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轮滑冬练滑冰,一个体育老师和一群农村娃冬奥“上冰”记

夏练轮滑冬练滑冰,一个体育老师和一群农村娃冬奥“上冰”记

首页模拟经营我要滑旱冰更新时间:2024-06-29

每年的11月末12月初,冬天将至,已经50岁的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小学体育老师徐海东耐心地等待着气温大幅下降的那几天,他管这段宝贵的时间叫“浇冰期”。在浇冰期,承德夜里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十七八度,白天的气温只有0度左右,户外的水面开始结冰。“这是‘抢冰’最好的时候”,徐海东说。

徐海东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上板城小学体育老师。

深夜的工程

2016年的那个冬天,徐海东自费40万元租下一块15亩土地的20年使用权,又在附近打了口井,盖了一间简易的平房,在场地四周立了围挡。他想自己动手建一片滑冰场给学生训练,整个工程一共花了他多年攒下来的50万元积蓄。

11月份,徐海东开始平整土地。整平坑坑洼洼的土地后,还要尽量压实。他从井里抽出水,先放水把土地彻底阴湿,温度开始下降,土地被冻住后,浇冰的工程才启动。

就像“浇冰”这个词所描述的,这是一件细活儿,不是大水漫灌,只能一层层浇。徐海东这样形容——“就像冰糖葫芦,一遍遍地放进锅里,沾一下,拿出来晾一会儿,再沾一层。”冰也是这样一遍遍浇出来的。

白天在小学教书上班,夜里是他的施工时间。这段时间徐海东需要熬夜,夜里温度低,浇出去的水在一两个小时之间就会结冰,他浇完一圈,休息一会就又开始第二轮。一个晚上连续浇上几轮,冰面把土地彻底覆盖,第二天太阳持续的照射也不会化开,这片冰就算抢成功了。

农地里的播种和收割讲求天时节气,浇冰也像是一件“农事”。“晚上把冰浇上了,第二天如果天气一热,冰面化开露出土地,冰就白浇了。”徐海东说。

刚开始,徐海东的弟弟来帮他一起干,但兄弟的腿做过静脉曲张的手术,晚上顶着寒冷的低温浇冰让他腿发麻,实在忍受不住无法再干下去。徐海东一个人坚持干下来。后来,有学生家长看他一个人干得太辛苦,就来帮他。

像这样熬夜连续浇冰至少5-7个晚上,浇出的冰面厚度达到五六厘米,浇冰的工程才算初步完工。

新赛道

2015年,工作了20年之后,徐海东决定开启一条教育事业的新赛道。

这一年的1月,**在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表示,“中国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

随后,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京社科院从事冬奥研究的阮飞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国家层面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大目标,也是国际奥委会最终选择北京作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的一个重要考量。”

徐海东看到,晚上放学后以及周末,乡镇的小广场上,不少孩子穿上轮滑鞋自己在玩。“孩子们既然有兴趣,不如我来带他们练。”徐海东心里萌生了一种体育老师特有的冲动,“国家重视发展冰雪运动,也许是我发挥的时候了。”

对于徐海东来说,这是一次白手起家。他学的是田径专业,在滑冰领域是个“外行”。不过,他相信,田径训练是所有训练的基础,他熟悉的田径训练方法依然可以用在滑冰训练中,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专项的技术是他自己也要弥补的。

他先是跟着网上的视频自学,当时他已经44岁,虽然身体底子不错,但一次次滑到。有机会,他也找教练教。为了丰富专业知识,他跟单位请假自费到石家庄、吉林去参加轮滑、滑冰教练员、裁判员、社会指导员的培训,一有时间就去参加。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也没有滑冰基础,一旦摔了怎么办?”媳妇不同意他去学滑冰。他说,“没事,我毕竟有田径的基础,搞体育的嘛,这点是难不住的。”

开始这项计划时,他什么都缺,缺场地、缺经费、缺学生、缺装备、缺学校的支持,唯独不缺的是一份热情。起初,学校担心这项运动的安全性无法保障不愿意给予支持,徐海东的策略是成立一家社团,自己干。

下班之后,徐海东去广场和集市上,主动提出想给这些爱轮滑的农村孩子当教练,他告诉一脸疑虑的家长,北京和张家口要举办冬奥会,要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他可以免费带这些经常滑旱冰的孩子练。

