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元、6.8元、8.8元……有机蔬菜是如何做到平民价格的?

3.9元、6.8元、8.8元……有机蔬菜是如何做到平民价格的?

首页模拟经营有机菜市场正版更新时间:2024-05-11

搞农业的都是用爱发电,只有生存下来才配谈情怀。

2011年,30岁的徐惠敏做了个人生中很重要的决定——辞掉年薪60万的工作,在崇明开一家有机农场。

尽管周围很多人不支持,但徐惠敏从小在田埂上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觉得有机菜是未来趋势,所以说什么也要去试一下。

几年时间,徐惠敏前前后后投入了1500万元,甚至卖了一套别墅,都无济于事。有机菜难种、种出来卖不出去、损耗率太高......源源不断的问题持续困扰着他。

直到2018年,徐惠敏的有机农业事业,才有了转机。

如今在惠敏的有机农场,大片土地被有机秋葵“占领”了,从5月一直到到11月,这些专供给盒马。当下12.8元一份200克有机秋葵,在盒马平台也常常不到天黑就卖断了货。

惠敏的农场,也因此开始进入运营的正循环,出现了盈利。

不仅仅是惠敏的农场,过去两三年,上海甚至全国一批有机农场开始迎来转折性的变化。

250克有机绿杆空心菜3.9元,200克有机绿豆芽6.8元,200克有机生姜8.8元,200克有机秋葵12.8元……

在盒马平台上,一天卖出几千份甚至上万份有机蔬菜,“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有机蔬菜出现爆发性增长。”盒马上海区域有机蔬菜负责人刘良超说。

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多了一种“有机”的选择。

有机菜在上海,从风口到衰退

上海人吃有机蔬菜,还有从十多年前讲起。

当年,在上海曾刮起一股有机农场的风潮,100%安全健康、免费送货上门、亲近自然……这些特点吸引了不少精英人士和资本进入到有机农业领域。比如2010年上海的有机农场从五年前的四五家,增加到了几十家有机农场,而且很多农场主是高薪的精英白领。

而这股风潮的兴起,背后有个重要的历史性条件。上海从2019年开始,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1万美元之后,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开始陆续释放出来。而有机农业,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年吃有有机蔬菜的人群,主要有3类:海归精英、退休的高净值人士、有宝宝的精英妈妈。”盒马上海区域生鲜采购总监黄一凡说。

2012年,黄震成立了万禾农业,在崇明经营起自己的有机农场。选择有机菜,一方面在于它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这也符合上海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但现实很骨感,黄震说:

我们当时一斤有机蔬菜大概卖20多元,一星期给会员消费者配送一次菜。为了满足会员一年四季的蔬菜需求,有机农场在一年中通常要种上百个蔬菜的品种。由于多是会员模式销售,量不大,所以有机菜的成本非常高。

确实,当年在一些商超门店,尤其是高端商超,也能看到有机蔬菜的售卖,但价格都很高。整个有机菜市场在上海还处于培育期,消费者对有机菜的态度模棱两可。

盒马上海区域生鲜采购总监黄一凡说,即使到了2016年,盒马上购买有机菜的用户也只有5%,虽然会有很多人站在有机菜页面驻留,可最终成交的数量很少。

市场打不开,用户有限,有机农业开始退潮。当年的创业者陆续退出有机农业的市场,即使活下来的幸存者,也勉强维持运营,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有机菜,曾经是“问题少年”

有机菜市场在上海市场的突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生鲜超市,同样一把400克的生菜,普通的只要4.4元,有机的却要19.8元。价格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徐惠敏说:

头三年种出来的不能称为有机,只能当普通菜来卖。三年后把土壤和菜送去检验,含量达标才会获得国家颁布的有机证。

在崇明大大小小的有机农场,随处可见忙碌劳作的叔叔阿姨。除草,要人力一点一点去拔;施肥,要拉来羊粪球一坨一坨地堆;择菜,要弯着腰围着菜一把一把地拣。

200亩有机地精耕细作,需要二三十人全年无休,而产量还只有普通蔬菜的三分之一。

有机菜产量低,但损耗却很高。由于有机菜的生长环境天然,菜上容易出现虫眼或畸形等情况,而这样的菜品就无法整株卖给消费者。据了解,即使在当下,从田间到零售终端,一般有机菜的耗损率要达到近40%。

此外,有机菜基地本身的经营模式,也并非良性循环。黄一凡说,过去有机菜基地大多是“以产定销”,每个基地对接一个经销商,而一个经销商就需要100-200个品种,致使菜价居高不下。

“品种多,客户散,种植成本和配送费用无法控制,每年都在咬牙坚持,到2018年基本决定放弃了,因为感觉不到希望,找不到出口。”惠敏农场的徐惠敏说,2018年之前的几年时间里,种的有机蔬菜要么不够卖,要么烂在地里没人买,一年的物流成本还要100万。

除了徐惠敏作为农场主遇到的问题,消费者对有机菜本身也有顾虑。有机与否,谁来证明?

