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无数男女失控的欲望Top1|研究实锤

令无数男女失控的欲望Top1|研究实锤

首页模拟经营早安我的少年共存版更新时间:2024-06-10

点击头像关注六层楼医生,学习更多健康知识和两性交往知识哦~

图片: 黄仔 方冰 | 撰稿: 雨山 | 责编: 雨山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business_6team@163.com

大家早上好~今天又是「No.11 Lab」时间,我们给大家带来了5个新奇有趣的研究,前方高能,别走神哦~

本期你将看到:

养猫的男生,不怎么讨女生喜欢?

现代生活忙碌不堪,年轻人给自己找了不少慰藉,吸猫撸猫就是其中让人无法抗拒的一种。

如果你有一只猫,身边的人一定会向你投去艳羡的目光,对你产生温柔、有爱心的第一印象。但是,有研究发现,对于男生来说,向女生展示自己和猫的合照,也许是一件有风险的事。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从网上招募了708名女性参与者,她们都居住在美国,年龄在18~24岁,都是异性恋者。

研究人员给他们看了两类男性照片,一类是男生单人照,另一类照片里男生会抱着猫,除此之外两类照片没有明显不同,所有照片都是男性在白色背景前拍摄的,他们都穿着蓝色的衬衫和牛仔裤,年龄都是20或21岁。

女生们看过以后,会填写一系列量表,对这些男性的特征进行打分,并表达自己是否愿意与他们约会。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女生们认为,抱着猫的男性更缺乏男子气概,更神经质,更随和开放,女生们更少选择和他们约会

结果是不是有些出人意料,怎么有人能够拒绝猫猫呢?!研究的作者说,这很可能与不同的宠物在文化语境中的差异有关。

猫代表的是阴柔、独来独往,相比活泼好动、外向黏人的狗来说,猫的性格特征被认为是更女性化的,因此相比是「猫党」的男生,喜欢狗的男生看起来更有男性气质,容易与他人产生很强的连接,女生们也更愿意和他们约会。研究还发现,养狗的人在独立性方面的得分的确要高于养猫的人

这个结果很有趣,但也非常受限,研究只在美国选取了年龄段非常窄的样本进行研究,不能说明其他文化当中的情况。在我们这样一个全员吸猫的环境中,喜欢猫对于男生来说,也是非常加分的点呀。而且,仅仅用养猫来判断对方的性格,是否是一种刻板印象呢?你们怎么认为的,你喜欢养猫的男生吗?

▲图片来源:giphy

性欲、食欲、物欲,哪种*最让人失控?

人类存在各种各样的*,食欲、物欲、性欲……这些*时强时弱,驱动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断地满足它,战胜它,当然有时也会抗争失败,变成了*的奴隶。那么,这些*当中,到底哪一种我们最难以抗拒呢?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刊登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nece)上的一篇文章就研究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让205名成年人提供了他们一周总共7827份*报告,这些报告显示了他们的*频率、强度,*和其他目标的冲突程度,抵制*的可能性等。

结果和人们的想象背道而驰。人们对睡眠和性的渴望是最强烈的,而容易上瘾的烟草和酒精,却显示出了平均强度最弱的*。最令人惊讶的是,工作竟然是最难抵制的*,「打工人」看完都沉默了……

和它一样的还有使用媒体的*,这一点很好理解,谁没在本来该睡觉的时间恋恋不舍地玩两个小时手机呢?

研究还发现,睡眠和休闲虽然是强烈的*,但如今它的满足也是最有问题的,因为这种*和大量的工作以及其他义务产生了冲突。

这项研究的结果还支持了过去的研究,那就是人们越是频繁地抵制一种*,他们就越不能成功地抵制随后的任何*,意志力会变得越来越弱。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很多行为,比如节食一段时间后会更容易暴饮暴食。

过分地满足或是抵制*,也许都是不健康的,只有适当满足和疏解,我们才能和*和谐共存。

嘲笑一个人胖,可能会「*死」ta

「减肥」「胖瘦」似乎是永恒的话题。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中,「胖」意味着可能遭受嘲笑和歧视。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定都知道那种被嘲讽后的痛苦。

以前就有研究证实,这些人会有更多的心理困扰,更低的幸福感和更大的孤独感,甚至有研究发现,一个被身材歧视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研究了两项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从1995年~2008年,近18800名受访者的歧视经历。然后研究者查看了国家死亡指数(The National Death Index),确认到了2012年时,哪些人还活着。最后借这些数据来尝试分析歧视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受到过体重歧视的被访者,比其他人到2012年死亡的可能性高出60%

死亡率增加的情况,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访者本身就有抑郁等心理问题,身体残疾等等,但研究者控制了这些变量后,受到身材歧视的人的死亡率仍然要高出其他人31%

两项数据中,一项的研究对象年龄都在50岁以上,另一项的被访者平均年龄为47.86岁,这个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要随便对他人的身材评头品足,即使没有研究数据作为支撑,也应该成为一个共识。

近年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关于破除「身材歧视」的呼声,人们也逐渐丰富自己的审美,增加对「美」的定义。希望在这些呼声影响下,不同身材的姑娘们都能接纳自己~

▲图片来源:giphy

不生小孩的人,会过得更惨吗?

