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9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号卫星发射升空,远在预定海域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5号船单船参试,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听到卫星顺利入轨的消息,该船测控系统雷达专业组组长苏永和和同事们高兴地一起鼓掌庆祝。此次任务是远望5号船建船以来执行的第85次海上测控任务,苏永和从2012年上船工作至今,参与了远望5号船近10年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任务,也在任务中经受磨砺锻炼,成长为远望5号船最年轻的双系统组长。
2018年10月,远望5号船顺利完成大修改造,前往东海某海域组织校飞。苏永和正同大家对校飞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就在数值曲线连续正常,数据分析即将结束的时候,苏永和突然提出再看一下二阶差分的效果,原本平滑的曲线出现了几处不明原因的“抖动”。校飞本就是通过分析数据标定设备产生的偏差,若不查清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将对后续任务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
分析数据如同医生看病,即便是相同的症状,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可能大相径庭。针对每一处“抖动”,苏永和都逐一分析,在他的统筹安排下,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在经验总结提炼时,苏永和带头编写出了上千页的操作维护规程、标准化文书、应急预案等一整套质量管理文件。
2019年年底,单位安排苏永和负责另一系统专业组工作,准备“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任务,这是该系统首次执行任务。作为自2013年跟产学习,全程参与该系统基带设备研制、装船、校飞全过程的亲历者,苏永和对新的任务满怀期待。
深空探测需要使用高频段雷达,它探测距离远,但波束较常用波段偏窄,捕获目标极其困难。在颠簸摇晃的大洋上用高频段雷达捕获卫星,就好比捏着绣花针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刺中蚊子。
苏永和带领团队进行“每日一跟”和“每日一答”,每天跟踪一次标校星,每天开展一次组内答辩,岗位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一天比一天扎实。
此外,装船7年的该系统设备已趋于老化,为适应深空任务又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为确保设备不带问题参试,苏永和带领团队提前3个月对该系统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系统链路前端同轴开关发生故障,导致链路无法切换。同轴开关作为系统的单点,船上没有备件,该器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任务能否成功。苏永和联系生产厂家,对方却回复配件是进口的,早已停产,既买不到也修不了。
“没有备件怎么办,不能带着隐患出海。”苏永和果断提出从旧设备上寻找配件的解决办法。经过逐一替换后测试,完全满足任务需要。任务当天,该设备大显身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远望5号船奉命执行天和核心舱测控任务。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一发任务,作为双系统的责任工程师,苏永和时刻操心着设备安全。为有效应对恶劣海况的影响,他每天带领专业组成员深入11个机房仔细查看200余套设备、仪表的运行状况,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任务当天,需要与陆地某站进行搭接,因为对方是否准时下功率将直接影响我船的双捕完成。发射前1小时,苏永和专门致电该站提醒按时下功率,对方却反馈没有收到上级指示。苏永和立即展开多方协调交流,最终在临近发射前完成沟通。对于他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的出色表现,上级领导称赞他“防患未然、处变不惊、化险为夷”。
苏永和常说,干测控,只有常怀“一失万无”的敬畏,才能收获“万无一失”的喜悦。长期以来,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卫星模拟器数量偏少,且品种不一,难以满足高密度、高强度任务态势下专业训练的需求。对此,苏永和创新性提出基于某平台构建卫星模拟器的崭新想法,得到上级支持并成功应用实践,还被各个兄弟单位相继借鉴应用,大大提高了远望号船海上测控的效率。上级领导得知后,半开玩笑地说:“单台卫模就值300万元,苏永和这是断了厂所的财路啊。”
空间站任务准备期间,苏永和发现原有一台通信设备因格式变化而无法使用,他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苏永和带领团队想方案、搭平台、写代码,用时一周成功开发出转换软件、构建了新的联试环境,让原本“奄奄一息”的设备重获新生。
对于测控任务,施放信标球是海上标校的主要方法。以往每个信标球只能工作在一个固定频点,任务前,要连续施放多个信标球才能全方位获取信息,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为提高放球效率,苏永和主动带领技术人员集智攻关,研制出自变频信标球,实现了单个信标球按设定要求多次变频的功能。仅此一项成果,每年远望号单船就可节约经费10余万元。
雷宇鑫 徐冲冲 倪栋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