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奏过长剧情松散的《桃源亭事件》,《宿命》的叙事节奏更加流畅紧凑,伏笔众多层层递进更显精彩,主人公叶村省吾一步步亲手查出的真相却在最后时刻发生了惊天逆转,也许不求甚解才是幸福。
双线并行的故事同时走到了结局,原来为父洗污名和以身做诱饵都不过是一场“人为棋手,我为棋子”的阴谋,人财两得的最终赢家省吾是白纸,是木偶,也差点成了笑话。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陈舜臣却在《宿命》里通过叶村省吾的经历告诉我们,一旦拿着错误的前提条件,循着伪造的线索物证,听到的也许是谎言,看到的可能是假象,找到的只会是阴谋。
双线交缠,伏笔万千,是根据线索查找真相?还是按照真相制造证据?因为单位的岗位调动和兄嫂的恳切嘱托,主人公省吾来到了神户,一边迫于无奈答应了分店长以己为饵的引蛇出洞计划,一边在嫂子一封接一封的家信催促下暗中调查父亲旧事里关键证人的消息。
最初以为公私两条完全独立的平行线是因为省吾而产生了一个交点,于是忍不住将一些意外事件和不合常理筛选归类分别列入公私两条线下。随着调查逐渐深入作者开始有侧重点地将越来越多的笔墨放在了调查叶村家族旧事的私线上,直到临近结局才恍然大悟原来假意保存重要原材料的公线可能只是在扰乱大家的视线为私线制造更多悬念。
看似事无巨细的来往书信、看似敷衍无聊的客套寒暄、看似平淡琐碎的生活细节、看似可以忽略的微小时差……其实全都暗藏玄机,故事的真相深埋在一层层面纱般的伏笔下,不要忽略任何表面上对主线剧情无效的信息,那些看似杂乱的铺垫不是凑字数的唠叨废话而是打开真相之门的钥匙碎片。
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查出了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还是单纯青年真情投入出演了早就安排好的剧本?丝丝入扣的合理反转将故事推上了新的高度,暗埋伏笔的留白结局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求甚解得佳偶,细思恐极注孤生。“我派叶村去神户的时候就在想,说不定三绘子会喜欢这个青年……”
私生女服部三绘子的父亲也是派叶村省吾到神户分店的樱花商事社长佐仓欣太郎的信大概是这个结局留白的故事《宿命》里最值得思考的一句话,是天意还是人为?是巧合还是阴谋?是情不自禁还是精心安排?相信每个读完整个故事的读者心中都有自己愿意相信的答案了。
因为调查结识定情的同事三绘子给省吾提供了很多帮助,介绍相熟的花隈长辈探听旧事使他得知诹访子的名字,翻阅资料的过度反应使他注意到以诹访子为原型的小说了解那段感人的故事,提供报纸拜访父辈同事使他获得了诹访子的联络方式……但这一切真的只是水到渠成的巧合吗?
阅读过半时以为布局者会是劝说省吾到神户并催他调查旧事的伸子,读到结尾觉得布局者是那个让人联想到电影《唐人街探案》结尾笑容阴暗的女孩思诺的顺子,合上书思考良久却觉得积极主动陪伴省吾从头到尾调查一切即将成为他妻子的三绘子也并非全无疑点……
但省吾的第一次深究失去了善良的养母,第二次深究失去了贤惠的嫂子,如果第三次仍旧打破砂锅查到底,下一个失去的会是侄女还是未婚妻?可以理解省吾的焚画于炎难得糊涂,但还是忍不住下意识推测每处巧合背后可能隐藏的诡计。
也许所有恰到好处的天意巧合背后都是处心积虑的布局谋划,也许省吾从准备出发开始的一言一行都在幕后人的预料之中。一夜暴富美人在怀的叶村省吾是任人涂抹的白纸,是牵线操纵的木偶,也是无辜而内疚的最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