确实,早年有机菜行业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各方面都存在漏洞与不规范。商超内的有机菜鱼龙混杂,明明应该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没有激素的有机菜,却屡屡被查出有农药残留,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有机菜越发不信任。

总之,有机蔬菜,在很多人看来,曾经是个“问题少年”。

但是,随着电商平台的介入,有机农场的运营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且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了,他们已经习惯了手指点点,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就能送货上门了。”万禾农场的黄震说,这也逼着有机农场必须作出改变。

重塑农场经营模式,有机菜价平民化

2018年,万禾农业遇到了盒马。在这之前的六年,万禾农场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经营。而在2018年,盒马正以有机菜为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质有机菜基地展开布局,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让有机蔬菜平民化,盒马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将有机菜基地的商业模式,从“以产定销”改为“以销定产”。

黄一凡介绍,在这一模式下,双方签订订购协议后,农场只需按订单种植,所有种出来的菜品,盒马照单全收。换言之,假如过去50亩地要种100-200个品种,那么现在只需种植1-2个品种。

目前,盒马平台上的有机空心菜,很多来自黄震的万禾农场。在农场里,一片又一片的西兰花苗还在培育期,几个月后,这些西兰花大部分将供给盒马平台。

另外,为了保证有机菜的品质,不仅农委会不定期进行巡查,盒马每个月还会把门店的有机蔬菜,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据了解,有机蔬菜要定期进行单品农残检测,共计200多项指标,抽检1颗大白菜要600-800元。

“现在,有机农场整体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因为一旦检测出有农药残留或者其他,那过去几年的努力就全废了,违规的成本非常高。”盒马上海区域有机蔬菜负责人刘良超说。

“以销定产”模式的出现,在有效降低有机菜销售价格的同时,也着实让有机菜基地开始有钱可赚。

万禾农场的第一批有机蔬菜在2019年11月正式上到盒马平台,当时月销售额不足6万元,平均日供约500份。黄震说,与盒马合作后,他们的生菜从原先十几块钱一包(大约250克),最低降至过3.8元一包,虽然单价低了,因为规模大,农场仍然可以赚钱。目前,万禾农场大约70%的有机菜都给盒马供应。再过几个月,万禾农场的崇明有机白山羊将上市,作为唯一的有机白山羊,也将出现在盒马平台上。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万禾农场在盒马的销售额不断提升的,到2020年4月,平均日供的有机蔬菜超过5000份,有的月份甚至达到七八千份,有机菜的品种增加到了10个。

徐惠敏也是2018年底开始接触盒马,从2019年初开始为盒马供应有机蔬菜,品种从开始的18个降至如今的3-5个,品质和标准都上去了。从2019年开始,亏损了7年的惠敏农场进入盈利的“新纪元”。

“因为是盒马的订单种植模式,提前安排种植计划(品种少,单品量大,有效种植),让我们基地的种植成本及配送成本大幅度下降,蔬菜的商品率大幅提高,2019年当年就开始盈利了,前面七年没走通的路,因为盒马,走通了。”徐惠敏说。

候鸟式布局,保证有机蔬菜四季不断

在盒马的有机蔬菜,每季都有3.8元、6.8元、8.8元的平价有机蔬菜,而且有机绿叶菜只卖一天。对有机农场,盒马没有进场费、结款快,即使中小型的农场主,也能保证充裕的现金流,保证农场的运转。

2020年开始,盒马把“有机鲜”进行全国推广,仅一个有机西兰花的品类,月销售收入就超过百万元。

据了解,目前,盒马在全国合作的有机菜基地数量,已经从最初的4、5家,增至100多家,遍布20多个省市。其中,位于上海的合作基地就有40多家。

在此基础上,盒马采取候鸟式布局,提前2-3个月给到各农场种植计划,来保证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应季蔬菜。

比如,冬季江浙沪气温低,不缺绿叶菜但缺少茄瓜果,就由云南基地供应;而到了夏天,从河北直供有机绿叶菜,来补充江浙沪等市场。

当前,盒马全年能够提供100多种有机菜产品,每个季节,消费者能在盒马采购到的有机蔬菜都超过30种。

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可谓越发关注。面对高贵不贵的有机菜,购买力也是节节攀升。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从2016年的5%,提升到目前的20%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盒马有机菜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我们做有机蔬菜的初心,就是让消费者在盒马买到平价、真有机的蔬菜,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盒马上海区域有机蔬菜负责人刘良超说。

来源:周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