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抛石挤淤应用的场景:
淤泥有含水率高,流动性大,孔隙比大,高压缩性、不均匀性等特点。本工程有部分基础刚好在鱼塘位置。施工工期紧、任务重、淤泥方量大,坑内还有积水,现在又是环境管控非常严格的时候,淤泥也不好外运,给我方施工带来很大不不便。所以经设计、业主、地勘等单位洽商,有淤泥部分的承台采用,抛毛石挤淤泥方案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
1、本合同段抛石挤淤工程数量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
1.2、组织有关人员对水准点及控制桩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
1.3、做好现场布置及临时设施的施工、维护、修建施工便道。
1.4、恢复路线中、边线,抛填片石平面位置、打桩标明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1.5、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水,在放路基抛填片石边线时,每侧应按横断面图适当加宽。
1.6、将用作抛填的相关原材料(如片块石)经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7在抛填片石的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沟渠,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以防止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方案
2.1、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和乡村道路,结合本合同段的施工便道,作为施工现场运输的主便道。
2.2、施工现场配备发电机,供应施工及生活用电。
三、材料、机械、人员配备
1、人员安排明细表
2、机械设备
本段抛石挤淤施工主要设备见下表。
3、材料
抛石挤淤的主要原材料是片块石,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抛石挤淤的质量。
原材料质量控制:石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剥落、受腐蚀严重的石料不得使用。
四、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整修便道→地表清理→挖沟排水→清理淤泥→抛大块石→挖机作业并碾压→压路机碾压→再次抛大块石→找平碾压挤淤至线外→填塞小石块→压路机碾压密实。
2、施工方法
(1)、主要材料的选定
抛石用料为采场底部剥离的块石。为使挤淤效果明显,抛石后土质均匀,石料最长边直径≤1000mm,含泥量≤10%。在抛石施工前,先开采片石进行强度试验,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2)、测量放样
按淤泥实际范围要求须测量放线,确定其抛石范围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
淤泥处理前,测量放样出沟底施工坡脚范围,结合现场情况处理的现状,包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绘制出淤泥处理范围的地形平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3)、地表的清理
抛石之前,抛填范围内的草木残株及种植土、有机土、建筑垃圾、草皮、树根、树墩、竹根等表层土要用挖掘机清除,人工配合清理。应清除全部土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4)、片石运输及挤淤
1、施工中应安排好石料运行路线,专人指挥。摊铺平整工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块石和石屑找平。
2、抛石采用自卸汽车卸料,挖掘机配合装载机抛填,方法为进占法。首先由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在作业半径内均匀抛第一层毛石,完成后,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待块石沉入与基底齐平后,可进行第二层抛石。完成后用同样方法进行碾压,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块石沉降量仍较大,则需再抛一层块石进行碾压,直至块石沉降量较小为止。抛石挤淤完成后,确认挤淤段无沉降,达到设计对初期坝基底的承载要求,经设计、监理、管理、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五、、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的试验与检验
⑴确保各种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加强经理部试验室对本段各种试件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在现场设立专(兼)职试验人员,配合试验室工作,认真把好质量关,用数据和分析图表配合和指导现场施工质量。
⑵对于各类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及试验设备等,须按规定做好计量检定工作,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发现掌握可能出现的偏差,保证计量设备的准确。
2、保证施工中的资料完整齐全
根据工程验收和施工管理控制资料的要求,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保存、归档工作,严格按照我集团公司“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管理好签证、原始凭证、施工文件、往来信函等,在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文件资料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赶工期间的质量保证措施
⑴做好各项计划,合理配置人、机、材料等施工资源,人、机不能因赶工期而疲劳施工,杜绝质量事故。
⑵在各项工序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不能因赶工而减低工序施工质量。
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质量安全学习,使其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学习相关的工程质量措施,使其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⑴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措施
A、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要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应立即送去修理,并重新校定,满足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B、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及时补测加固,重新测校,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工程师。
C、施工基线、水准线、测量控制点,应定期半月校核一次,各工序开工前,应复核所有的测量点。
⑵质量保证措施
A、开工前,应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
B、抛填填料应符合要求,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能使用有机土等非适用性填料。使用不同填料换填时,应分层进行,同一层应采用同一填料。
C、机具及型号应配套,压路机吨位应满足使用要求,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
六、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
(1)、文明施工措施
A、加强文明施工完全力度,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遵纪守法教育,创造团结、进取友爱的共事环境。
B、施工区域设立醒目的施工标志牌。标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名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要技术负责人名单,工程规模、开竣工日期以及监督电话等。
C、重点施工区段、混凝土构件预制场、驻地等设置醒目的施工宣传标语及树立施工企业形象的宣传标志,设宣传栏,结合工程进度进展情况及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报导。
D、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做到清洁东西堆放整齐,一目了然。
E、工地作用人员,按工种、岗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做到上岗前检查。
F、班组长以上人员及安全监督员、质检员均应配戴岗位证,实行挂牌上班。
G、防止施工队伍与当地民众的纠葛,有事必须通过单位解决,避免个人的不适当行为和言论扩大事态,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团结和友好关系。
(2)、环境保护措施
A、建立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小组,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加强检查和监督各施工环节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B、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施工人员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设备的工作。对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取得防护耳塞或头盔等有效措施外,还应缩短工作时间。同时,加强对机械的日常保养,尽量使其噪声降低到最低水平。对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应控制施工时间,高噪声机械在晚上应尽量减少或不作业。
C、对于公路施工中粉尘污染的主要来源——灰土拌和、施工车辆和筑路机械运行和运输产生的扬尘,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施工现场的污染,主要如下:
a、拌和设备有较好的密封,或有防尘设备。
b、施工通道、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及灰土拌和站经常进行洒水处理。
D、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共同协作,共同做好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的监测及处理工作。
E、对施工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分类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可放回自然环境,否则应集中到有关部门指定地方处理。
F、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这样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及恶臭气体的物质。
G、施工时产生废弃泥浆要妥善处理,采取集中收回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排放,严禁直接向河流或农田排放。
H、弃土弃料在指定位置堆放,并堆放整齐,必要时进行植被保护和采取措施,以防水土流失造成环境和农田污染。
I、土区开挖后场地进行清整,边坡修整,并进行植被保护。
J、坡顶及填坡脚外的弃土弃料立即清除处理。
K、施工中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当水土流失对农田和环境造成污染时应及时处理。
L、临时工程用地在工程完工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M、严格组织施工和管理,保护周围环境、河流、鱼塘确保排灌系流及河边不间断和堵塞。施工中损坏的水利渠道、道路,排水沟渠要及时恢复或加以接引。
N、土方、路面用混合料运输时,避免撒落。
O、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要立即通知有关管理部门处理后,方能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