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犬十美:盘点文物里的“汪星人”

十犬十美:盘点文物里的“汪星人”

首页模拟经营汪星人庄园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5-11

唐懿德太子墓架鹞戏犬壁画(右),图中的波斯犬身材高大,迅猛残忍,在那个流行狩猎的时代,它绝对是上层贵族的标配。而千年过去了,曾经的奢侈品波斯犬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被称为“细狗”,所谓“细狗撵兔”,可是关中农村非常流行的娱乐项目。

图文/敬泽昊

今年是戊戌年,狗年说狗,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作为较早驯服狗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是古人狩猎的帮手,是看家护院的能手,是玩物,是伙伴,甚至还是食用肉类的重要来源……所以在大量的文物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汪星人”的形象。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正式结束的日子,西部网、陕西头条为广大网友盘点了那些著名的和狗有关的文物,所谓“十犬十美”,祝各位戊戌年一切顺利。

新疆阿斯塔纳墓群出土的绢画双童图,左童手抱那只黑白相间的卷毛小狗,或许就是唐代流行的拂菻狗。按照《旧唐书·高昌传》的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这里的拂菻即东罗马帝国,按照史书的说法,这对拂菻狗的出现,也开启了中原地区这类狗流行的历史。

可爱的小狗永远都是贵妇的标配,比如这幅相传为唐代周昉所绘,展现唐代贵妇闲适生活的《簪花仕女图》,里面就绘制了两条小狗。它们和主人互动,逗乐的瞬间,被画工们凝固在了画纸上,也成为了千年永恒的经典。

中国人讲视死如生,所以生前居住的庄园阁楼,以及看家护院的狗,都被缩小复原带到了黄泉世界。以上这些都是在河南博物院看到的,是汉代墓葬最为特色的陪葬品之一,和画像石一样,考古资料显示这一当时的潮流流行于很多地方,却似乎绝迹于关中,不知为何。

这是一位居住在栎阳城的汉代“狗粉”为自己爱犬准备的墓葬——一段灰陶水管长眠着逝去的小狗和31个陪葬小陶俑。这样特殊的墓葬,时代大概在西汉晚年到新莽时代之间,是秦汉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可能是因为太过喜爱了吧,于是狗和马成了主人的陪葬品,在那个盛行活体陪葬的时代,它出现在虢公、齐王乃至周天子的陪葬坑内。好歹*多少马,是等级地位的象征,而狗永远就是一个“添头”。特别是天子驾六博物馆车马坑内的这条,据推测是回填的时候这只狗求生*很强想往外跑,不得已负责填埋的人只好拿一块大石头砸死这只狗所致。(@动脉影 摄)

同样是陪葬,这两只给中山王厝陪葬的狗,待遇无疑就好了很多,最起码还带着金皮银皮制成的华丽项圈。这位中山王,是这个神秘古国最强盛时期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先是纵横捭阖,在大国之间谋得了生存之地。而后又趁火打劫,占据了许多燕国的土地,使得中山国的疆域达到了史上最大。另外就是他的墓葬,为河北博物院贡献了一大批镇馆之宝。

四川绵阳郪江金钟山崖墓内一处非常有意思的“狗拿耗子”石壁刻画,按照专家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石壁刻画为东汉晚期)“喵星”人尚未普及,抓耗子保粮食得靠“汪星人”。”

在汉代,狗除了看门,狩猎和逮老鼠之外,还肩负着为人类提供肉食的重任。想想刘邦发迹的地方,到现在还酷爱吃狗肉。所谓事死如事生,于是成都六六一所工地出土的汉代庖厨俑,陶案板和陶罐里摆着被肢解的狗头和狗爪,以及汉阳陵东侧13号坑出土了大量的陶狗,用来体现皇家食堂对于狗肉的大量需求。

川东猎犬,别名邻水狗、竹狗、合川狗、广狗,属于稀有犬种,仅存于四川盆地东缘的邻水、大足、合川、广安等地区。汉代已经广泛被养殖,六十年代曾一度濒危,现在已经恢复但已有差异。它们是著名恶狗,不亚于比特,所以川博和成博收藏的这两只汉代陶狗写实性还是挺强的。

吹气的屠户和等肉的狗,它出土于河南济源一座汉墓中,这一有趣技艺的文物,在机械化屠宰兴起的今天,它已经很少见了。文物图片来源:@河南考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