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的职场困惑,半百而惑的人生十字路口,该如何抉择?

维修人的职场困惑,半百而惑的人生十字路口,该如何抉择?

首页模拟经营修理公司更新时间:2024-07-29

这是九年前的职场压力的抒发文字,我想职场上的中年人,大致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有些人能写出来,有些人却不知道如何去写。

时过境迁,如今的企业经历了一场壮士断腕似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变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很多曾经的不合理都成为了历史。

这段文字只是曾经的职场回顾,带有九年前的背景烙印,而那时的带路人,已经去了他自己选择的地方。

一、人生,其实没有几个十字路口

其实非常不想写这篇文字,原因有两个:一是男人本来就喜欢坚忍在内心而不宣泄,我的这种坚忍也让一些朋友不理解;二是所谓的诸多忌讳。

想想也没什么,文字只是一种宣泄,只要笔下流露的不是消极、骂街,也只当醉酒一狂,还不至于如杨修触曹孟德之忌。或许适当的宣泄更有利于卸下载荷,轻车上路。

参加工作快满29年了,在这个企业,可以说有过许多成功——技术上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开始,走过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工、研究员级高工,再成为集团的第一批享受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荣誉上:从工厂的标兵,到集团技术能手、岗位新星、劳动模范,再到国务院工程津贴获得者。名位上:从生产现场摸爬滚打,到用文笔沉淀近千万字的笔记,再到几十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几本专著,直到被补选为国家科技奖评选专家,国家级学术协会委员。

好像很成功了,绝大多数人都会说你都这样了,还不知足?

我并没有不知足,其实我知道我自己是个知足的人。我现在求的不是名誉,而是生活的充实感,让自己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能把自己的睿智刻画到人生的里程碑上,去当指引道路的路碑,而不是去给自己树立“丰碑”。

何况我才50岁,许多的“睿智”正在凝聚成型,并恰当高产期,我知道(也许只有我知道)它们的价值。或许正是忙惯了,头29年过于充实,觉得最后三分之一的职业生涯要闲下来,简直就是对前面丰富从业历程的践踏。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我的导师,以80岁的高龄,拖着患有前列腺癌的身子,还要出来讲课,他不是为了报酬,是为了对得起自己一生的沉积。何况我也是一个有点事业心的男人。

二、压力再大,心态也必须阳光,该继续前进还是在路口转弯?

人生四十为不惑,我年届半百之际却惑了。

首先是工作,其实也不是惑在这当口,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工作上的郁闷其实已经很久了,之所以一直走过来,是因为自己在忙碌中找到出口,在自我调节中去理解,在知足中去获得满足。总体来说,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个开明的人,因为我学会尽量保持积极的职业心态,让人感觉到我的积极和阳光。

谈起这种郁闷,不得不说说所在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不知道哪些位这么有“创见”的开拓者打造了它?

好的东西不想说,也不必说,因为这么大的集团要维持而且前行,必定有它成功之处。

先说说与我相关的:

其一,2002年,我有幸成为集团公司当时10万员工中的56个佼佼者,因业务优秀而走进待遇绿区,拿到每月1500元车贴,挂靠“处级”待遇,并配了公务车。虽然只是入门级的A级车,但当时在长春甚至全国,凭这个特殊牌号,绝对是钓尽路人眼球的风景。

但随着领导更替,这个群体的待遇开始分化,尤其自己所在公司,待遇不但和“处级”越来越远,而且甚至逐步被“科级”拉下,甚至还在走低。比如行政领导多次打折换新车,车辆出门不受检查,配笔记本电脑,开放网络外网,停车位置单独开辟停车场,小食堂用餐等等,我们这个群体,曾经感受到诸多的望尘莫及。非常感谢终于有领导给我们的车辆挂了个科级进厂证,又把我们请进了小食堂(现在被废止),还让我们赶了一班换车的末班车,似乎还体现了对“专家”们的重视。但年、季层出不穷的考核,让这个群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其实,我们这些“骨干”在一起交流时,大多数人都没有争利的心态,而是感觉到不受尊重和权力文化下的无奈。

