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生命之泉》也许曾经有许多悲痛,到现在仍不为人所知

《我的孩子:生命之泉》也许曾经有许多悲痛,到现在仍不为人所知

首页模拟经营我的孩子生命之泉完整版更新时间:2024-04-11

1935年,纳粹德国发起“生命之泉”计划,授意“党卫军精英”和金发碧眼的妇女进行交配,在被占领的诸多欧洲国家建立“生育农场”,目的在于为希特勒生产更多的“优秀”的雅利安人。

1940年挪威沦陷,超过有350000万名德国士兵驻扎在挪威,并与当地女性生下了1万到1.2万名儿童。1945年挪威解放,多达50000名挪威妇女被认为和德国士兵有染,不少人因此遭到审判,惩罚包括剃发、服役、逐出国家等等。而那些孩子,无家可归,同时因为自身拥有一半的德国血统而被仇视、霸凌、虐待,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用强酸刷洗身体,为的就是“洗净身上的纳粹气味”。

《我的孩子:生命之泉》My Child Lebensborn)由挪威Sarepta Studio工作室以“生命之泉”为背景进行开发,并于2018年5月发售。

游戏的时长大约在3小时左右。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在两个小孩中选择一个领养,通过管理克劳德/卡琳的日常生活,选择对话中的不同选项来培养他/她的性格,你可以让他/她变得坚强冷漠强大到足以对抗他人攻击,也可以让他/她内心软化对世界的美好充满期待抱有希望,只是这样也会让克劳德/卡琳因歧视而遭到更多的虐待。

游戏的开始,我从报纸上领养了一位名叫卡琳的女孩,她的生父生母,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挪威人。

这让她的存在即是罪恶,不管她有多么优秀,有多么善良。一个7岁的小孩,在她每次怀抱纯真善意拥抱人间的时候,迎来的都是同学歧视、霸凌,邻居社区的排斥,和老师侵犯。在我去找她的生父生母寻求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关心她的死活,除了恶语相向,便是冷眼漠视。

“我是不是一只怪兽?”卡琳问我。我决定带她离开这个地方。

游戏的最后开发者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卡琳以后的命运任由玩家想象。

在游戏发售的5个月后,时隔70年,挪威政府向在二战期间与德国士兵交往的妇女及她们的后代做出了正式的道歉,为他们曾遭到的排斥、污名化及被驱逐出境的境遇致以歉意。我们没有办法证明这个游戏是否对政府的举措有所推动,但起码让不少像我对此一无所知的人了解到了这样一件事,这样一批人。

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有没有日军侵华遗留下来孩子的资料。

在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论文中发现,日本战败遗留在华被人收养的日本孤儿多达5000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其中90%以上的日本遗孤选择回到日本,在别的一些资料中发现这些日本遗孤中又有不少人为了改进中日关系而不断努力。

而用“日本侵华后代”、“日本侵华生下来的孩子”、“慰安妇孩子”等这类字眼进行搜索,却难以得到相关数据,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有且仅有关于罗学善和他母亲韦绍兰的各种特稿,还有流产、早夭。抛开某些偏激的言论,我们也许能够从中推测出,仍有许多过去的悲痛未曾为世人所知,而且这个基数还大得让人无法想象。

特此声明:笔者不带任何政治立场,且由于笔者的条件和时间有限,文中信息全部来源网络,并未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仅用于个人学习和分享,故文章中引用的数据出错,作者本人并不承担任何责任。(说人话就是,数据不一定准,别找我麻烦,别瞎搞谢谢)

jio得还阔以的老爷们点个关注呗,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喵须Game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