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海南当城主,怎样才能完成“史诗级”难度任务?

穿越回古代海南当城主,怎样才能完成“史诗级”难度任务?

首页模拟经营史诗海上贸易更新时间:2024-05-09

单憬岗


假如好好地睡着觉,忽然就穿越了,醒来已是一个州府的城主。要怎么努力,才能当好城主呢?
城主还不好当?都当城主了,好好享受就是。按照穿越文,或吃喝玩乐,或纵横捭阖,随情所欲、快意人生就是好城主。
真的吗?错了!城主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权力越高、责任越重。
至少在宋朝,让百姓吃好,让贸易发展,让中央满意,才是一位好城主。
让我们来看看宋朝的“穿越者”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吧——


一座城池,人口很少,发展很慢,十分偏远,烟瘴遍地,还是战乱之后,这属于穿越中的“史诗级”难度模式。
多数穿越者,估计会选择再穿越。
但对于有理想的穿越者而言,这正是一展胸襟的绝佳场景。
972年夏,“穿越者”周仁俊在南渡江埠口村停舟登岸时,所看到的琼州,正是这种“史诗级”难度模式的偏远州府。
周仁俊没有“再穿越”回开封,而是立足琼州,正式开启“史诗级”难度任务。


穿越者的第一个超高难度任务:为琼州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自前111年海南并入中国版图,1000多年里,琼州的发展速度一直较慢。一位外来的知府,想要突破前人?很难!
这没有难住周仁俊。


“琼州城主”,或者说琼州知府周仁俊,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有“顺势而为”。

周仁俊第一次来到琼州府所在地海口白石都,眼中盈尺之地的琼州府,不及繁华开封的百分之一。
宋朝以商业立国。开封是全国经济中心,良好的城建、发达的水运、繁华的街市,是支撑开封商业腾飞的重要因素。
统一南汉后,北宋很快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主将潘美和副主将尹崇珂同时被委任广州知府兼市舶司使。对商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海南当时还受广州节制。南来琼州,周仁俊必然经由广州。中央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的用意,周仁俊洞若烛照:积极发展商业,开拓海上贸易。
作为海上贸易重镇,海南岛物产丰富,尤其是沉香、槟榔、椰子、吉贝、藤、花梨等,备受欢迎;而海南的农业无法自给自足,粮食依赖海北各州输入,船来船往,足可发展出繁荣的商业。
但本应成为海南商业中心的旧琼州府僻处内陆,需沿南渡江溯流而上约45公里,限制了海南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海北运送粮食物资的成本。
对于琼州而言,海上贸易富民又富州,既能充分利用海南资源,又能补充海南粮食不足的短板,还能跟上全国形势,国策州计民生,各个兼顾。
于是,在多方深入调查之后,周仁俊很快就决定琼州移城,再建一座城池,打造商业重镇与陆海枢纽。


穿越者第二个超高难度任务,为新城选址。
历史上的海南首府,一直变动不已,从西汉到南汉,先后变换了至少五个城址。为海南首府选址,何其难也!
这也没有难住周仁俊。


周仁俊去了几趟海边,决定将州府移至南渡江更下游,从白石都(今海口旧州岭)搬到美舍河畔的抱珥山(今海口府城)。
为何选址抱珥山?
这是周仁俊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一选址,堪称中国城建史上的一个典范——
一座城市要想选址成功,无非考虑几方面因素:粮食、用水、土壤、空间、交通、气候、安全。
抱珥山在南渡江三角洲中部,有足够土地发展农业,宜粮宜菜,可有效缓解州府粮食供应难题;城市发展也有广阔空间。
抱珥山离海不远,新开海口浦将作为府城外港,又有南渡江内河航线,都以美舍河的6公里水路连接,水上贸易受益非浅;海北粮食物资也可便捷运抵新府城。
抱珥山处于海南东中西三路陆运枢纽,可更好地联结和管辖全岛。
抱珥山位于南渡江西岸台地上,又是美舍河凸岸,可防御洪水,又可防河流冲刷;且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攻守自如。
抱珥山土质坚实,宜于建设。美舍河水量足,水质甜净,适于饮用。
数月间能选址这么精确,足显周仁俊的能力之强。
(抱珥山的选址,将有详文论述。)


抱珥山位置示意图(底图来自网络)


穿越者第三个高难度任务,建城。
偏远州府的城池建设,人力缺,物资缺,资金缺,海南还有高温,难题多多。
这更没有难住周仁俊。

曾在开封为官多年的周仁俊,熟知周世宗柴荣扩建开封城的掌故。
955年,柴荣力排众议,决定扩建开封。他先派人画好城建图,在农闲时节,划出一块块区域,除公共建筑区域外,任由百姓按图自建房屋;公共建筑则以工代赈来修建;再疏浚漕河,形成以开封为枢纽的水运网络,打通商业动脉。《宋史·河渠志》记载,汴梁“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这次扩建,夯实了开封城数百年繁荣的基础。