其二,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当你没有权力决策的时候,再高的智慧也只能变成文件堆里的教科书。我们的企业却偏偏打造了这样一种人事制度,取消了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岗位:如主任工程师、业务主任等,统一都叫“技术员”,最高的叫做“主管技术员”,当然这个“主管”的岗位待遇要比行政领导低很多。但中国人真的很认职衔,一变成“技术员”,又加上不给力的岗位,立即几乎什么事都安排不下去了。你只能不断地向领导提“合理化建议”,还得保证领导能够百忙之中抽时间去看,而且不烦你多嘴。这里还不用说出去参加学术活动时填写身份写“技术员”的尴尬。

那么就不要技术管理了?当然是要的,那就是必须由行政领导兼职,所谓的副总师、项目主查就是这样。原来相信了集团承诺可以行政、技术双线发展,同等待遇,并走了技术线的人,就永远只能去做“技术员”了。(按:2013-2014年前后,2017年新的*上任,改革后技术骨干不少走上了技术系列高级管理岗位,其中也包括我,谢谢这位有魄力的领路人。)

于是,你的“专家力”就一再被领导的判断力、流程的执行力、同事的认同度、推委扯皮的人际关系摊薄,再摊薄,最后弄得你自己都心灰意懒。

其三,正是在这种权力文化的导向下,人的价值取向都变了,年轻的大学生毕业走向岗位,鲜有人下心思研究业务,而都削尖脑袋想当“经理”,因为只要走上这个岗位,不但可以掌控权力,而且收入会实现翻番似的增长。

有人说,我们在学丰田,丰田就只需要流程和标准,不需要专家。可是我们的权利却偏偏永远大于流程、标准,流程、标准可以忽略,但权力绝对不能忽略。因为你的发展不是你遵守了多少流程、标准,而是你是否和权力配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权力文化甚至深及基层,生产一线的班组长的权利也被人情化放大。

如果说学丰田,丰田体系内的个人成长绝对是要靠大量的个人积累,数据详实的记录来支撑,你走上的位置领导很难轻易撼动的,因为这是你一生积累的结果。但我们却可以凭领导喜好,一夜之间调整给他人,所有的体系、流程“积累”都可以给你清零,再来一次再造。似乎,继承前人的管理文化成了“无能”、没有魄力、不敢于创新的代名词,必须搞出点“创新”。可卑的是,很多人似乎很享受这种超越流程的权力所带来的快感,而搞出来的所谓新的创新可能给前人成果提鞋都不配,却在那里夜郎自大。

在这个权力文化的氛围下,“双通道”岔路口选择了业务通道的人,要花很多心思来揣摩上级意图,能安心想做点“事业”真的很难。何况你是否有机会做,如何去评价你的工作效果,还要看领导的兴趣点和处事态度。

其四,行政提拔的非常可笑的年龄限制。2013、2014年前后,开始把年轻化作为提拔的必要条件,先是降到40岁,后来又提议要降到35岁。换句话说,你超过了35岁,就再没有被提拔为科级干部的机会了。可35岁-45岁,恰恰是企业承上启下的重要年龄段,大部分的“专家”型人才在这个阶段成熟、产生,45-60岁可以出领军人物,他们可以说是企业的重要财富。而这条人事制度,却剥夺了35-60岁整整25年人群的发展权。35岁以内,最多工作才十几年,一个刚走向成熟,并保持活力的年龄,走向领导岗位可以看做是一种创新和尝试,但把35岁作为门槛,这样的幼稚人事制度也能大行其道,真正可笑而且无聊。当身边很有才华的工程师们离开企业,大家都感到惋惜时,却没有多少人去反思。你扼*了他大半生的发展,他为什么要留下来陪你?

好在,这个制度后来被新来的带头人废止了,并没有实施很久,现在去除了这些年龄限制。不得不赞一下新来的领路人,企业壮士断腕似的改革者。我很敬佩他的魄力和胆识,为半个多世纪的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其五,关于加班费。“干部”加班也不给加班费,是这个企业不成文的规定,很不理解居然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所谓“干部”其实只是白领,但这里的白领绝对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坐办公室,上网看新闻,喝茶水这么简单,他们很多人要有大量的时间去在节假日加班做项目,要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但企业很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你们“岗高”,不应该给你加班费。但高出的岗那点收入,远远不抵加班所付出的辛苦。于是出现白领收入还不如工人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在车间当维修主管时,就从来不要求身边年轻技术人员加班,有事我自己来加班,因为我解决不了他们的加班费问题。但我们的很多年轻人真的很好,即使这样,也兢兢业业地加班加点,我真的觉得企业亏待了他们。

