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国画中的世界:潇湘八景

读懂国画中的世界:潇湘八景

首页模拟经营潇湘怨更新时间:2024-07-03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140.9cm×50cm 故宫博物院藏

古曲《平沙落雁》,真是百听不厌,我听过不少大陆和台湾古琴专家演奏的这首名曲。听这样的曲子,正可印证出米芾所说的“霜清水落,芦苇苍苍,群鸟肃肃,有列其行”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说是对中国艺术清明、高远、宁静、幽深精神的反映。这首曲子平和澹荡,清新雅静。琴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舒缓轻松的节奏,描写秋高气爽、江天空阔、风静沙平的气氛,为全曲奠定一个基调。第二部分节奏渐快,由舒展发为激越,由宁静转专为欢欣,百鸟和鸣,从远方飞来,让你激动,欢呼那希望的精灵飞来。第三部分表现雁落平沙的自在和悠然,沙白风清,云水浩渺,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真可谓得大自在。长江的浩渺,秋色的高爽,云天的空阔,群雁的飞跃,映现出人心境中的怡然、和悦、从容、适意。听这样的曲子,使人灵府尽涤,真“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溪山琴况》)

平沙落雁图页(潇湘八景图册)

明 盛茂烨 弗利尔美术馆

这曲名,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影响极大的“潇湘八景”之一。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这些优美的名称和特有的境界,曾在中国艺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它们被合称为“潇湘八景”。自五代以来,一直作为画题,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人画过潇湘八景图;而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有很多与潇湘八景有关的乐曲;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八景为吟咏对象的篇什更是难以计数。

大致在12世纪前后,有大量中国艺术传入日本,法常和夏圭的潇湘八景图在此间传人日本,对日本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日本的绘画,而且对其建筑、园林、戏剧艺术也有很大影响,模仿八景的创造很普遍,这种风习一直延续到现代。

明 沈宣 潇湘夜雨图

潇湘八景是一个包含着深厚内涵的东方艺术母题。

一般认为,潇湘八景的画题始创于北宋山水画家宋迪,其实在宋迪之前,潇湘八景之名就已经出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就记载五代黄筌有《潇湘八景》传世,但以潇湘八景名世的不是黄筌,而是宋迪。潇湘八景之名在历史上也曾有所变化,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宋迪所表现的八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而北宋禅僧惠洪(1071-1128)在《石门文字禅》中说:“宋迪作八景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回乎?’”这条记载也见于南宋孙绍远的《声画集》。

作为山水画家,宋迪出李成一派,他与其兄宋道、侄宋子房、学生陈用志都以山水寒林而出名,苏轼关于文人气的重要观点“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就是在评论宋子房的画时所说的。在宋家的绘画传统中,苏轼看到了他所推崇的独标已心的文人意识。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他认为作画,不是画出外物的形貌,而是要以一种诗意情怀融入其间,要有超出于形式之外的韵味。北宋初年一位不大出名的僧人画家惠崇,就因为他的画诗意盎然,受到苏轼的高评,他那首出名的小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评论惠崇山水之作时写下的。

宋迪的画今日不传,但在《宣和画谱》中却著录有31幅。当时的绘画虽然没有像明清以来分出文人画和画工画那样明晰,但当时人们也认识到“士人画”(或“士夫画”)和“画工画”(或称匠人画”)的不同。他们所说的“士人画”,就是“文人画”。当时人们评宋迪是“士大夫画中最佳者”,也就是说他是最优秀的文人画家。他得到如此的评价,主要是他的艺术适应了一种新的艺术趣尚,就是绘画中对诗意的强调。

北宋初年,中国绘画界出现了重视诗意的倾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成为风行一时的观点,这样的风气到苏轼时达到了高峰。苏轼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苏门的黄山谷说:“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与苏轼关系密切的李公麟说:“吾为画如*人赋诗。”在这股艺术思潮中,宋迪可以说得其先声。他的八景图,当时就被人称为“无声句”——以诗心来作画,《宣和画谱》说他“运思高妙,如*人墨客登高临赋”。


