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作家那些少为人知的故事

武侠小说作家那些少为人知的故事

首页模拟经营武侠世界我最富更新时间:2024-09-22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侠作家各自拥有自己的江湖,是至高无上的王,武侠作家遇上武侠作家,常常给人以“王不见王”之感。

但其实,武侠作家不只是王,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强烈的共性,彼此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本文记取了武侠作家的34个典故,是武侠爱好者不能忽略的吉光片羽。

武侠世界最富盛名的照片,左起至右:周瑞标、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

1、金庸:为读书宁可坐牢

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能融汇贯通,承先启后,离不开对武侠小说的大量阅读和揣摩。

“以人物写得好不好,来衡量每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我以为《十二金钱镖》的文学价值比《蜀山剑侠传》与《江湖奇侠传》高,因为前者写飞豹子、俞剑平等人物都有成就,而后两者专以情节离奇取胜,不免落了次乘。……《卧虎藏龙》等书,人物是有内心思想的,结构也比《十二金钱镖》好,比《蜀山奇侠传》当然是更好了。”

金庸书房

“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八九岁就在看了。第一部看《荒江女侠》,后来看《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等,年纪大一点,喜欢看白羽的。”

2003年,金庸说,“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起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

金庸读书,不只是为创作,只是单纯的爱好,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有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坐牢10年,但可以自由读书;另一个是拥有自由,但不可以读书,我宁愿选择前者。”

梁羽生和金庸对弈

2、梁羽生与金庸:同事、对手、棋友

金庸和梁羽生开创新武侠局面时,两人还是《新晚报》副刊编辑,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除谈论武侠外,两人还时常在棋盘上通宵厮*。

金庸与梁羽生晚年几次见面,下棋几乎成为必有的项目。1994年悉尼作家节时,他们已十年不见,难得的会面,两位古稀老人最有兴趣的就是下棋,一下两个小时,直到疲乏,有些头晕了才作罢。

金庸向许多围棋高手拜师学棋,梁羽生下不过他了,但每次对弈还是缠得不死不活。在悉尼梁家,梁羽生拿出一副很破旧的棋子,开心地说:“这是你送给我的旧棋,一直要陪我到老死了。”还有几本清代的棋书《弈理指归》、《桃花泉弈谱》也是金庸送的。(傅国涌《金庸传》)

金庸与古龙的合影

3、金庸看古龙:欣赏但划清界限

古龙看金庸:曾模仿的前辈但稍不服气

古龙学过金庸,这点古龙并不讳言,“我自己在开始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后,在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我相信武侠小说作家中,和我同样情况的人并不少”。

同一篇文中,古龙说,“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侠小说风格虽然至今还是足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但武侠小说还是已到了要求新、求变的时候。”

显然,尊敬归尊敬,古龙对金庸的武侠创作,是有一点“不同意见”,小小的“不服气”的。

金庸对古龙呢?

在1998年的一次会议上,金庸说:“六七十年代时我去台湾,台湾的武侠小说家来香港,我们经常相聚饮宴、打牌聊天,我是主要的请客者,所以他们一致称我为‘帮主’。这个帮,大概就是胡闹帮,帮中成员主要是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倪匡、项庄,此外尚有张彻、王羽等等。”可见,此时金庸和古龙相互唱和,还是极为愉快的。

1972年,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即将完成之日,邀请古龙“接笔”,写信给古龙,古龙收到来信时,武侠作家于东楼在场,古龙当时来信较多,不能一一展开,恰好当时要去洗澡,便请于东楼拆开,得知是金庸来信后,澡也不洗了,匆匆读完,半天不发一语。此后,古龙为《明报》创作《陆小凤传奇》。

古龙逝世后,金庸发表悼文,说,“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荡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这段话成为金庸对古龙评价的“盖棺论定”,多年来一直为人沿用。但金庸创作后期,看到古龙作为后辈,后来者居上,与自己比肩,是否有一些情结呢?即便从悼文中看,“当年交好”,是否“以后交恶”呢?

如果说过于牵强附会,是“诛心”之论,但金庸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对古龙的为人处世,流露出一丝的不以为然,似有“划清界限”的意思。

但这也不过是小小的余音罢了。

以金庸世家子弟的出身,古龙江湖中人的身份,两人在武侠上的相互尊重和欣赏,在武侠创作之道的交锋,对武侠之路的拓展,相会时有相会的敬重,分手有各自的追求。武侠能同时有金古,二人眼中有彼此,已经是武侠的大幸了。

时间将会对两人的创作,进行永远的议论。

林青霞曾出演《蜀山》,是迄今最符合原著,呈现蜀山特色的角色之一

4、为何只有还珠楼主才能写出《蜀山剑侠传》?

《蜀山剑侠传》被倪匡称为“天下第一奇书”,其想象力从何而来?

倪匡说:

还珠楼主的丰富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大都是从中国的古籍之中得到的灵感,是作者博览群书的结果。

例如《西游记》中,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大禹治水时用来量江河深浅的一个“定子”,在还珠的笔下,大禹治水时的物件,全成了威力无匹的法宝……在还珠笔下种种怪物妖精,有的也在《山海经》中可以找到影子……

倪匡所见是“表”、“相”,曾与还珠楼主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唐鲁孙曾撰文记述:

每天在阅览室里坐在我对面一个三十多岁中年人,风采雍穆,操着四川口音,一再要求借阅一部小楼赠书中的《玄天九转道箓》,馆方颇感为难。我看他情词恳切,经代向同文兄保证,他只是在馆内阅览,绝不携出。经过这点接触,我们彼此通过姓名,方知道他是李寿民,四川人。等到书一送来,他就沉潜汲古,一边看一边作起笔记来了。

又说:

过了半个多月我在办公大楼花圃散步,又碰到他在一株丁香树下沉思,才知道彼此在同一大楼内办公,而且是一墙之隔。他看的书涉猎极广,除了佛经、道书、练气、禅功之外,还喜欢研究性命、星象之学,一部抄本的《渊海子平录》是随身携带,没事就拿出来翻翻。

可见,没有丰厚的学识和广博的见闻,所谓的想象力,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罢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