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十年修得圣洁身,有市无价被贱卖

兰州百合:十年修得圣洁身,有市无价被贱卖

首页模拟经营中华小客栈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7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作者/ 戴熙春

编辑/ 谭 亚

对农户王照明来说,每年4月前后和10月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大山沟里,采挖百合,等待收购。 他所在的地方,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土质肥沃疏松,昼夜温差极大。独有的气候和土壤,是孕育“兰州百合”的绝佳温床。 然而今年,当商贩报出9块钱的收购价后,王照明有些措手不及,再次确认担心听错了。这比起往年15、16块钱的收购价低了不少。他摇摇头,点了支烟,无奈却也没办法。 过了两分钟左右,王照明顺手拿起一颗百合,拍去表层泥土,从中间掰开两片,递到商贩嘴边,“你尝尝甜不甜。” 王照明快哭了,手捧自家刚出土的新鲜百合,除了心酸还有不舍。阳光照射在这片土地,更直射他消瘦的身躯,黝黑的皮肤布满皱纹。“唉,这个价格收购,就像白给一样,哪怕再多个几毛钱也好啊!” 毕竟这是他们一家人花费九年时间才培育出的大个儿百合。 王照明双手合十,眼神里透着乞求,而商贩也双手合十,一边是行业规则的坚持,一边是对辛苦农民的帮扶。

“一般人真干不了这个活。”市场规则里,只有买卖。

出土不染,十年轮回

王雨诺撕开真空包装袋,两颗洁白饱满的百合穿越900多公里,即将登上四川成都一家酒店的餐桌。

清水洗净,掰开由数十瓣鳞片叠抱而成的百合,与西芹腰果搭配清炒,吃起来清脆、甘甜。 消费者王雨诺通过微信朋友圈结识了兰州百合,也给自己的餐饮生意新增了些菜品。但她不知道是,每一颗兰州百合的香甜清脆里,都有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一株百合从子芽到种球再到成熟,一生要经历两次移栽、三段生长期,前后长达九年的时间。农户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底下的百合上。春天忙着播种,锄草,修苗;夏天百合花开,忙着恰秧,施肥,培土;秋天,有时收割,有时继续等待,依长势而定;冬天,再冷也要去田地里瞅瞅……就这样,三五个冬去春来,一颗成熟的百合才悄然离开土壤,所谓花开九载为轮回,一朝出土身似玉。不止如此,兰州百合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收获一季后的土地,需要种植其它的农作物,如小麦、青稞、燕麦等倒茬或休耕一年以上才能再次用于种植百合。 对种植兰州百合的农户来说,真正收获质高品佳的百合得花10年的时间,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生命中又有几个十年。显然,农户们收获的不止是百合,更是心血。

不过目前,兰州区域整体种植百合的技术相对比较专业,有一部分工厂专门培育种球,也就是将3年培育的苗进行销售,农户将育苗买回去之后继续种植3年就可以销售。对农户而言,节省时间,同时又能够买到优质的育苗进行栽种。

中国栽培食用百合历史很悠久,出名产地有四个,分别是甘肃兰州百合(甜百合),江苏宜兴百合(药百合),湖南隆回百合(龙牙百合),江西永丰百合(龙牙百合)。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

从地头毛货到加工成品,兰州百合需要经历分拣,剥皮,刷土,削根,称重装袋,真空包装,冷库打冷,出库打包等9个环节,将小果,次果挑选出来,精选出6年以上独头百合,才最终流向市场。

