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绩点、鸡娃,面对内卷化,普通人该如何自保?

996、绩点、鸡娃,面对内卷化,普通人该如何自保?

首页模拟经营万物皆可卷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1

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人为了下一代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学习上努力拼搏,家庭伦理和劳动伦理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出人头地、辛劳必会改变命运的思维愈发根深蒂固,然而生活虽然无比充实,却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令人沮丧和焦虑。

于是,"内卷"一词火了。大家意识到,在各行各业中都普遍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内卷化,经济内卷化、教育内卷化、行业内卷化等等,内卷现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深思。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看待内卷化,又该如何破解内卷?

一.为什么会出现内卷化?

最早提出"内卷"的是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后来,另一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引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印尼爪哇社会的水稻生产。他发现爪哇农民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压力下,每个人都很辛苦,日复一日,脸朝黄土背朝天。

然而超密集的劳动力并没有给生活带来改善,饭依旧吃不饱,薪酬不断递减,最终导致爪哇农业几百年来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内卷是一种表面看上去有发展,实际上没有发展的现象。除了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有哪些原因导致内卷化的出现?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现代经济下,不会雇佣毫无纪律和随心所欲的员工。现代社会,员工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支出,还需要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竞争门槛也日渐提高,人们所付出的也越来越多,但却未必能得到回报。岗位要求水涨船高,年轻人的价值观、婚恋观等都受到了冲击。当所付出的劳动无法与自我价值达成关联的时候,付出就陷入了自我空转的齿轮里,内卷化就出现了。

其次,大众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学习1个小时,自己就要学1个半小时,看到别的孩子学乐器,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生活里可攀比的事情很多,这样日复一日的激增,使自己像卷心菜一样,内部变得越来越复杂,却得不到更高级的改变,这种潜在的攀比的心理,也是造成内卷的原因之一。

最后,缺少自我认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看上去很厉害,工作努力、小孩会钢琴、会英语,然而具有个性差异化的人却很少。

我们常常在吐槽、常常在抱怨,常常在表达郁闷和不满,对生活、对职业充满了迷茫感,却很少认清自我的定位,不清楚要的究竟是什么,致使随波逐流,盲目努力,这也是内卷化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内卷实则是大家相互间无止境的内耗

当我们从内卷化的角度,去看待周边的社会、行业、个人的时候,可以脑补出很多精彩的画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在教育和职场上,体会更为明显和深刻。

1.职场中的内卷化

996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为了升职和加薪,主动加班,其他同事看见了,觉得如果自己不加班,就会显得不够努力,所以也跟着一起加班,然而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个人的薪水也没有改变。这就是内卷化,不辞辛苦地日复一日的加班,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和自我消耗的过程

从领导冗长而空洞的讲话,到员工认真表演工作勤奋的忙碌身影;从部门之间表面上的嬉皮打趣,到私下的你争我斗;从无从考评的工作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到年终的皆大欢喜,都流露出内卷化的蛛丝马迹。

当你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和工作中,如果既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又没有树倒猢狲散的景象,那么你要注意了,大概率的情况下,正在走向内卷化。

2."金字塔"里的内卷化

最近有几张照片刷爆大学生的朋友圈。有一张是某同学骑着自行车看书,还有一张是某同学宿舍床上摞满了厚厚的书,更夸张的一张是某同学一边骑车一边端着电脑写论文,最后这位同学由此得了一个"清华卷王"的称号。

在某采访中,很多大学生和老师都表示,内卷化现象十分普遍。比如,任课老师要求论文字数至少要5000字,不少同学为了拿到更好的成绩,写到8000甚至10000字,到最后几乎每个人的作业都大大超出了老师的要求。

然而获得优秀成绩的名额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字数远超要求和刚好符合要求的结果是相似的,虽然大家普遍更加努力了,但最终的收益并没有增加。

3."直升机父母"的内卷化

有人说,养孩子就像开公司,家长就是CEO。鸡娃(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停地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处在奋斗拼搏的状态)、牛娃、学区房成为了圈内热议的词,为了培养孩子,全家不惜花费财力、脑力,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就是海淀妈妈。

"海淀六小强"是北京海淀区六所重点中学的统称,它承包了海淀区90%以上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很多家长趋之若鹜,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面试资格,英语等级证书、特长生证书等都是加分项,去年剑桥考试一开通网络报名,系统就陷入了瘫痪。这仅仅是鸡娃们生活的场景之一。

大多数家长给自己花钱很谨慎,给孩子花钱却舍得一掷千金,有的家长花一节课1000块钱的费用,让8岁的孩子跟国学大师听课,还有的家长花一小时1200快的费用,带着天赋资质一般的孩子去跟大师上钢琴课。

在美国,有着过度教育倾向的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监管着孩子的学业以及生活细节,不问孩子是否开心。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跟周围的牛娃比拼,不懂取舍。

一边吐槽孩子是碎钞机,一边又无止境地陷入教育比拼的大战。职场人被上班计时、996工作制所约束,大学生们被考试绩点所束缚,家长们被周边教育环境所刺激。

尽管生活中仍有社交、娱乐的空缺时间,但他们早已迷失了方向,一头沉浸在无谓的竞争和比拼中,不断地自我消耗。内卷的背后,离不开无处不在的竞争,在"万物皆可卷"的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破局?

三.普通人该如何破解内卷?

1.竞争不是量的比拼

我们常说量变会引起质变,自己明明每天都很忙碌,也很认真努力,但好像并没有实现突破,达到质变。实际上,竞争不是量的比拼,有意的使量不断递增,有时是一种徒劳。

有人发朋友圈说今天去了10场招聘会,看到后暗中发誓要卯足了劲下周参加20场招聘会,简历也要比他更美观、更精致,这无异于是消耗精力的死循环,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消耗了精力。

我们应当认清,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是内容、是实力,而非表面功夫。长期的内耗,不仅会让我们精疲力尽,还会丧失生活的乐趣。不要让自己进入陀螺式的死循环,才能不被内卷。

2.摆正心态,永远有更优秀的人存在

各行各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如何破解内卷,即如何面对竞争压力,心态至关重要。想做科研,总有人发的论文更多更专业;想找工作,总有人的简历上经历更丰富;想上好大学,总有人比你更具天赋异禀......不管在哪条路上,我们要始终摆正心态,永远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存在。

优秀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样样具备。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危险情况,在高密度的消耗中,很多人因承受不住压力,患上了心理疾病,尤其是被父母逼着学习的孩子,儿童抑郁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年龄也越来越小。

当今的世界千变万化,不应过分执着于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也许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佛系一点,看淡名利,放过自己也放过周边的人,生活的幸福感会更多一些。

3.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活节奏或许会让你感到压力,但我们的精神不应就此疲惫,要更加重视意义感的追求,有理想、有梦想地生活。年轻人对于内卷情绪的增加,更多是源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当下的困惑,让很多人陷入内卷,无法脱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2%的在校生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从网络上看,关于内卷的讨论,大多是贩卖焦虑,而缺乏理性的思考,大多数人将焦点聚焦于内卷背后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

竞争本就一直存在,过多的焦虑和抱怨,是无济于事,并不能改变什么,很多人发现问题后,依旧是碌碌无为,继续做着咸鱼。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思维模式,静下心来分析自己,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想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要想明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怎样的人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跟风,人云亦云,成为同质化的人。

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而要问是什么让你充满生命力,然后付诸行动。敢于做自己,敢于脱圈,不被内卷,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更加热情和饱满的状态来迎接未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