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认为应该中原逐鹿,攻略核心地区,挟天子以令天下,司马错则认为国力不足,应该先攻取蜀地,利用蜀地的富足来滋养秦国国力,最终再夺取中原,平心而论,两个人的建议都有可取之处,曹操后来就利用了挟天子的策略,效果不错,而袁绍那个时候对这件事情不放在心上,一心去攻打公孙瓒,和司马错的主张也有类似之处。
再后来所谓深挖洞广积粮的策略也和司马错的建议有暗合之处,不同的地方在于,曹操那个时候手中确实掌握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所以后来偷袭乌巢才能一击而中。要知道淳于琼在多出慷慨悲歌的地方脱颖而出成为一员大将,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一下子就被曹操击溃,从而让曹操填上了棋局中的一只死眼,还是能够表面曹军强大的战斗力和神乎其神的用兵策略的。
所以曹操那个时候敢于兵行险棋,一举奠定中原的优势,最后收拾河北,掠取荆州,事实上确立了魏国的优势局面,为三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战略不可谓不清晰。但是秦惠王时候的秦国显然还不具备如此的实力,所以司马错的务实之举还是比较正确的,最后蜀国归于秦国,使得秦国的实力更加强大,最终在一百多年后统一了六国,这样看起来,从信任度上来讲,苏秦肯定要优于张仪的。
但是,从历史当中来看,《过秦论》的作者对于那个年代肯定比我们要熟悉一些,他认为六国有四大谋士:宁越、徐尚、苏秦、杜赫。年代久远,这些人的事迹都不好寻觅,倒是杜在战国策第十六当中有一些记载,大意是其劝周君,既然国力较弱,金银不足,将这些有限的资源用在威名赫赫的人身上,这些人很可能瞧不上。用在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身上,这些人又帮不上多大忙。应该网罗那些将来可能有所作为的穷士身上,可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就如同当年的苏秦带着周显王的嘲讽,秦惠文王的鄙视,苏秦向东踏上第三次征程,目标赵国,按说,这次成功的曙光要照到他身上了,然而,他又失败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就在灯火栅阑处。失败给于意志坚强人的启示,就是不断弥补自己的短处,让翅膀更硬,心更坚强。苏秦,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终于,经历了多次磨练之后,苏秦熟练掌握了诸侯贵族的沟通技巧,在他看来,刀锋所指,所向披靡。下一个目标,燕国!到达燕国,苏秦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
此时的他,已经游刃有余,他劝解燕文侯,分析了燕国的优势,陈述了燕国周边形势,打消了燕文侯的疑问,指出了燕国的战略错误。用燕文侯最敏感的东西,不断刺激燕文侯维护燕国维护自己利益的渴望。到赵国,游说赵肃侯,赵肃侯拜服,成功!到韩国,游说韩宣王,韩宣王拜服,成功!到魏国,游说魏襄王,魏襄王拜服,成功!到齐国,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拜服,成功!到楚国,游说楚威王,楚威王拜服,成功!在苏秦斡旋下,六国达成合纵联盟,空前团结一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