五六个孩子加入了,在广场上跟徐老师练。

徐海东带领学生练习轮滑。

农村娃

徐海东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他对于体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对于体育老师这份工作,他认为自己不只是上上体育课而已,他要“早一点发现孩子的潜力,早一点培养。”尽管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条件也在改善,但和城市家庭比起来,农村家庭的物质条件仍然差距很大。“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徐海东说,为了能走出农村,没有点特长可不行。

1995年,徐海东从承德体校田径专业毕业,开始了体育老师的工作。在他眼里,体育是学习不好的农村孩子可以选择的另一条重要的人生赛道。他一直记得带他走上这条路的启蒙教练,通过田径训练,让许多农村孩子找到了发展的舞台和工作的机会,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徐海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初中,他继承了启蒙教练传递给他的理念,尝试用体育给农村孩子的人生提供转机。他在学校建立了田径队,挖掘好苗子,但学校没人重视,年轻的徐海东跟领导闹了别扭,他选择离开,转投当地一所小学。

虽然在这所初中只待了3年,但他带了两年的竞走队在河北省拿到了靠前的名次。不过,这不是最令他骄傲的事情。当体育老师这么多年,有几件让他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最早带的这支竞走队里,有7个孩子后来也成了体育老师,如今已经工作了十五六年。

还有一个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后来回到承德,在承德市体育局工作。“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在是我的直接上司领导,是主管竞技项目的竞技科长。”徐海东笑着说。

他认为,体育是学习不好的农村孩子可以走的另一条路。在语数英学习之外的世界里,农村孩子可以获得发展空间或许是很有限的,但体育是可以打开他们世界的一扇大门。

“你让农村的家庭拿出几万块钱,去买个钢琴?一个农村家庭一年能挣多少钱呢?”

“城里的孩子可以学音乐、学美术,但是体育不一样,体育只需要有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就好了。”徐海东说,“这是农村孩子可以获得的一个突破口。”城里的孩子想要发展体育的爱好,可以拥有更好的硬件设施,比如可以去专业的滑冰场、滑雪场,还可以在那里请专业的教练教,这是农村娃难以获得的。

但滑冰场他自己也可以浇。

跟着徐海东学习轮滑的学生越来越多。

装备“化缘”

2016年刚起步,队里的孩子基本都自己买了轮滑鞋。

但出去比赛时,徐海东发现,其他队伍里的孩子穿的都是直径110mm大轮子的轮滑鞋,而自己队里孩子们穿的是一种直径75mm小轱辘的小轮鞋,这种鞋训练时速度提不上来,出去比赛太吃亏。

比赛后,他琢磨,最好能改成更专业的大轮速滑鞋。

“想出钱买几双,但发现买不起,只能想办法去借。”正好徐海东自己上体校时的班主任现在是当地体校的领导,徐海东就去找自己的老师化缘,“我在基层发展这个项目,发现好的苗子可以往咱们体校输送,但是现在的困难是没有装备,体校是否能给一些帮助?”

就这样徐海东从体校借了10双轮滑鞋。这种速滑鞋一双要两千多元。当时队伍里的孩子不多,大家轮流用,谁要打比赛谁就穿。

“练轮滑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冰。”2016年,徐海东着手租了地,开始自己捣鼓滑冰场的事儿,家里人觉得他疯了。

2016-2017年的那个冬天,冰场有了个雏形,孩子们要上冰了,又遇到了装备的问题,这次需要真正的冰刀鞋了。

徐海东去找体育局的领导:“我这为咱们冰雪项目培养孩子,但是农村孩子买不起冰鞋怎么办呀?”这次,体育局领导给徐海东特批了15双鞋,普通的冰鞋。

15双冰鞋、10双速滑鞋还有家长给孩子买的一些小轮鞋,靠着这些装备,徐海东的滑冰训练队算是起步了。

渐渐地,依靠乡里乡亲的口耳相传,徐海东的滑冰训练队也扩大了规模。来训练的孩子数量从最早的五六个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夏天他们在平地上用轮滑鞋训练,冬天冰场浇出来之后,他和孩子们就上冰训练。