其六,串休和年假。还好,头几年出了个开明的领导,要求人事部门必须保证大家休年假,而且要求领导带头休。这样做的目的,是他在一次会上看到“专家”们气色不好,明显休息不足,所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我们企业有一个到年底串休不休息完,必须清零的制度。多数人因为工作忙,又没有时间串休,其实很多领导也不乐于也不会主动安排让下属们串休。更不可理解的是,有事休息或者项目加班后的轮休,都必须先扣你的法定年假。等年假扣光了,你想带家人或自己出去走走,却要看领导的眼色,领导们批准你串休是一天、半天的,一次串休几天到半个月去旅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公司年底被清零几十到上百天串休的人大有人在。

其七,权力年轻化的后遗症。从业这么多年,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老年领导喜欢用年龄大的下属,年轻领导喜欢用比他更年轻的下属。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领导们喜欢能“摆弄动”的人。年龄大的人经验多,不认同领导想法的时候也多,所以争论就多。可现在问题来了,现在干部的年轻化,不知觉间会让中年甚至更资深的人靠边,过早地走向“顾问”角色,而这些人恰恰是企业的“精英”。

我最近苦恼的根源之一,就是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既包括定位,也包括我主管的业务都大幅度地被“靠边”。辅助我的人员,也由原来的两个人到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所以我也只好在领导调用的时候,去体现“专家力”了。即使如此,我到今天为止,还一直信奉这样一条从业信条:“本色做人,角色定位,特色做事”,我相信这句话没有错。我现在可以本色做人,但很难找到角色定位,也就很难特色做事了。

这样的人事制度,是很伤人的,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反正我是不理解,你们能理解吗?

一段时间的迷失,找不到自我,才有了曾在智联的自投简历:《年薪五十万,把一身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并被猎头公司拉进精英人群,还真的引来了招聘信息。和发妻谈的时候,她并不希望我在这个年龄还出去打拼,她和我说她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有依托的家,她想的没有错,我退缩了。

其实工作只是我压力的根源之一,另一半就是家庭和孩子,也给我半百之际,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甚至是内疚,同样给我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比工作带来的负担还重,有时不禁想,如果家庭、孩子安定了,工作的事,放下一些也罢。

三、阳光下的感悟

中年之后,已开始认识到身体、家庭的重要。个人选择顺序已经发生重要转变,由以前的事业、家庭、自我,调整为自我(身体)、家庭、事业。所以我写下了:“舍弃一点,把握一点;珍惜一点,坚持一点;想开一点,对自己好一点”,既是一种开化,也包含着几分无奈。这个年龄,必须调整心态,处处不留爷,家有留爷处,把自己和家庭当事业来做也是一种选择。人到了能把赋闲、保持一个健康体态也当成事业时,那就是真的超脱了。

于是,就有了我和家里宠物狗欢欢的许多共同故事,当携妻带狗走在社区里,拉着老母亲、发妻和狗狗去郊区兜风时,又怎能不说这是一种幸福?

引用几个睿智的段子作为结束:

其一:和朋友酒后闲聊时,朋友说他正在读曾国藩的一本书,其中一句话对他启发很大:要做多大的事,就要能容多少的人。前辈贤哲,一语中的。

其二:丰田企业这样理解“管理”:管理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化的问题标准化,标准化的问题持续化”。而不是我们很多人推崇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却偏偏要标榜为改善管理。

其三:企业文化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不是编造了几句让人记不住的豪言壮语,也不是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而是你的员工永远都不愿意离开,因为这是一个博大宽容的家,你爱员工,员工也爱你。这种文化中,流程一定被权力尊重,而不是被权力取代。

国企步伐的沉重,不是缺乏头脑风暴似的思考,也不是没有考虑明白,而是考虑明白了,也有诸多利益纠缠了前进的脚步。

风雨相伴了三十载的企业,我也希望你抬起健康、年轻、轻松的脚步,快步前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