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乐队》第二期:别让风格之战成为缺乏群众基础的假high

《我们的乐队》第二期:别让风格之战成为缺乏群众基础的假high

首页模拟经营我们的乐队更新时间:2024-04-30

《我们的乐队》第二期还是选拔阶段,给节目评分定性至少应该等到第三期乐队成团PK之后再开始。

但第二期的主题和剧情走向,还是让人颇有疑虑。

第二期的官方主题是,“风格之战”。

对此,我想问三个问题:

这是科普节目?还是只是把风格的噱头借来用一用?

这些风格之下的原有受众,关注和认可这个节目吗?

这些风格非得要在某一种标准之下接受高低评判吗?

///

这是科普节目?

还是只是把风格的噱头借来用一用?

做综艺不是请客吃饭。综艺不是公益,更不可能是科普。即使有科普,也是为了更好地展开后续剧情。

一头是“不要有音乐圈的鄙视链”的定调,另一头,是做一支“真正商业化成功的乐队”的初衷。这个风格之战,最终结果还是为了选出一支最受市场欢迎的乐队,或者说选出一个更受市场欢迎的风格——还是把音乐风格分个高下。

“风格之战”主题其实第一期就有所昭示,摆出了几种不同风格,而第二期初选落定时,给十组队伍划明了界限。甚至最后一位出场的核心乐手,本来颇受好评,但风格和已经入选的选手有重复,最后没能当上核心。“二次元”和“J-Rock”那一组,是在萧敬腾力陈二者有所区别之后,得以分别落座。

乍看上去这是个团圆欢喜的局面,不仅一次性向大众推出乐队,还一次性地向大众推出各种各样的“新鲜”风格,并选定最优风格。——从现在的结构来看,最有希望的恐怕还是最符合主流的pop rock和最有国际潮流感的EDM,其他那些百花齐放的更小众风格,恐怕会落为奇怪的陪衬。

真正对风格在意的,是那些参加节目的乐手们。

其他看戏的部分,只要把话说圆了,修饰好综艺节目的最终目的就大功告成。

这些风格之下的原有受众,

关注和认可这个节目吗?

这些年的音乐综艺没有停止过向不同风格借力,甚至冒出专门把亚文化推向主流的作品,从最初民谣在各大舞台的大规模翻唱,到嘻哈、街舞、电音、乐队的专门节目,都是综艺的新看点。

而其中能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做到大众娱乐和亚文化审美之间的平衡,让一种风格在保持最大量原拥趸的情况下走入大众视野。

这其中必然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有锐意开拓者,有抱残守缺者,有随遇而安者……但至少要保证基本盘的稳定,《中国有嘻哈》才能把freestyle、skr这些原本是嘲讽意味的梗,转化成充满潮流感觉的热词;《乐队的夏天》里,也才能把唯摇滚论的色彩淡化,重申这是乐队的夏天,不是摇滚的夏天,让各种细化定义的风格,虽然不一定走到最后,但能有始有终,并且不论高下。

但《我们的乐队》打响风格之战,意义有点飘忽。确实各种各样的风格划分出来了,而且除了说唱之外,都要搞成高大上的英文标注,但是,这些恐怕和各种花样的乐器展示一样,是为了吸引路人的眼球。

那些亚文化圈子到底有没有吸纳进来?现在的群众基础是谁?

可以看看热搜热评的结果。结果莫过于,热搜上,从预告发出到第一期第二期,全是流量导师的热搜,从“王俊凯摇滚版树读”到“王俊凯谈年少成名”再到“王俊凯邓紫棋合唱”……热搜反正可以买,为什么不给神仙乐手们买上呢;反观几乎同期的《青春有你2》,热搜都换了几波人了,全是选手,而没有流量导师。

所以,这个节目要的,是不同风格的受众欢聚一堂?还是来自同一份流量的受众展开不同风格大赏?

反过来,那本来该欢聚一堂的乐队爱好者群体,少不了因为打一星被归类为“黑粉”的——在有些粉丝眼中,这个世界非粉即黑,或许还有一些被黑粉迷惑的路人,而对那群最关键的人视而不见——原本最可能拥抱这档节目的原有乐队爱好者——这个群体的数量,不一定比某个流量明星的粉丝少。

现在的豆瓣评分,已经由上周日的7.3降到了6.3,一星比例已经超过20%,而上周时甚至有半数五星。可能当一星比例最终超过五星的那一天,有些非粉即黑的论调才能有所反思。C型评论不会是最终状态,除非最终没有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看后面的节目了。

这些风格非得要在

某一种标准之下接受高低评判吗?

不断进化之后的综艺,在越来越会修饰综艺之中的角色和规则。比如《乐队的夏天》不设导师,设“超级乐迷”,不设排名,设HOT 5,评分按照现场当场反馈,尽量排除不同风格和新老歌曲的干扰。比如《我们的乐队》不设导师,设公司总监。这些属于妥帖和表示最终的部分。

按照下一轮的游戏规则,是用大众投票,来给不同风格排名。这实在是一个欠妥的操作。

这个操作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选出那个“最受市场欢迎”的乐队。投票者在不了解某种风格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才是最直接和真实的市场反馈。

但没有尊重和展示机会。有些风格之所以小众,并不是因为缺一次投票舞台。一部《闪光少女》能够给二次元音乐正名,但一部《我们的乐队》,是想要实现天下大同吗?

一个最简单的操作,是先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评判。《超级乐队》最火的那一期,改编Coldplay的两首歌,都是在专业评委的鉴定之下完成的。当然,赛制相同也没意思,但要做好“风格之战”,怎么把握好某种风格、某种亚文化和大众审美乐趣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步。第二步,最好是能够提升大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乐队》第一步有没有走好,还得看后面的节目到底如何,但它的第二步,恐怕迈向的主要还是迎合而非提升大众审美乐趣,割完韭菜就跑。

现在各种定论和评分为时尚早,但节目中功利一面的展露,不能不激发一些负面声音的出现。如果这些声音还要全部归类为“黑”的话,那这个节目,最终只能是各种风格主流化进程中的又一次被动试错。

【2020.03.22| No.229】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