最近学校放了寒假,孩子们每天上午来冰场训练2个小时。有的孩子住得比较远,需要早起赶路。徐海东的训练队依然坚持不收任何费用。

为了让队伍里的孩子都能穿上更好的轮滑鞋,提高竞技成绩,他又去四处化缘,有时候去请专业的轮滑教练来给孩子们集训,有时候是去体育局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

“我不能给每一个孩子都买一双鞋,但是这些孩子都可以用上我申请到的经费。”徐海东采用了补贴制,如果孩子家庭愿意支持孩子训练,给孩子买鞋,那么训练队可以提供一双鞋500元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家庭给孩子买鞋的支出。

冬天冰场浇出来之后,徐海东和孩子们就上冰训练。

体育课

现在,徐海东的冰场已经是原来的4倍大。孩子们的竞技成绩也一年年提升很快。2018年,队伍才组建了一年多就以协会的身份去参加了承德市的轮滑比赛,团体总分进入了全市前六名,参加这次比赛的十多个孩子几乎都获得了名次。徐海东觉得小有成就,花费的心力有了初步的成果。

这个第六名的成绩也让承德市高新区的教育部门关注到了这支滑冰队。2019年,徐海东的队伍转变身份,以高新区代表队的身份去参赛,轮滑和滑冰比赛分别获得了承德市第四和第五。到了2020年,成绩继续提升,两个项目都拿到了全市总分第二。2021年,滑冰比赛的总分拿到了第一。

队伍拿到了比赛好成绩也助推了这项运动在当地教育系统获得支持和发展。2020年9月份,徐海东任教的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小学入选了省级、国家级“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

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小学入选了国家级“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

新改建的校园还建了一片专业的丙烯酸材料的轮滑场地,学校也正式开设了轮滑课和滑冰课,1-6年级的每个孩子都要上轮滑和滑冰课,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个运动项目。

区里的教体局还派给徐海东一个新任务,让他负责带动整个高新区一共16所中小学组建轮滑滑冰社团,通过这些社团,也把轮滑和滑冰运动带到其他学校里。各校的社团刚组建初期,徐海东每周会去这16所学校至少一次,给孩子们上课。

这下,整个区的孩子都有机会练滑冰。徐海东心想,“我可以发现更多有滑冰运动潜力的孩子,发现更多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好苗子,滑冰运动也算是在整个区普及了。”

几年的时间里,徐海东给超过1000个孩子上过轮滑课,有40人参加了运动员注册。让徐海东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宫懿轩的孩子,他展现出了极佳的运动潜力。宫懿轩是徐海东邻居家的孩子,十一二岁时,他打游戏上瘾,学习成绩不太好,父母把他交给徐海东,让他跟着练滑冰。

经过3年训练,宫懿轩代表承德市拿到了河北省短道速滑比赛的冠军,成绩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标准。2021年,他的成绩再次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今年14岁的他已经调入了河北省队训练。

孩子能取得竞技成绩令体育老师感到骄傲,但基层的体育老师也都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走上体育这条路。队里目前40多个孩子,大多数孩子纯粹是因为兴趣才来训练,有的家长送来训考虑的是能让孩子从小有一副好的身体,以免孩子整天在家看手机玩电脑。

对于徐海东来说,只要爱好这个项目,想参加训练的孩子,他都欢迎。“孩子多了训练的氛围会更好,也是普及这项运动。”徐海东每周还会免费给当地两家幼儿园小朋友上轮滑课。

要真正普及一项运动,光靠体育老师自己的热情恐怕难以长久维持。资金仍然是现在最令徐海东头大的问题。即使获得了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得以勉强覆盖已经压缩的日常成本,但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后续的投入则难言保障。他说,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要想在校园面向普通学生推广和发展起来,首先还是要学校重视,政府要投入。

冰场从12月初成形之后,可以使用的时间大约只有3个月,为了抓住时间,徐海东和孩子们的寒假几乎每日训练。1月27日,这一天是孩子们过年之前的最后一天训练。训练结束之后,徐海东按照惯例要继续留在冰场上,修整冰场,他要把冰刀一次次滑过冰面铲出的冰碴子清扫出场地,再浇冰。

再过两天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徐海东打算组织孩子们一起看冬奥会的开幕式和短道速滑比赛,一起研究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细节。“怎么让孩子真正爱上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就是要让他们随时随地,愿意一辈子都来从事这项运动。”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