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本来是有图书馆的,就在城中心,朝阳楼西侧,一栋老式的二层小楼,楼上还有个阅览室。二十多年前我刚来到这个小城,还在那儿借过书,看过杂志,只是没借几次没看几眼,图书馆、阅览室便被关闭了,改作他用。
又过了没多久,索性连楼也拆除不要了,在原地盖起了几十层的综合性大商场,看着特高级,特花哨,气派十足的样子,只是总也开不了业,至今还在建(2018年10月),不晓得要盖成啥样。

原来的图书馆就在这儿
它的消失也是一个时代的消失
新盖的大楼那么高大上,每次逛街从它身边经过,我都会被它强大的气场压迫到,硬生生地极度不适感,三步并作两步,快速离开,生怕它突然倒塌,或是外围防护的铁架子猛然砸下来……
于是越发怀念原来的小二楼,那么安静那么温暖那么沉稳那么安全,怎么就不要了呢?关键是还有唯一的图书馆和阅览室,那么多书,它们都去哪儿了呢?能去哪儿呢?真是可惜!
之后的二十几年,满大街的饭馆、药铺、商场,把一座塞外古城、皇家别院装扮成了一个现代化吃喝玩乐商业区,边陲卫士、书香门弟的影子消失得与发展一样急促一样快,实在是一件伤心事,其实我们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于是,当我听说宣化又有图书馆了,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城市的繁华、物质的丰富,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白,甚至还会被蚀得更加空洞,终究我们还是需要关照心灵的。
秋天的一个天空美丽的清晨,我乘坐公交车穿过大半个宣化城,去看二十几年后姗姗来迟的图书馆。

古宣化叫上谷郡
很好听的一个名字

宣化古城的西大门“大新门”
原城墙和城门早已毁
这个是后修的


城墙外柳川河畔
有一条仿古街
新建的图书馆真远啊,我把满车厢的人目送着下了车还是没到。快到终点了,司机问我去哪儿,我说图书馆。他说在西城公园站下车往万柳公园走,就到了。
万柳公园在城外,横向与公交车站隔着两条马路,要沿着西城墙由南向北一直走一直走,经过大新门,横穿仿古一条街,快到城墙北端了便到了。图书馆就在马路西侧,公园东南角入口处。

以前一直觉得宣化好小,三四站地也没北京的一站远。这次走起来却感觉宣化不知何时长大了,这哪儿像六里十三步,分明还得再乘以二或者三。心里直犯嘀咕:“图书馆就是要人们看书的嘛,干嘛建得这么远,这么不方便。”
转念一想,对我来说是远了,对住在附近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点儿都不远,方便极了,早上到公园遛完弯儿正好看书,这样的生活想想都幸福,真后悔当初没在西城买套房子。唉,话又说回来,房子可不像冰糖葫芦,说买就能买~

宣化图书馆到了
新图书馆比拆掉的老图书馆大多了,也气派多了,仿古的现代建筑,白壁黑瓦,宫廷翘角式门楼,三层,能装好多书吧。

我来得太早了,还不到9点,想着早点来,门一开就进去,结果人家9点半才开门。门口广场一侧早起的阿姨大叔们在锻炼身体,好像是在做操又像在练气功,又像是打太极拳,看不懂。
现在开始觉得把图书馆建在公园实在英明,你想啊,人家图书馆也是正常上班,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哪有闲工夫每天泡图书馆,只有如我这般说服自己离了职或是退了休或是提前退了休的中老年人,自己的时间才有可能由自己自由支配,大白天里来逛公园,逛累了坐进阅览室歇歇脚,看看书,临走再借上两本。
来过几次万柳公园都是晚上,白天来好像还是头一回。趁图书馆还没开门,正好进公园里头转转~
万柳公园
公园里人不多,和晚上人头攒动判若两地。除了工作人员就是退了休的老年人和提前退了休的中青年。
散步的、拍照的、做操的、舞剑的、弹唱的、哄孩子的,空气里流动着好听的古典乐曲,舒缓平和,连树木和花花草草们都听得醉了,安安静静地依据生命的节律,开花、结籽、枯萎、凋谢,真是个环境清爽、不慌不忙、稳稳当当的好地方。



也只有在工作日
公园里才会这样清静


美与季节无关
与年龄无关


舞剑的最高境界
练就侠骨禅心

吹拉弹唱自逍遥


金盏花
秋天的花

这里的常驻民是一群鸭子,白色的、灰褐色的,一对一对,几只几只,结伴在宽阔的湖面上游啊游,它们的家就在湖中心的一个小岛上,小山坡上有别墅一样的小房子,有庭院,有树有草地有菜园,岸边有篱笆栅栏, 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村景图,又像个入了画的小渔村。
啧啧,生活得真有情调。



