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图书馆墙壁上二十条校训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投资未来的人,必定是忠于现实的人。
作为世界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哈佛时刻对学生进行一项教育,那就是:要有长远眼光,为未来投资。从无数从哈佛走出来的商业和投资界精英身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教育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对他们的投资理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股神巴菲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理财教育。他从6岁起就知道储蓄,虽然每月只存30块。但到13岁时,他就拿出3000块买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并愚公移山般年年储蓄,年年投资,几十年如一日。结果在85岁时成为最有钱的人。
中国也有句俗话——“养儿防老”,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应该是“养钱防老”才对。不是钱不多就不需要理,反而越需要钱的人,越要及早规划。理财越早进行,自己的负担越小,将来给儿女的负担也会越小。而且这样带来的好处不仅是泰然的生活节奏,更是自如掌控人生的成就感。
就像台湾首富王永庆的那句名言一样:“赚一元钱不是一元钱,存下一元钱才是一元钱。”
张伟和妻子同在一个公司上班,因为公司效益不太好,所以每人每月也就2000多元的工资。再除去用在孩子身上的钱和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但日子过得再紧,张伟夫妇也坚持每月挤出500元用于定期储蓄。张伟夫妇不会投资,自然也无法接受高风险投资带来的刺激,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低风险低回报的储蓄做理财方式。
哈佛大学生在踏入哈佛课堂的第一天,他们就会接触并执行以下这三个理财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区分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
区分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这可以说是任何投资理财的前提,但是很多人在消费前,并没有这样的概念。
那什么是投资,什么又是消费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两个同学甲、乙,他们手上现在各有50万美元,甲买了一套房子,而乙买了一辆名车,数年之后,甲的房子不断增值,价值达到80万美元,而乙的二手车,10万美元也无人问津。
第二个概念是被人们称为“哈佛教条”的“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才能进行消费”的理财军规。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大家拿到工资,首先进行的是消费,消费剩余的再进行储蓄,但也有一些聪明的人,他们会先将一部分储蓄起来,可能是工资的10%,也可能是20%,也有人会像一些哈佛学子一样,储蓄30%,但是大部分人在一个月后或几个月后,又将储蓄的钱取出来花了,这样一年下来,还是储蓄不了钱。
第三个概念是“理财中最重要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分别是:“一定要投资,并且要求投资年综合回报率要在10%以上”;“持之以恒,不论是储蓄还是投资,必须坚持十年以上”。
著名投资家罗伯特·清崎曾将这两句话比喻为“减肥”:“如果你想减肥,保持完美的身材,那这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
有时候商业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商业!
哈佛商学院的佩若德教授就指出:“投资者持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是由其思想、性格、阅历及学识所决定的。投资决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
以不同年龄层的女性理财方式调查为例:20—25岁的新入职女孩,这时她们除了要做好基本的储蓄和定期定额投资之外,更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投资自己的能力和人脉,这样既能达到让“钱生钱”的目的,还能轻松摆脱“月光族”的困扰。对于25—30岁的女性来说,步入二人世界甚至已生儿育女,生活规划就变得更为重要。这时的理财,不仅要考虑房贷、车贷、医疗,子女教育基金、重大疾病保险也都要考虑在内了。而女性到了40岁左右,则要把子女的成家基金和自身的养老费用安排妥当,这样不仅可以做儿女的坚强后盾,更主要的是,在晚年时不会给子女带来过重的负担。所以,一定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款理财计划。投资计划不具有可复制性。
总之,就像哈佛商训中说的那样:能否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主要在于,能否根据各种投资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与自己相对照或做调整,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能够适应自身条件、适应行情发展的投资理念就是最好的。
生活中两种人的理财观念:一种人,热衷于享受存折上慢慢增长的数字,然后盘算着到下个月、下下个月的时候,账面的数额会增长多少,这些钱又可以使用在哪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掰着手指给钱做加法的时候,另一种人已经因为采用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理财方式,让金钱以乘法的速度增长了。
《哈佛商学院启示录》中,就把金钱简单地累计称作“线性收入”,而通过投资得到的高回报称作“投资收入”,这两种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以时间衡量,一旦不工作就失去收入,而后者却可以不断地带来收入。”
其实,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给钱做加法,自己永远被工作牵着走,且积累不了财富;而给钱做乘法,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钱自动给自己创造财富!
所以不光要会积蓄,还要让钱不断创造财富,才能让你的钱自动为你工作,而你自己就可以轻松的工作或者不工作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