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局办公大楼,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51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I类保护建筑。
始建于1902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是哈尔滨早期行政办公建筑中规模最大、最为显赫的一栋。是由6座相对独立大楼组成了一个俄文“Ж”字型,设计者意取俄文“铁路”一词的第一个字母“Ж”形状而设计,而非一些资料上所说的“日”字。大楼通体由精致青石板饰面的包石建筑,总体设计别具匠心。整体从红线后退64米,形成舒展的楼前广场。正楼高三层,配楼二层,内部功能分区明确,装修十分考究,是哈尔滨早期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代表作。
它是哈尔滨最早出现的办公大楼之一,也是当时哈尔滨最大的一栋建筑,因为建筑的外立面全部由方石贴成,被当时的百姓称为“大石头房子”。
20世纪初,沙俄扩张的铁蹄踏上这片土地,强行攫取了中东铁路的建设和经营权,开始在哈尔滨大肆建设。这座大楼如历史的一面镜子,始终映射着哈尔滨城市的屈辱与发展史……
和其他一些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一般常人很难进入这座大楼参观,也因此为它罩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据说,大楼里楼道纵横如迷宫,第一次走进大楼的人肯定迷路;据说,大楼还是个秘密情报机构,内部布满了电话发报网线;据说,大楼里富丽堂皇,堪比皇家宫殿;据说,大楼里百年文物比比皆是,连百年前的桌椅都保存完好……
据一些史料记载,大楼曾经着过三场大火。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四分之三被烧毁,损失严重,曾致使整个中东铁路管理机关陷于瘫痪。当时有关方面派人捉拿纵火犯,但最终也没有查出个所以,当局便将一名办事员和两名更夫作为替罪羊草草了事。大楼于1906年又重新以钢筋混凝土为梁得以修复。
铁路局大楼内部设计装潢之考究精细,确实让人惊叹!据介绍,该楼设计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当时风行的“摩登建筑”,其特点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我们在楼内走廊上随时可见一道道拱型门,凹线优美、自然流畅;很多房间还都保留着原来的实木护墙板,上面更有精美雕饰。
几乎所有房间都是高大的实木门,不仅镶有各种不同的雕刻装饰,很多门甚至还保留着当年的木制把手,而且门饰雕花都不尽相同。郑先生说,据此甚至可以研究出当时办公室行政级别的差异。
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留给世人的,已经不是单一某段历史的片断,而是哈尔滨整个城市发展史沿革的活生生的记忆留存。
据有关资料记载,1896年李鸿章与俄签订了《中俄密约》,依照这个条约,中国允许俄国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即把中东铁路的建筑和经营权全部让给沙俄。于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到旅顺口,总长2489公里的中东铁路建设全部被沙俄控制。中东铁路1898年开始全线施工,至1903年竣工通车。
此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沙俄与清政府又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几乎将这条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森林甚至铁路沿线的煤矿资源,全部变成了沙俄疯狂掠夺的对象。
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建成时,不仅直接负责铁路管理运营,下设机构甚至还有法律处、商务处、卫生处、电报处、民事管理处、军事处,等等。像民事管理处,就是现在所说的民政处,下设民政、土地、中俄交涉、教育、寺院、新闻中心、卫生等科。
从这些机构组织的设置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所谓的中东铁路管理局绝不是一个单纯的铁路管理部门,而是沙俄设置的行政机关,其侵占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
历经百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
大楼几经变化,先是日俄战争失败,将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到1924年中苏共管;到1934年由前苏联单方面卖给了日本及伪满洲国;再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苏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局”;哈尔滨解放后成立的“东北铁路局”;及至1952年,当时的苏联才最终将它无偿交回。
当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还亲自来哈参加了移交仪式。现在在铁路局后院,还树立着当时为纪念移交仪式而建的大型纪念雕像。
经过50年岁月沧桑,中国人民自己的铁路才真正属于了我们自己……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最重要的见证,我们有必要给予应有的记忆和保护,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