经过层层把关,兰州百合越显甘甜。

有市无价,跌跌不休

兰州人种植百合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曾有记载兰州百合,“种者渐多,得利甚优。”因为兰州百合的生长周期长,价格昂贵,主要的消费群体是达官贵人、巨商富甲,或有当地官员进贡给皇室。故而,兰州百合被看做珍品。即使到了今天,就算是种百合的人,也舍不得多吃。往往是把品质好的百合销往市场,只有少部分分量不足,分头过多,不够肥厚的,才留下来自己吃。 科普一个说法,对种植农户和市场上销售的兰州百合来讲,百合的头叫独头和2头,所谓1~4头皇,其叫法是按照包装规格分类,即真空袋装1个百合叫1头,装2个叫2头……所以说1头皇的个头最大,叶片也大,质量越好;而4头皇则为小百合,一袋4个装,叶片较小,自家炒菜性价比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淳朴勤劳。他们把一颗颗百合种子虔诚地埋在地下,便开始了漫长地付出与等待。王照明一家四口人在田间劳作。家里5亩百合地是全家人唯一的盼头,到百合产出的季节,一家人都会全副武装去地里奔忙。 王照明告诉《商界》记者,百合种在土里,种得深不行,个头小;种得浅不行,颜色发黑。种得好的都卖不上好价钱,更别说没种好的。 市场供需是影响百合价格的主要因素。加上今年疫情影响,收购商少了,物流限制,农产品再多再好,运不出去只能是血本无归。过去,白天挖的一筐筐百合,晚上就能变成一叠叠现金。如今收价按每筐50斤来算,抛去人工和化肥,根本挣不上钱。 商贩们压价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百合收量大了,压价;品质低一点点,压价;稍微拖上一两天收购,再压价。“百合这东西,不及时保鲜,品质就变了。”很多农户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百合究竟卖给了谁。“百合的价格一跌再跌,都成土豆了。”王照明心疼地里的百合。除了种百合,这方土地也就只能种点药材了。

现在大部分人都改种药材,不过如今药材收入也不好,据了解去年当归收价每斤才4块钱左右。 田地间,农户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提着水壶背着馍馍,一忙就是一天。

兰州百合品牌“南山晨纪”的负责人告诉《商界》记者,“现在百合亩产2000斤左右。极品百合亩产只有200斤。要想自己家的百合走出大山必须得有个品牌。”他边说边拧掉百合根须、拍掉泥块、装框,放至阴凉处保鲜。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多数都外出打工,但他放不下家里十几亩百合地。 如今,“南山晨纪”的兰州百合在加工分拣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百合原生态的样貌,留有部分根部和少许泥土,其包装完全透明化,让客户能拿到真正新鲜出土的兰州百合。 还有些加工厂将鲜百合经过简单清理,以整头包装出售,也会将一部分鲜百合做成百合干出售。

农业的道路上,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

农业跟上,百业才兴旺

受疫情影响,兰州百合外销受阻。兰州市百合协会理事长的米生禄对于兰州百合外销受阻忧心忡忡。“就米家山百合有限公司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公司店面销售占30%,电商销售占50%,本土零售市场占20%。但客观地说,此次疫情还是让百合销售受阻。”米生禄说。 兰州百合具有医食同源的功效,是上乘的食用佳品。疫情期间百合线上销售物流受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百合市场经营企业的资金压力,导致企业资金无法回笼,新货无法入库,上中下游都带来影响。 为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政府助推百合销售以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以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百合城为中心的百合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不仅如此,政府还密切关注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瞄准国内企业500强、涉农企业、民营企业500强,通过区委区政府、区商务部门上门推介、经贸洽谈、邀请考察等方式,促成企业与七里河区的合作,并投资百合加工和休闲及乡村旅游产业,引进其先进技术资金和优秀管理。 兰州百合产业是兰州农业的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良的产品品质,产业带动作用和市场潜力巨大,其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农作物。目前兰州百合已成为广大山区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百合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扶贫车间”,安置了周边农村近150多名乡村妇女进厂务工。 同时采用“折资量化、分红到户”的方式,分配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鹞子岭村73户贫困户中的246个贫困人口,开创了扶贫帮困的新模式。让帮扶贫困农户参与享受公司生产线的发展红利,来增加帮扶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通过物质扶贫引导受助农户思想意识转变,通过自身致富“造血”功能的逐步不断完善和加强,实现受助农户自身脱贫致富,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引导南山片区贫困农户增强“自身增收致富”能力。 别看百合灰头土脸,却是农户致富的宝贝。

回头再来看,兰州百合最大的制约不是品质不好,而是销路有限。它和所有的农产品一样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打开销路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新农业正在焕发新生机,互联网扩大了人们对农业的想象力,兰州百合需要利用智慧农业,从技术、人才、渠道等方式转变。 大约四五年前,就已经有各类互联网企业和跨界者奔向农村,植入新模式,提升信息交互、人力与资源配置的效率,那么今后兰州百合是否也可以改变农户田间挖百合,商贩地头收百合,再交给加工厂,由加工厂加工后销售的模式?运用直播带货、C2M模式等让兰州百合登上全球百姓家?

关于本文作者:戴熙春来源:商界-锐公司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来源:新华号 商界传媒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