不生小孩的人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缺口的,人们对这类人的想象,总是充满负面色彩,认为他们不成熟,不理智,情绪极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两位教授最近对此进行了研究,想要了解选择不生小孩的人和有孩子的人之间,是否有性格上的差异。

他们首先明确了「无子女人群」(childfree)的定义。以往的研究总是随意地把人群划分为有小孩人群和无小孩人群。但在无小孩人群中,很多人只是暂时没有孩子,未来有生育或领养的打算,或是他们本身想要小孩,受阻于疾病、年龄等因素无法拥有孩子。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完全把研究对象框定为不想要孩子的人:现在没有孩子,不打算生或者领养孩子,不希望自己生或者领养孩子。

他们选取了981个样本,从生活满意度、政治意识形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教育、年龄等变量后,这群不想要小孩的人,和已经有小孩以及未来打算要小孩的人相比,生活满意度以及性格特征没有显著差异。唯一有差别的是,还没有小孩的人(不管主观上想不想要),比已经有了孩子的人更令人感到愉快。

这项分析表明,没有子女并不会使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或更糟,不生孩子这个想法也并不是由我们的性格来驱动的,而可能是受到经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大家如此相似,但不要孩子的人仍然会被其他人视为特殊群体。研究显示,不要孩子的人对待彼此十分温暖,但从有了孩子的,或是打算要孩子的人那里,他们会感到没有那么友好。

研究还表明,不要小孩的人群数量大大超过此前一些研究的估计,并且其中不少人有伴侣,这意味着「主动丁克」或许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家庭类型。

当下越来越多人在恋爱、婚姻、生育这些事上,抛却家庭、社会观念的束缚,坚定做自我选择,对于不生育人群的误解和偏见也会越来越少,我们对于新的家庭模式,甚至是亲密关系模式,或许会有更多的探索。

▲图片来源:giphy

你的DNA决定了你的「第一次」

什么时候发生第一次,什么时候有第一个孩子,这也许是许多姑娘都畅想过的事吧。最近,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的研究团队,将首次性行为和首次生育时间,和我们的DNA联系了起来,试图找到其中的关系。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结果发现,DNA上371个被称为遗传变异的特定区域,和我们的环境因素一起,可以用来预测我们未来的状况。比如寿命和疾病,这些遗传因素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可以用来预测我们的生殖行为,比如首次性行为年龄和首次生育年龄,与首次性行为年龄相比,首次生育年龄的遗传相关性更高

研究证明了,我们什么时候发生第一次性行为,什么时候生育,受到遗传、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吸烟年龄过早,药物滥用,多动症与性行为过早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而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则更可能推迟性行为和生育的时间。

初次性生活过早,生育时间过早,都会给女性带来一些健康问题,而探索这些行为和我们的基因、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找到解决的办法,避免女性受到伤害。

今天的研究够高能吗?你们还想了解什么研究,有没有在生活中突然蹦进你脑子的奇思妙想,都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答案在下一次的「No.11 Lab」中告诉你~

如果觉得涨知识的话,就点个 转发 吧!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Kogan, L.; Volsche, S. Not the Cat’s Meow? The Impact of Posing with Cats on Female Perceptions of Male Dateability[J]. Animals 2020, 10, 1007. https://doi.org/10.3390/ani10061007.

[2] Wilhelm H; Kathleen D. Vohs; Roy F. What People Desire, Feel Conflicted About, and Try to Resist in Everyday Lif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2437426.

[3] Angelina R. Sutin, Yannick Stephan. Weight Discrimination and Risk of Mortality[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36946/.

[4] Jennifer Watling Neal. Zachary P. Neal.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free adults in Michigan (USA)[J]. PLOS ONE, 202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52528.

[5] Mills, M.C., Tropf, F.C., Brazel, D.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371 genetic variants for age at first sex and birth linked to externalising behaviour[J]. Nat Hum Behav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135-3.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