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石头
编辑|阿荣
1939年,在一家接待国民党军官的旅社里,出现了这样离奇的一幕:一位少将被秘书训话“请注意身份。
秘书怎么能教训少将呢?原来,这少将不是真正的国民党少将,而是共产党将领徐海东,而这秘书也不是秘书,反而是徐海东的首长刘少奇。
让首长给自己当秘书,徐海东实在是不自在,在白天对刘少奇的态度战战兢兢,刘少奇担心露馅,所以在晚上对他训话呢。
虽然秘书教训首长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但是刘少奇为什么会反过来给徐海东当秘书?他们这一出“身份调转”最终有没有被人发现?

新四军定下新领导
1939年这一年,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但是日军开始对占领区的抗日武装力量采取残酷的围剿政策,致使根据地缩小,八路军和新四军处境日益艰难。
那时新四军主要分布在东南各省。项英是新四军的政委,是新四军的主要负责人,叶挺任军长。
二人领导的这支抗日力量在日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夹缝中艰难地谋求发展,可以说处于四面皆敌的不利环境中。

新四军是原先留在南方的中共领导的游击队合编而成,此时这支队伍的总人数还不到5万人。然而,项英对于敌后抗战的思路往往和中共中央不合拍,*为此很是焦虑。
项英是中共早期*之一,又长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到了1939年,项英在皖南领导新四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然而项英部所在的皖南,位置上却较为凶险。这里毗邻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北边又有日军的封锁,很容易遭到围攻。
早在前一年,*就希望新四军离开皖南,向苏北地区发展,后来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向东进攻,向北发展,即来源于此。
可项英不愿意放弃这块根据地,很快时间过去了一年,新四军的主力仍然留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意思。随着形势越来越危险,中共中央真的着急了。

就在这一年,*还专为此事去皖南面见项英,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希望项英率部尽快离开皖南,去和陈毅部会合,但项英仍未足够重视。
他坚持认为皖南很重要,不能随意丢失;另一方面,抗日已经如此艰难,他认为国民党军队根本不会来攻击他领导的新四军。
新四军的转移一拖再拖,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不得不考虑另外派人去指导新四军的工作了。
经过慎重地考虑,他选择了刘少奇。
刘少奇无论是资历威望都足够,更有着丰富的敌后作战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作为中共的高级*之一,此行必须经过国民党统治区,这是极为危险的。
恰在此时,徐海东前来请战,于是主席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中共虎将徐海东
徐海东,湖北黄陂县人,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赤卫队队长,红军营长、团长、师长,是红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一员猛将,又被人称为“徐老虎”。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先后参与指挥了平型关战役、晋东保卫战和町店战斗。
在町店战斗中,徐海东率部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向日军发动猛攻。日军败退后,立即疯狂反扑。八路军与日军进行了残酷的肉搏战,多次打败敌军的进攻。

战斗进行了九个小时。这时有士兵报告,附近有日军正在增援的路上,徐海东当机立断,在重创日军后,主动撤离了战场。
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1000余人,炸毁汽车20余辆,有力地支持了国军同日军的战斗。
但长期高度紧张的军旅生涯极大地损害了徐海东的健康。
1938年8月,他因肺病忽然病倒,卧床不起,得知消息后,延安非常重视,立即要求徐海东回后方治疗,休养。
回到延安后,徐海东在养病之余,先是参加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去马列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
可徐海东是一名战将,他始终惦记着战场的情况,哪怕身体还没有恢复,他依旧几次央求*放他去前线。
*却不放心,要他好好休养,先把身体养好,再去战场。

徐海东在新四军中
经过一年的休养,徐海东的身体情况略有好转。这天,徐海东再次来到*的窑洞,急切地请战。
*再三询问徐海东的身体状况,确定徐海东的身体已经可以回到前线之后,也没打算再压着他在延安。
中央经过商议,准备将徐海东调往新四军,就在传达命令之际,主席突然想到,刘少奇也是要前往新四军,或许可以让徐海东给他打个掩护。

徐海东在延安
于是*问徐海东,愿不愿意接下另外一个任务。
徐海东当即表示,只要是党的需要,他一定竭尽全力,可是当*将这项任务的具体内容说给徐海东时,他却犹豫了。
是什么任务让他这么为难?

