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史稿·职官志四》的记载,“领侍卫内大臣,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基本就是皇帝的侍卫统领,乃系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者、调度人。
“正一品”,乃系清朝“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的最高级别,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正国级。如此级别,在清朝“地方官职”中并不常见,除了清初时期兼领“大学士衔”的督抚,晚清时期特赐“头品顶戴”的督抚外,“正一品”衔几乎全部存在于“中央官职”。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清朝的“正一品”官职主要有:
1、三公之太傅、太保、太师,这等封建社会最为尊显的荣誉官职;
2、内阁大学士,这等类似于现今政治局常委的“朝廷宰辅”;
3、掌銮仪卫事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这等负责皇帝警卫的最高领导。
“三公”,虽然自秦朝以后多为荣誉官职,但一直是朝廷最为尊显的官职等级,拥有“正一品”衔,理所应当;作为清朝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中枢,内阁是辅佐皇帝,领导朝廷官员,处理军国大政的所在,“内阁大学士”自然也应该领“正一品”衔。
清朝大学士形象
封建社会治理天下,讲究“礼、法并治”,礼制、规矩、仪仗等等向来被历朝历代统治阶层所重视,执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的掌銮仪卫事大臣,自然也会被抬至非常高的地位,拥有“正一品”衔也是合情合理。
最关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官职,就是皇帝的侍卫头子——领侍卫内大臣。
一个领导2000余大内侍卫的侍卫统领,为何能拥有清朝官制的最高等级,拥有“正一品”衔呢?
其实,我们只要详细了解下这个官职的特殊性,就能明白它为什么能官居正一品。
曾任“领侍卫内大臣”的权臣和珅
1、领侍卫内大臣领导的“领导团队”在有关于清朝的历史文献或者影视作品中,“大内侍卫”出现的频率绝对不亚于皇帝、大臣、后宫等。这些身穿黄马褂、手握长刀,戍守于紫禁城中的神秘高手们,就是“领侍卫内大臣”的手下。
注意,这些“大内侍卫”并非简单的皇家守卫,而是有着极高行政级别的武职官员。
其中,“一等侍卫”,品秩为正三品;“二等侍卫”,品秩为正四品;“三等侍卫”,品秩为正五品;“蓝翎侍卫”,品秩为正六品。除此之外,还有从宗室子弟中挑选的“宗室侍卫”和满蒙上三旗贵族子弟中挑选的“侍卫亲军”等。
乾隆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
除了宗室子弟和八旗贵族子弟这等出身高贵,根本不在乎行政级别的嚣张侍卫外,其余侍卫最低也是稍低于副厅级的官员。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的侍卫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庞大的领导团体,而且几乎个个都前景广阔、仕途平坦。
除此之外,“领侍卫内大臣”手下还有稍低于正国级的“内大臣”、正部级的“散秩大臣”和副部级、正厅级的“侍卫班领”。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干部团体,没有一个极高的品秩级别自然不行。
所以,从便于工作开展的角度而言,“领侍卫内大臣”也必须是“正一品”。
清朝大内侍卫形象
2、领侍卫内大臣工作的极其重要根据《清史稿·职官志四》的记载,“领侍卫内大臣”除了统领侍卫亲军外,还领导自己的手下——“内大臣”、“散秩大臣”等负责行幸驻跸、翊卫扈从、卫官填街、骑士塞路等等,总之就是负责皇帝在宫内宫外的贴身安全。
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的工作和皇帝的人身安全直接相关,这对于“家天下”的清朝而言,绝对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此工作的负责人,必定是皇帝极为信任、极为倚重的臣子,所以,有清一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几乎全都和皇帝有着亲戚关系,皇帝的岳父、女婿、连襟、小舅子甚至是当朝皇帝的皇子等。
所以,仅就“领侍卫内大臣”的工作重要性和官缺人选,它也必须拥有“正一品”衔。
曾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胤祥
3、领侍卫内大臣的监管事宜因为“领侍卫内大臣”的官职名称,世人大多误会这一官职仅仅负责皇宫戍卫,仅仅是皇帝的侍卫头子,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的“协理”、“主事”、“笔帖式”等官职还负责“章奏文移”,基本类似于皇帝的高级秘书,能够直接接触到朝廷军国大政、最高机密。
也就是说,“领侍卫内大臣”还承担着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再加上其经常近侍君前,拥有“参议政事”的权力,所以,“领侍卫内大臣”几乎相当于皇帝身边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助手。
另外,清朝时期的“领侍卫内大臣”一般不单授,经常是正一品的朝廷重臣或者拥有王公爵位的勋贵兼任。如此一来,“领侍卫内大臣”也只有领“正一品”衔才合适,才能服众。
后记随着清朝皇权集中的逐渐发展,“领侍卫内大臣”逐渐演化成类似“内阁大学士”的虚衔官职,它只是一个官职等级,而并不实际执掌该管事务,所有的权力仅在皇帝一人手中。
但不管如何,“领侍卫内大臣”作为负责皇帝贴身警卫、领导庞大干部团队、多由王功勋贵兼任的特殊官职,似乎也只有“正一品”衔才能对得起它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清史稿》、《皇朝通典》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