北宋开封的漕河示意图(底图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周仁俊准备效仿的,应是开封的建设过程。府城的建设,选择在农闲季节的冬天,既补充人力不足,又不是高温季节;出台鼓励搬家和自建房政策,补充物资与资金不足。选址抱珥山,也因与开封相似:地势开阔,水运便捷,陆路枢纽,商业潜力足。
972年冬,抱珥山下,人声鼎沸,军民共同在巨型工地上认真建设着府城的美好未来。《宋史》记载,1217年,南宋在长江边建一座城池,周围9里,5千人用了8个月。周仁俊建府城,可动员的兵士和民夫在2000人左右。以此推算,琼州3里的城池约需要半年建成。也就是说,约在973年春末,一座崭新的府城就在抱珥山竣工了。


穿越者的第四个高难度任务和第五个超高难度任务,是安定民意和吸引人口到新城。
搬家的扰动性很高,如何安定民意是个难题。古代交通不发达,很少人口移动,而新琼州城需要大量人口。换句话说,需要重点从旧州府吸引人口到新府城。这更是难上加难。
这都没有难住周仁俊。


州府整体移城!
一石激起千层浪。
搬家,还是不搬?这是个问题。
有人想搬,多在旧州府无房产、无田土,期待着新城有更多机会。
有人不想搬,多是旧府城及周边长住户。有些住户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789年,唐朝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家族世代繁衍,他们有工作、有房子、有产业,故土难离。而新城,却要另起炉灶!
最不想搬的,是周边农民,州府搬走了,卖粮、卖菜就难很多。
最纠结的是商人。行商想搬,坐贾不想搬。可下游出产更丰富、交通更便捷,更容易发财。于是,多数商人决定搬。
剩下的,或无所谓,或必须搬,打工的到哪里都是打工,在州府供职的人就得跟着走。
每个人都想问一问,为啥要搬?周知府了不了解:海南岛的上个州治移城,还是唐初,儋州州治从南滩浦(今儋州三都镇)搬到高坡(今儋州中和镇)。那可是300多年前!

为吸引人口,也为安定民意,周仁俊自然布告居民,有两手准备:
一是只搬州府,同城的舍城县衙不搬,白石都依然是舍城县城,人气不竭。
二是随迁的居民享受多重优惠,盖房子给地,做生意减税,种田菜减赋,没户口给户口(宋朝政策:乡村户和流民允许投资转为坊廓户,即城市户口),没工作给工作(建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城发展更是就业机会多多)。
新政出台,民意安定下来,要搬的、不搬的都打定了主意。搬家者多数搬到新府城,少数搬到新开的海口浦。于是,白石都渡口埠头村挤满了搬家的人。
虽说宋朝是个相对鼓励迁移的朝代。但搬家毕竟不是小事,尤其在古代。古人没有搬家公司,虽说开封有“出陆行”这种搬家协会,可琼州上哪找?
于是,州府想方设法调集船只,招揽民夫,帮助民众搬家。南渡江上,棕橹划水,白帆鼓风,舟楫往来如梭。


最终,“穿越者”周仁俊完成“史诗级”难度任务了吗?
历史就是最好的答案。
新府城日渐兴旺,旧州城住户渐渐搬来。百年后的1071年,人口不足的舍城县终被废弃,土地并入琼山县。倏忽千年,再访旧州岭,白帆点点已湮没在历史洪流中,只有埠头村的岸边巨石和石板台阶,默默诉说着昔日的风光。
再过70多年,1149年前后,南宋名臣李光游览抱珥山琼台,凭栏远眺琼州景色,写下一首《琼台》诗,描绘出当时府城的繁华与选址的奥妙。
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
爽气遥通天际月,沧波不隔海中山。
潮平贾客连樯至,日晚耕牛带犊还。
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李光站在琼台楼阁上,北望、东瞰、南顾皆是田原,阡陌纵横,再往北则是琼州海峡,沧海茫茫、帆樯如聚;西眺是丘陵山地,峰峦处处,绵绵不绝。农夫耕耘,商贾往来,一派热带海岛的富足景象。
自从选定抱珥山之后,府海(府城海口)地区几乎一直是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长达1000多年。琼管安抚司、琼州路、乾宁宣慰司、琼州府等的治所都在府城。1950年海南解放,海口正式成为海南首府,但仍属府海地区。
像海口这样作为省级地区首府(现代省域范围)持续千年以上,国内能与之媲美的不多。粗略算来,全国只有5个省会城市达标。虽然这与海南省陆地面积较小有关,但也显示海口的地位稳定,凸显移城效果。
972年琼州移城,一举奠定了海口千年兴盛,结束了海南首府的“漂泊”生涯,成为海南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周仁俊也因之彪炳海南史册。

如果觉得文章还对胃口,请关注我的*“话海南”。


欢迎继续关注《话海南·城池篇·海口》的下一章:《高富帅海口的血泪PK史》。

坚持原创,谢绝一切转载、摘编、化用等行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