法常 远浦归帆图

潇湘八景,所反映的正是这种追求诗意的精神。潇湘,那是一片洋溢着诗意的神山灵水。潇水和湘水,相互激荡,洞庭之波涛,浩浩汤汤。此地有层峦叠嶂,绵延千里,风帆沙鸟,出没往来。又有水竹云林,映带左右。际以天宇之虚碧,杂以烟霞之吞吐,重以云水之迷离,兼以风雨之杂沓,再加之以山鬼之微笑,神女之窈窕,千竿之斑竹,声声之玉箫,把这一片天地出落成情之国、怨之国、诗之国。王阮亭有词道:“水碧沙明,参横月落,还向潇湘去。”似乎将宇宙的美意都汇集于此。自古以来,这里不知孕育了多少诗人。屈子情深,风姿绝代,*人情韵,直到如今。唐代诗人贾岛说:“寂寞在潇湘。”“寂寞”二字真是说得好。寂寞的怀抱,幽咽的怨情,无可奈何,迷离恍惚,真不知除了诗还有什么更适宜表达造临此地的感受。刘禹锡《竹枝词》云:“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正是此意。

元人张可久有《折桂令》小曲,颇能见出八景的韵味:“倚阑干不尽兴亡。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遥想千古不尽兴亡事,望莽莽九州如九点烟,品潇湘八景景景透析出高远飘逸的意韵。吊古词中咀嚼出香意,招仙的悠扬曲调在耳边回响,引人兴味悠长。远方的丛林笼罩着茫茫烟月,到夜晚,雪后空山冷月静照多苍凉。看到白鹤双双起舞,剑客意气昂昂,朋友间的锦心绣语琅琅。只留得一片平和澹荡。细细品味,这首小曲道出了潇湘八景中最动人的意味。

当宋迪将“潇湘”二字编织进他的绘画语汇时,他就选择了诗。宋迪的八景我们现在无缘看到,但他所开辟的这种新的艺术图式,却在后代激起了共鸣,当北宋米芾和惠洪以潇湘八景诗来复演宋迪的艺术境界时(二人均有潇湘八景诗),我们看到那是怎样一种盎然的诗情。请允许略拨篇幅,一起咀嚼其中的韵味。

张远 洞庭秋月图

洞庭秋月。这个名称使我想到张孝祥的“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在这纤云不起、上下虚明的世界中,湖水悠悠,心也悠悠。月光溶溶,心也溶溶。外在的世界是玉壶,你不由不以冰心来应对;天上的世界是高明通透,你不由不以晶莹光亮来承领。洞庭秋月,是影一般的世界,梦一样的春秋,云水的生涯,光明的宫殿。月下湖边的一声笛韵,真将人的灵魂浸透。


明 张复 潇湘夜雨图

潇湘夜雨。人在途中的苦楚。何人不在途中,何人不是人生旅途中的游子。秋风秋雨秋池涨,啼猿声声泪沾裳。江云黯黯,江水冥冥,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游子于途中,当秋风萧瑟之时,寒夜凄迷,苍林呼号,凄婉之意如影影绰绰的光影,别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意韵。白洲,黄芦岸,渔人罢钓归,客子推篷看。浊浪排空,孤灯一盏,这潇潇夜雨,不知何时有个完。潇湘夜雨是哀怨和缠绵,是期待和宣泄。


明 沈宣 潇湘夜雨图

而远浦归帆,则是另一番景象。落霞浮浦,晴岚漾波,长笛一声山月出,残灯数点微云起。在暮色苍茫之中,江面上但见孤帆一片,缥缥缈缈,恍似从天际而来。那个漂泊的游子,一蓑影,几竿风,伴多少日出日落,沐多少云水雨风,终于回来了。对乡关眷恋的愁怨,随暮云朝雨舒卷,如今都化为流水的回旋,这个画题画出了回归生命故乡的咏叹。


