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育种发展史(生物技术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微生物遗传育种发展史(生物技术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首页模拟经营微生物世界无限DNA更新时间:2025-05-23

微生物遗传育种发展史,生物技术育种的方法和原理

30年代中已经开始对酵母菌、脉孢菌和草履虫的遗传学研究,不过那时研究的对象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微生物,研究的课题大多限于基因的分离、连锁和*等。开始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优越性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是美国遗传学家G.W.比德尔和生物化学家E.L.塔特姆。

他们原来企图通过果蝇复眼色素遗传的研究来阐明基因的原初功能,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不理想,于是便改用脉孢菌作为研究材料,另行研究基因在氨基酸等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果蝇复眼色素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比较复杂,要取得大量色素也比较困难;

②氨基酸等的分子结构或生物合成都比色素简单;

③脉孢菌便于通过大量培养而取得它的代谢产物;

④正像在果蝇的复眼色素的研究中必须获得不能合成色素的突变型一样,要研究基因在氨基酸合成中的作用,必须获得不能合成氨基酸的突变型。要做到这一点,所研究的生物必须本身能合成全部氨基酸,脉孢菌正是这样一种生物;

⑤脉孢菌的基因分离、连锁、*等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⑥在微生物中利用射线诱发基因突变已有报道。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