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城市是指我国城区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通常为地级市政府所在地。中等城市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城市的城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的总数规模来划分的。中等城市是连接大城市和乡镇农村的中间地带,是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是转移制造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承接地,是大城市在区域的补充。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是我国的国策。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二是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三是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四是提高服务承载力。
把城市特色体现于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主题,打造特色品牌城市。在城市文化上,注重延续历史文脉,把城市名片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生态环境上,营造城市“绿体”。

中等城市 Medium-sized City 介于 大城市 和小城市之间的 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市规模结构的等级层次, 划分标准各国不同。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
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是以《城市规划法》第一章第四条: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来划分,城市非农人口数大于50万的为大城市(其中大于100万的为特大城市),20—50万的为中等城市,小于20万的为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