASA的救援医疗队医生介绍,由于矿工们长时间受困于地下,一直处于半饥饿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大量进食。

同时,地面输送下去的应急食品,前几天也要以流食为主,确保肠胃不会受到压力。

第二重考验,睡眠障碍。逼仄的空间,黑暗的环境,高温环绕,用“水深火热”来形容33位矿工在地下的生活一点也不过分。

所以,当救援方案推进效率一直不高的时候,救援医疗队的医生通过远程视频,对矿工们进行心理疏导,确保他们保持健康的睡眠规律,以规避出现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第三重考验,信任危机。被困井下700米,好不容易等来了外面的物资补给,生理上被延续的生命力,却随着时间的消逝一点点变成绝望。

获救的信心逐渐消失,甚至开始觉得外面的救援都在白费力气。这样的信任危机,一旦在700米下的小空间蔓延,对救援的成功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还好,救援队及时将掌上游戏机送到了矿工手中,以使等待救援的日子不至于过于枯燥且压力重重;电话机甚至视频线被送到矿工的避难所,听到家人的声音、看到家人的笑脸、了解救援进度,让矿工们重拾生的希望……

就像这些矿工的家属在矿外搭建的这个叫“希望”的营地一般,时间不再难挨,一切等待都有了成功的曙光。

终于,经过69天的坚持,10月13日,智利的沙漠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们出来了!

没有人放弃他们,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奇迹,属于参与救援的每个人!

启示:人文指向下的科学救援

对这次人类营救行动史上的奇迹和典范,美国《新闻周刊》评论称:

“33名矿工用奇迹向人们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圣何塞矿难还改变了智利的矿业安全文化。

2020年10月13日,智利隆重举行了纪念圣何塞矿难33名矿工获救十周年的活动,并将这一天定为“全国矿业安全日”。

值得注意的是,据智利矿业部消息,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智利的矿难发生频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63%和75%。

这场营救行动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还有启发:

一是必须重视科技救援的力量。可以说,圣何塞矿难大营救这一仗,使人们前所未有地清晰目睹了科技与拯救生命联结时所展现的巨大力量。

从打通生路的超级钻探机到把矿工带回地面的“凤凰号”救生舱,从漫长的营救过程中让受困矿工与家人视频通话的通信电缆到防止矿工脚步感染的灭菌铜纤袜,从封闭环境中获取电量的电流逆变器到用来给矿工解闷的游戏机……

是科技的渗透,让这场世纪大营救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是科技的力量,创造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

二是必须关照被困人员的情感需求。古人言,哀莫大于心死,可见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绝境时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救援队伍还没有打通与被困矿工的通道时,就有不少专家担心,长期的与世隔绝会让矿工们的意志逐渐崩溃。

69天的等待后,我们却惊喜地发现,所有人都健康地活着,这背后不仅有他们坚韧的意志,更有心理疏导的及时介入。

通过小型电视接收器,他们在700米下的黑暗空间里不仅看到了久违的家人,还看了足球赛事。这是阴霾中难得的一抹亮色,而正是这抹亮色,支撑着他们坚持到最后一刻。

三是必须认识到科学救援的重要性。智利作为发展中国家,却在这场大营救中给我们上了一课。其一,设置科学的避险设施。矿工们所在的紧急避难所就是这样一个避险场所。

当矿难发生时,躲在这里的矿工可以依赖保存在这里的食物,支撑到救援队的到来。

试想一下,如果矿业公司没有遵守这套井下应急机制,那么矿工们根本就撑不过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前17天。

结语

拥有专业的应急医疗队伍。从外科医生到心理医生,从被困矿工的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所有的医疗救援人员、设备、方案都与营救同步进行,这是救援成功的基础与保证。

确定科学的救援方案,一方面全面勘探地形地貌,并寻找类似的国际救援案例加以借鉴;另一方面,立足实际,及时调整方案,并以未雨绸缪的心态,同步开展备选方案,以防万一。毕竟,在救援中,任何疏忽与错误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当然,有利的客观条件,是智利这场大营救行动成功的最大前提。正如纪录片所反映的那样,人文指向下的科学精神,注定让这场救援行动在应急救援史上留下波澜壮阔的一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