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ye
“打工人”所带来的流量和热度,建立在消费我们的情绪之上。
清醒点!你忘记自己是“打工人”了吗?/《情深深雨濛濛》
即便身为一个网上冲浪老手,看到一些火热的梗还是会觉得莫名其妙。比如这句:“早安,打工人!”
当朋友圈一夜之间出现了同样的词汇,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和世界脱节了。
早安?打工人?仔细一看还挺有意味,短短的五个字包含了社畜们无奈、调侃和自我激励的复杂情绪,堪称汉语的博大精深。
虽然身为“打工人”,但这个“打工人”的梗却无法让我共情。因为这个被玩烂的破梗,是在消费我们的情绪。
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是打工人了
两天不上互联网,足以让你失去和网友的共同语言。“打工人”的热度到底有多高?
这三个字,见缝插针般地挤进我们的视野。/微博截图
微博热搜的最高阅读量已经达到了2.5亿,随着热度的增加,越来越多人在用这个梗,虽然没几个人知道它是怎么火起来的。
据观察,“打工人”梗最初来源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段子:
我的人生规划,是在新加坡念高中、英国念本科、美国念研究生、法国念博士、 然后在加拿大没得病就孤独终老,得了病就安乐死。
但是因为成绩太差,没考上高中,美梦全破碎了。
现在在上海电子厂打工。
然而,随着梗的热度越来越高,各种文案和表情包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我们已经很难准确找到梗的出处。
即便你搜网友的帖子,想了解“打工人”的梗到底怎么火起来的,他们也不能给你答案,只能给你丰富的二次创作产品。
豆瓣帖子《早安,打工人,这个梗是怎么火起来的,突然之间大家都在用》,已经变成打工人的段子集锦/豆瓣@千红一窟
猫也逃不了被铲屎官送去打工的命运/微博@段子楼
无所畏惧的打工人
武林外传黄豆豆说出了打工人的心声
“打工人”带火了“XX人”的句式/微博/百词斩截图
在热搜“打工人语录大赏”下面,可以看到网友们已经充分掌握“打工人”的文学创作。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随着打工人的梗席卷网络,越来越多人善于借助这个梗表达生活中的辛苦。无论是职场人士、学生、明星,乃至宠物、人工智能,只要你的生活存在被迫、不情愿地让渡自我的因素,你就是打工人的同胞。
网传著名女子组合Blackpink和老板的聊天记录,明星也只是打工人。
我们都是打工人。
越来越多人以打工人自居,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梗,或者并不喜欢用梗,对于已经习惯网络流行语的的人眼里,你也是一个打工人。
铺天盖地的打工人文案和表情包已经在裹胁着我们的情绪,要么自我认同是一个打工人,要么成为别人口中的打工人。
这个极具情绪渲染力的梗,似乎在要求着全网络的人参与这次狂欢。无论主动或被动,只要你生活在网络空间就会受到影响。
也许以前你只是默默地工作,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你是打工人了。
但“打工人”的梗真的能代表打工人吗?
