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一位妈妈都有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它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弥漫成我们回忆里童年的味道。
妈妈牌饺子
妈妈牌卤味
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我却很难寻觅到妈妈的独家厨艺,倒是手工做得不错。为啥呢?这得从我妈妈的原生家庭说起。
四个女人组成的家庭
姥姥是个命苦的女人,很早就丧偶了,在我妈妈才两岁多的时候,姥爷就去世了。过几年后,儿子又溺水而亡,在60年代中国落后的深山里,一个女人拖着三个女儿生活,这就是我妈妈原生家庭的状况。
我们这边现在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而且还蛮重的,更何况在还没改革开放的60年代呢?一个家庭没有一个男人,甚至没有一个男孩,被人歧视、欺负是常事。
姥姥在我大约9岁的时候去世了,所以我只能从妈妈的口中了解到姥姥,妈妈说得最多的就是姥姥胆子小,怕死(其实就是胆小懦弱的意思)。
我想在那样的环境下,要么就是向生活妥协,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要么就是变得强悍泼辣。为了拉扯三个女儿长大,以姥姥的性格是妥协、俯小做低。因为那时候生存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那时候帮忙干活是妈妈生活的主旋律,在我的记忆里,妈妈说她小时候农忙季节就帮忙干农活,非农忙季节就是拾柴火,大多数是自家做饭的时候烧的,因为柴火也很难拾到。
家庭条件摆在那里,姥姥会想方设法做好吃的吗?我想以姥姥的性格是不会的,若是偶得一些好点的东西,都赶紧送出去讨好人家,以换来人家的不欺负之恩。我想姥姥就算是有好点的东西,也不敢做好吃的给孩子吃,因为怕人家说闲话:这样的家庭,能吃饱就不错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家的经济情况也很不好,而且是多子女家庭,一个爸爸外出出卖劳动力赚钱,根本无法支撑一家六口的必要支出。而在我的记忆里,我八九岁开始就要给家里的一家人做饭了。那时候跟叔叔们分家了,妈妈要出门打工补贴家用,毕竟家里四张会吃不会赚的嘴,而且还要上学。
所以,妈妈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给我们做好吃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食物,煮熟了能吃而已。
但是,妈妈做一些手工活确实很厉害,比如做过年过节需要做一些面点来祭拜用,妈妈做的面点很成功。我现在还念念不忘的是我妈妈自己发酵的豆瓣酱,那时候很少有菜吃,一般就是去妈妈自己腌制的缸里挖一点豆瓣酱出来配主食了事。若是用豆瓣酱煮一次肉酱,那我们每个人都能多吃一碗主食。
现在我自己倒是学做很多小点心,学着做各种各样新式的饭菜给孩子换口味,而我们回娘家的时候,妈妈还是不会做菜,需要我大嫂出马做给我们吃!而大嫂做了一手好菜。果然一家人就是取长补短。
都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挡在爸妈和死亡面前的一堵墙,前段时间爷爷走了,这四位老人中只剩下一位年迈多病的奶奶了。突然意识到爸爸妈妈也老了,而我对爸爸妈妈却一无所知,从未和爸爸妈妈深入交流过,特别是爸爸。对父母的同年,对父母的感情,对父母现在的内心世界真的是一无所知。
发现自己对最亲的亲人一无所知的时候,心中真的有点慌,在我们还不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渐渐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