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八步沙林场沙海“淘金”三代人承袭植绿引众“打卡”

甘肃八步沙林场沙海“淘金”三代人承袭植绿引众“打卡”

首页模拟经营淘金小农场更新时间:2024-08-23

图为花繁草茂的八步沙林场。(资料图) 钟欣 摄

时值冬日,在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祁连山脚下,一片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被称为“八步沙”的风沙口不再肆虐。由“寸草不生、黄沙漫地”的沙害之地变为花繁草茂的林场……“六老汉”三代人近40年治沙造林的故事近年被广为传颂,吸引络绎不绝的人群组团参观。

2019年3月末,八步沙林场工人们正在古浪县境内的十二道沟治沙。 崔琳 摄

由于造访者的日益增多,八步沙林场不久前专门为参观者修建了木质栈道,游客可以通过最优线路和最佳观赏地点眺望令人震撼的沙海变迁,此举亦最大限度减少了游人对沙漠植物生长的干扰。

图为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向记者展示八步沙人种活的第一棵树。(资料图) 崔琳 摄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是第二代治沙人。他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八步沙林场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8万人次,他们对八步沙“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惊叹不已,参观后直呼治沙故事“很励志”。另外,也有来自中国各地以及以色列等国的治沙代表前来考察交流,对此的治沙成效大加赞赏。

“能将沙漠变绿洲,40年前的父辈们不敢相信,我自己现在也不敢相信。”郭万刚说,随着几十年植绿面积不断扩大,当地风沙天气明显减少,近年8级以上的大风几乎再没见过。而伴随着生态不断修复,林场还迎来了黄羊、金雕等多年鲜见的野生动物。

近一周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这是甘肃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八步沙,是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随着气候干旱和过渡开荒放牧,“八步沙”的沙丘逐步南移,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是不毛之地的这里对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形成严重威胁。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郭万刚回忆说,四十年前,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八步沙荒无人烟、风沙肆虐,植被稀疏、一片凄凉,严重侵蚀着周围村庄农田,阻碍着交通干线畅通,影响着民众的生产生活。

1981年,古浪县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政策,把八步沙作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承包。彼时,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和贺发林、张润元3名党员,以及罗元奎、程海、常开国3名社队干部“一拍即合”,几位年近半百的老人自此走上了漫漫治沙之路。

后来,郭万刚等第二代、第三代人子承父业、接续治沙。经过多年的治理,终于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在茫茫黄沙上构筑了绿水青山,并且源源不断带来了经济效益。

郭万刚说,为了使治沙成效更多地转化经济效益,林场因地制宜,探索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建林下养鸡场、发展光伏产业、建蔬菜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等途径,带动搬迁民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郭万刚表示,治理后的八步沙成为了投资兴业的热土,沙漠体验游逐步兴起。未来将构建“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沙漠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努力让万里黄沙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

今年67岁郭万刚的直言“第二代治沙人在农场可能也干不了多少年了”,不过对于后继者,他表现得信心满怀。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治沙“妙招”,林场里第三代治沙队伍里有大学生,他们有文化,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也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 防沙治沙”模式的开启,防沙治沙力量能得到进一步壮大,这会极大地推进治沙工作。(记者 冯志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