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开往上海的T109次列车餐车上,一朵朵用“心里美”雕刻成的月季花,萝卜雕成的仙鹤摆盘,西瓜做成的食雕景观,要不是摇晃的车厢和窗外后退的景物,让人恍惚以为是坐在星级酒店的餐厅中。这些食雕都是王金良为了提高旅客用餐体验的“小心思”。图为王金良制做的食雕作品。新华网 陈延特 摄
王金良,现任北京客运段旅服车间党总支*,负责北京客运段值乘的普速列车的列车餐食供应工作。2019年,他将年满60岁退休,这是他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工作的最后一个春运。40余年间,他从炊事员成长为厨师长、餐车长,再到如今旅服车间党总支*,现如今你已经很难再看到他在餐车后厨展露厨艺了,但还是一样要站好每一班岗。图为王金良正在制作食雕“西瓜盅”。新华网 陈延特 摄
王金良1978年12月参加工作,时任北京列车段(北京客运段前身)炊事员,他跟着餐车师傅从搬煤、生火学起,再到烹饪料理,经历过列车餐车的炉火时代、煤气时代、电磁灶时代。期间还报名学习了食品雕刻的绝技,成为餐车厨师队伍里“明星”。他有一套爱不释手的“家伙事”,都是用于食品雕刻的器具,它们凝聚了他近40年的回忆。图为王金良的“家伙事”食雕工具。新华网 陈延特 摄
如今,走上管理层岗位的王金良已经很少在厨房一线工作,但每逢大小喜事,他都会拿出这些“家伙事”露上一手。他说,渐渐地雕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了,有时候买几块钱萝卜雕一雕,一方面可以平复心情,另一方面也锻炼手艺。图为王金良制作食雕西瓜盅。新华网 陈延特 摄
王金良告诉记者,因为列车餐厅的特殊性,车身摇晃,旅客人群多样,旅客上下车频繁,所以雕刻不仅仅要保证相对精美,还要速度快。他笑着说,现在眼睛花了,动作慢了,速度也大不如前了。图为王金良戴着眼镜制作西瓜盅。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他常要求自己,做出的菜品首先要在感官有食欲,之后才是颜色和味道,只有过硬烹调技术,旅客才愿意为它买单。图为王金良在厨房制作西瓜盅。新华网 陈延特 摄
王金良说,起初也就是自身喜欢食雕,后来就试着在餐车上推广,没想到反响还不错。他说:“靠结果生存,每个人需要有拿的出手的绝活。”图为制作完成的西瓜盅。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作为一名餐车厨师,他希望能精心照顾好每一个奔波着的胃。王金良认为,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厨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他就在餐食炒菜中加入雕刻装饰,提高旅客的用餐体验。图为王金良正在制作仙鹤样式的食雕。新华网 陈延特 摄
当然基本常规的餐食还是最主要的工作,是一个厨师的基本功,雕刻更多是锦上添花。图为王金良正在准备餐食。新华网 陈延特 摄
他回忆说,原来还在一线跑车的时候,不仅要在厨房备餐,还要推着餐车到车厢送餐,他常跟旅客开玩笑,“菜垫牙就不要钱”。图为王金良端着亲手炒的菜走出厨房。新华网 陈延特 摄
图为王金良过去的学习笔记。新华网 陈延特 摄
每当看到精美的菜肴,他都会用图片记录下来,以便之后激发做菜的灵感。新华网 陈延特 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