徐海东的贴身秘书
原来*安排的任务是徐海东带着刘少奇一齐走,并告诉他为了安全,刘少奇将用假名胡服扮作徐海东的贴身秘书。
刘少奇不仅在中共党内威望很高,论资历也比徐海东老,更是徐海东的领导。让一位威望、资历都比自己高的领导扮做贴身秘书,徐海东实在是别扭。

华中局*新四军政委刘少奇
倒是刘少奇长期在国统区或敌占区工作,对这类工作早已是轻车熟路,见徐海东紧张,还主动宽慰他说:“徐海东同志,装得越像越安全,不要有任何负担。”
就这样,1939年9月中旬,徐海东和刘少奇一齐上路了。
由于国共仍处于合作时期,关系虽然复杂,却还未发生大的摩擦,因此徐海东得以国民党少将旅长的身份出行。
沿途自然少不得要与一些国民党要员接触,但凭着国民党少将的身份,徐海东将这些人一一应付了过去。

徐海东面对国民党倒还算从容,可是对于自己身边的这个贴身的“胡秘书”,却很是放不开,总显得小心翼翼,表现得很不自然。
倒是刘少奇化身的“胡秘书”,在公开场合给“少将旅长”送衣递水,一切都从容自然,毫无破绽。
甚至人们都觉得“胡秘书”很会察言观色,徐海东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胡秘书”都知道需要干什么,还有人对于徐海东能够招到如此出色的秘书表示了羡慕。
一些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甚至觉得徐海东这位少将旅长好像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人,而他的秘书表现斯文,有见识,待人接物也很得当。
徐海东个头较矮,刘少奇却身材高大,刘少奇扮演的秘书在徐海东与坐下与人谈话时,难免要弯着腰和他说话,这让徐海东感到很不妥,开始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急忙站起来。
于是到了晚上,刘少奇严肃地对徐海东说:“徐海东同志,请注意身份!这是演戏,演不好要出大问题的!”
自此,两人开始形成一种默契:公开场合,徐海东是首长,而在私下,则刘少奇是首长。
刘少奇非常熟悉国民党高层内部的各种关系,能见哪些人,不能见哪些人,都是靠刘少奇来出谋划策,可以说那段时间刘少奇成了徐海东的军师和谋士。

身份暴露坦然赴宴
然而,即使一路上小心翼翼,刘少奇的身份还是暴露了。
那是在洛阳,时任第一战区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原本打算设宴接待徐海东一行,但恰逢家中出事,卫立煌不得不先去处理家事,接待宴请一事就交由心腹郭寄峤代为主持。

抗战时期的卫立煌
不巧的是,郭寄峤不仅认识刘少奇,还深知刘的底细。
在卫立煌处见到刘少奇,郭寄峤先是一愣,忙说道:“原来刘先生也来了,真是失敬啊!”
徐海东闻言就是一惊,但是刘少奇却十分冷静地招呼道:“故友重逢,难得啊!在下路恰逢路过此地,怕打扰诸位,还请代向卫司令问好!”
其实郭寄峤在思想上与卫立煌一致,都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关系较好,便热情地说:“卫司令家中有事不能来,特意嘱咐我来接待各位好友。今晚就由在下设家宴招待诸位,为诸位位接风洗尘,不知意下如何?”
徐海东觉得不妥,虽然卫立煌和郭寄峤亲共,但保不准会不会有军统特务等人员,徐海东极不愿意刘少奇去参加这次招待宴会,但是刘少奇却爽快地答应了赴宴。

下来后,刘少奇对徐海东说:“既然已经被人知道了,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邀请。”
并给他分析情况:卫立煌是国军高级将领,地方大员,即使有反对势力,也还是要给一点面子的,所以这次的安全问题不必太过担心。
当晚,徐海东和刘少奇如约赴宴。在宴席上,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刘少奇公开地谈起国共合作的事宜,大大宣传了中共统一战线的政策。
在座宾客都被刘少奇的坦诚、磊落所征服,并对中共的抗日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郭寄峤本人也被刘少奇的这番演讲感染。
宴会之后,郭寄峤对刘少奇的到来一直秘而不宣,而卫立煌则干脆全然装不知道有此事。
哪怕此番身份已经暴露,可是后来,刘少奇已经领导新四军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当局竟然还都不知道。
1939年11月,徐海东和刘少奇等人在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徐海东如释重负。
在此后的岁月中,刘少奇担任新四军政委兼华中局*,而徐海东则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
徐海东和刘少奇这两位战友又继续并肩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