诺大的湖面就是它们每天畅游的广阔天地,生活在这里,它们不愁没的吃,也不用担心吃饱了长得太快太肥被送上餐桌,不被关在铁笼里,可以在水中自由来去,真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鸭子。
不被吃掉这一点就足够幸运了,居住环境还有些向老干部海滨度假别墅看齐的样子,而且更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实在令人都要羡慕了。


有园林师傅每天打捞湖面上的杂物
它们不用担心每天生活游玩的水域被污染

有孩子和老人拿着菜叶子和面包饼干等
来喂它们
这是它们正餐之外的点心



它们很大方地游上前来吃
不让也不抢
很绅士

众所周知鸭子会游泳,我这个当年学了半个月也没学会游泳的人却从未认真看过它们是怎么游的。今天终于得空仔细观察了一番,才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
天生会游泳和后天学游泳差距的确不是一般的大[呲牙]
人学游泳又是憋气又是蹬腿抡胳膊又是换气的,手忙脚乱,弄不好还得频繁大口大口灌臭水,更不幸的还有可能溺水,连求救都得别人替他喊,前提还要很幸运地被发现……
你看人家鸭子可就潇洒极了,完全不像在水里,如履平地(呃,水本来就是人家的平地嘛),不是在游,是立在水中,在水里走,是在飘,在划,像船一样嗖嗖地向前窜,高昂着头,目视前方,信心十足,自由来去,身后漾起一串串美丽的弧线,像孔雀开屏,一圈一圈缓缓舒展,划向远方。

立


走

飘

划
像船一样“嗖嗖”地向前窜
你看
它们多像开了屏的孔雀

就这样我在湖边盯着鸭们,研究它们在水中为啥能那样自在。可能被我盯得有些发毛了,它们一只只走远了,没有回头的意思。看看表,快十点了,才想起自己来公园的正事儿。
向鸭们挥挥手,下次来可要记得带点好吃的给它们~
图书馆
告别鸭们,从湖边回到图书馆,图书馆的大门已开,有门卫在进出口两边侍立,引导读者出入。读书是值得尊重的一件事。

新图书馆内部也很是高大宽敞,管理设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办理读者证、借还图书自助自动化,不需要任何繁琐的手续,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想要给它点个大大的赞。

门厅很开阔
楼上楼下很通透

读者证自助办证机
很先进的样子

窗户下面白色的设备是自助借书、还书机
旁边黑色立柜为消毒柜
用读者证自助借书
(办了读者证后也可用身份证借)
门厅还设立了很大的电子屏,可以浏览电子书,也可自动查询图书目录。美中不足的是书架上的书还未与之一一对应,只按工具书、文学书作了大致的分类,找起来还是很费劲。

主楼一楼西侧图书阅览区

一楼西侧图书阅览区主要是专业性的工具类书籍,门类比较庞杂,诸如建筑类、家居装潢类、缝纫手作类、书画美术类、美容美食类、养生保健类、体育健身类、音乐歌曲类、瑜伽舞蹈类、育儿类等等,还有一些杂七杂八不晓得该划分为哪一类的书,五花八门,花花绿绿,眼花缭乱,至少对我这样学识不渊博的人来说感觉很是凌乱,要找一本适合自己自己又想看的书实在头大。

主楼一楼东侧图书阅览区

东侧图书阅览区主要是文学类书籍,小说类、散文类、诗歌类、评论类,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作家的、外国作家的等等,虽然类别也比较多,但都属于文学范畴,看起来就轻松地多。

虽说也没有将每一本书明确定位,找一本想看的书需要一排一排地查询,不过总的来说不会让人有放弃寻找的念头。


主楼二楼期刊阅读区
二楼是期刊阅读区,主要是一些儿童读物、漫画插画类书籍和报刊杂志等,不外借。
主楼三楼为主题沙龙、报告厅、国学讲堂,去时未开。
据介绍,后配楼是少儿图书馆:
一楼为低幼阅览室(3——8岁)
二楼为亲子阅览室(0——3岁)和
学生阅览室(8——12岁)
由于时间关系,未一一亲临,办了张读者证,借了两本书,走出图书馆。

抬头,好大的一团云,在头顶的前方弥漫,凝重的空旷,浩荡的宁静。看看表,还不到11点半,我想到大新门上去看云,那里离天更近。

塞外秋天的云
变幻莫测
一不小心就溜走了


穿过大新门
前面有登城墙的台阶
不收门票
免费上

城门南侧在建公厕
感谢建筑工人师傅
有了他们
才有了城市

登上去
就是大新门城楼
还有一团喷薄而出的云

古城外的新城
城市越来越扩张越来越大囊括了周边的乡村
不知该高兴还是悲伤


乌云只作短暂停留
很快散去
或许匆匆赶路的人
从未留意它曾来过

古城西城仅存的一段古城墙
乌云曾从它头顶飘过
留下了蓝天
澄澈如洗


宣化终于有图书馆了
就在万柳公园
往后的日子
我将不再无处可去
古城墙也将不再寂寞
它就在去图书馆的必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