张远 山市晴岚

山市晴岚。依依村市,簇簇人家。小桥流水间,古木疏桐下,淡岚轻轻缭绕,山市一字儿排开。童叟往来,妇孺群集,渔网挂在树上,樵夫数着柴钱,远望去,群山绵渺,吴天里,云鹤争先,正是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烟树带晴岚。此境在恬淡和悠然,而不是*的奔腾和残忍的角*。你见那晴岚轻轻地起,就是艺术家淡淡的心。


张远 烟寺晚钟图

烟寺晚钟。夕阳西下,烟光漠漠,云影参差,山林被霞光尽染,松风因日落而渐歇。偶尔听到高天中有鸟鸣传过,那是倦鸟飞向归程。蔼蔼的山林中,疏钟声起,这声音是这样的悠长,这样的空灵廓落,在空谷中回应。想象那深藏的山寺,不知又如何幽深,把人的心灵拉向幽深。这是幽深之境,这是晚霞映照中的绚烂之境。

牧溪 渔村夕照 局部

渔村夕照。楚云寒,湘天阔。斜阳影里,江心里少了渔舟,正是余光远映双凫外,残影半落孤鸿边。泊岸处,沙净水明,苇荡里,惊起沙鸥,小舟上,荡起一阵渔歌,伴着晚霞,收纶卷网,东邻西舍,相见呵呵,几个渔夫,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担着满筐的鱼,提着小酒壶,踏上归家的路。

平沙落雁。想象中应该是一个秋天,天高气爽,水落石出,沙白而风轻。江面上,波痕浅浅,远水宽宽,天阔孤帆瘦,平沙渺渺连天边。远远地见得天幕上有星星点点的鸟迹,由远及近,由暗而明,渐渐地听到他们的叫声,欢快地飞下长空,落满沧洲,三三两两,栖息芦苇丛,跳跳跃跃,嬉戏白沙洲,或饮或啄,或鸣或期,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绝妙乐章。


南宋牧溪《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这是八景中唯一涉及冬景的。此一图式选择的是冬天的薄暮,茫茫的江面上,下起了漫天的大雪,这与北国苍莽大地上的雪有所不同。透过迷离的暮色,山林和长川同色,苍树与天地一体,江面上,不知是浪花白,还是雪花白。在传统的八景画中,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一定有孤舟独钓于江中,一棹冰,一蓑雪。这真是一个清绝的世界。

艺木家将乾坤幽趣写入潇湘八景中。这是艺术家的理想天国,何尝不是普通百姓所期望的乐士。他们用渔歌唱晚的方式,唱出了和渊明的田园牧歌世界同样的旋律。它不是庙堂里的陈词,不是古寺里的幽歌,它所反映的是平民的生活、平民的乐趣、平民的悲忧。像渔村夕照、山市睛岚等,真是唱出自己的歌,其间荡漾着浓浓的生活情调。像远浦归帆这样的画题,注满了理想的企慕,其间有很深的生命体验。它不是自诩为高明的艺术家的冥想,而是平常心即道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文征明 烟寺晚钟图

潇湘八景透出的是野趣。在地域上,与北方的京城府第相比,这里是荒野之地,是有别于庙堂的山林境界,在这里,悠然林水,自有一种野逸的趣味。潇湘的情韵是野逸的、平民的、自恋的、凄迷的。

潇湘八景的凝定,当然与潇湘的地域有关,这里的奇山异水成就了它,水乡泽国的风韵滋润了它。潇湘八景之所以在东方艺术中有极高的地位,其间融合的是道禅哲学的精髓。画史上有“淡墨写出潇湘八景”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它强化了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空灵、平和、淡远、幽深、幽怨,还要加上细腻,如同宋代瓷器那样精澄而渊雅。

潇湘八景透露出的是从压抑走向平和的情韵。自古以来,潇湘总是和贬谪、压抑、放逐联系在一起。屈原汩罗江的徘徊,贾谊被贬长沙、渡湘水,柳宗元被贬湘水之源的永州,等等。潇湘之乐中总是传出平和的调子,如荡尽风烟的平沙、高旷利落的雪,都是一种有尊严的平和、凛然不可犯的淡然、无法摧垮的性灵平衡。潇湘八景含漩涡于静水,出潇洒之平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