“打工人”,是真正辛苦的人
在熟练了网络流行规律的人眼里,“早安,打工人”或许是一个破梗。但不可否认,“打工人”的流行表明它精准地把握了集体情绪。
伴随着巨大的生活焦虑,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过打工的命运。
与打工同时期火起来的,还有“内卷”一词。“内卷”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一种社会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如今,“内卷”被用来形容当代社会的竞争和内耗。社会学家项飙指出,如今的“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明明知道竞争不一定有收获,但如果不竞争就会被淘汰。
内卷之下,人人寻求出路。
当个人价值被统一的标准固化,工作的意义比起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多情况下只是充当岗位上高效的螺丝钉,如果不参与竞争,就可能被其他人替换,于是产生了焦虑。
生活陷入了囚徒困境。即便你不喜欢高强度的工作,但会有其他人能够承受并获得更高的报酬,有了竞争心理,你也会选择回报更高,同时代价更大的工作。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打工人”火了。
“早安,打工人”丰富的意味体现着人们对语言的改造能力。它是对社畜身份的调侃,用诙谐幽默的语调,传达着社畜们对生活的无奈。
比起以往的代称“社畜”的自贬,“早安,打工人”,具有一种身份认同感以及乐观意味。
一方面,这种自我调侃在心理上短暂地消解了人们的工作焦虑。
另一方面,“早安,打工人”又传达了微妙的乐观态度——虽然很辛苦很不情愿,但是为了生活,再难熬也要坚持下去。
乐观不再面向整个人生,能够在平凡的每一天鼓起斗志,已经是很大程度的乐观。
“奋斗”的崇高意义被消解了。
客户三番几次提出无理要求,你要笑脸相对,因为你是打工人;老板半夜让你改PPT,你要负责地接受,因为你是打工人;昨天晚上失恋,今天还要七点起来赶一个小时地铁,还是因为你是打工人……
如今很多人面对工作压力,已经不再有以往刻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这样的鸡汤口号已经不再具有说服力。
“奋斗”延伸出了“奋斗逼”,一个贬义词,来表示人们对“奋斗过上美好人生”的精神话术的不屑。
打工人前,有奋斗逼,或许说法不一 ,但本质并无太大差异。/知乎截图
奋斗与“内卷”形成了恶性循环,奋斗的号召就不再具有过去二三十年前的力量。
我们都清楚,无论我们有多努力,也只能做一个被资本剥削的打工仔。
“早安,打工人”,已经是我们最大的乐观与妥协。
热闹的网络梗,
无法替代真正“打工人”的心声
“打工人”梗让各行各业的人感受到了共鸣。无论你在什么行业,你是什么年龄,都能感受到这个梗背后强烈的集体情绪。
我们都对“打工人”产生了共情。它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成为了情绪共同体。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都在默默地工作,独自消化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但这个梗的出现,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讲出了我们的感受。
我们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相似的体验。人类的悲欢原来是相通的,这时,我们似乎不再孤独。
但这种共同的情绪却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现实生活中。“打工人”梗虽然表达了某些共同的感受,但生活中我们都拥有着独特的经验。
梗,只是对生活感受的简单归纳,正因为它简单,才能让所有人理解且共鸣。
但说到底,这个梗很表面,缺乏一种深入现实生活的力量。
2020是一个艰难的年份/豆瓣截图
在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中,很多年轻人在讲述他们的困境。/豆瓣截图
“打工人”梗给了我们一个共情的假象,但无法承载现实中沉甸甸的痛苦。面对具体的生活,“打工人”梗显然缺乏说服力。
当它在社交网络上越来越流行,当它逐渐地影响着我们的表达习惯,甚至代替我们定义自己的生活状态时,你会不会想说:够了,很无聊。
没有人想被破梗定义自己,尤其是这个梗还火得莫名其妙。
2009年,“贾君鹏,*喊你回家吃饭”的梗,就是故意营销的产物。
贾君鹏不存在,贾君鹏的妈妈也不存在,但在商业推手的有心助力下,这个梗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也创造了大量的热度。
媒体和互联网在用“梗”讲述我们的情绪,同时也在消费着集体情绪。
“梗”创造的是热点,乃至商机。
“打工人”带火了奥特曼官微/微博截图
一个梗的爆火,势必会带来营销的热度。
无意否定这种正常的商业现象。只是作为个人,我们需知道,情绪不是用来消费的。而商业对情绪的消费,一定程度左右了我们的自主性。
“打工人”所带来的流量和热度,建立在消费我们的情绪之上。
但每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都是个人的独特性所在。不应该被梗简单地概括,不该被流量利用和消费。
生活是具体而独特的。而网络流量的梗,裹胁着我们的表达,却无法代表真正的生活。
“早安打工人”,真的无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