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甘”喊你来尝一尝西北的“热辣滚烫”

“小心甘”喊你来尝一尝西北的“热辣滚烫”

首页模拟经营真香夜市摊麻辣烫手机版更新时间:2024-06-18

前有进“淄”赶“烤”,后有“尔滨”冰雪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借一碗麻辣烫火热“出圈”。满怀好奇的游客从天南地北纷纷涌入,只为尝一碗“小心甘”亲手制作的西北味儿“热辣滚烫”。

“隔着屏幕把人香迷糊了”“天水麻辣烫的缺点是没有开在我家楼下”“比麻辣烫更火热的是天水人的热情”……“天水麻辣烫”的相关话题播放量在网络上持续走高。一周内该话题在各媒体平台点击播放量超68.5亿次,旅游搜索热度上涨186%;3月1日至28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3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一夜间,一座五线小城从“小透明”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晋“顶流”。

发源于川蜀,遍布全国的麻辣烫,为何在天水火了?为一探“顶流”背后的故事,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以下简称“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小伙伴们开始了调研之旅,深入了解陇原大地,让“小资源”持续释放“大效应”背后的逻辑。请大家跟随我们的脚步,来一场“寻味”之旅吧。

一盘麻辣烫万里飘香

按照美食地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第一站就来到了必打卡的哈海英麻辣烫。

“开了26年店,来的都是本地人,像现在这样从早上六七点忙到晚上十二点多,一天接待顾客近千名,真是破天荒。”哈海英麻辣烫老板娘哈海英说,“但都是大老远赶来的不容易,我们还是要尽全力做得更好,让大家满意!”

热辣鲜香的油泼辣子均匀地包裹着各色食材,再配上一碗爽滑劲道的手擀粉,二三十元就能吃撑的价格,真香!

天水麻辣烫香在“灵魂汁子”。外表“浓墨重彩”的油泼辣子颜色红而口不燥,闻着香而味不辣,味道特别却并不刁钻,让人直呼过瘾。虽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的独门秘方,但必不可少的灵魂还得是甘谷辣椒。天水市甘谷县是“中国辣椒之乡”,有着400多年的辣椒种植史。这里产出的辣椒肉厚油多,曾是明清时代的宫廷贡品。经过干燥后的辣椒再加以铁杵捶打、碾碎,用滚油泼出的油泼辣子,堪称“蘸鞋底都香”的下饭神料。

定西手擀粉、兰州高原夏菜、康县木耳、河西走廊香菇……都是这场盛宴的主角。主角背后,离不开税收助力。定西作为手擀粉原材料马铃薯的产地,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产及薯制品加工基地。为助力马铃薯行业全产业链有序发展,定西市税务部门整理出集“减、免、缓”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于一体的涉农政策专属合集发放至当地企业。“我们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385.45万元、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减免增值税1351.59万元,政策红利给我们带来了充盈的资金保障。”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小龙谈道。此外,甘肃也是隐藏的蔬菜大省,2023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985万亩,产量达到295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990亿元。在距今7000年前的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就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黍标本。农耕文明赓续数千年,在今天形成丰富的“甘味”农产品体系,让甘肃也成为了全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基地。

天水远不只有麻辣烫,这里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在这里伫立千年。它是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秦州,也是诗仙李白、飞将军李广的故乡,更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芯”天水。2022年甘肃省芯片产量为590.04亿块,天水市贡献超过300亿块,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当年中国芯片产量最高的城市。

不论是操着浓重西北口音说着“公主请上车”的出租车司机,还是昼夜修路、刷墙、扫街的环卫工人;不论是停车、公厕、茶水均予提供的政府大院,还是过年才有的社火“限定返场”,天水以全城之力迎八方来客的热情,让古城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天水麻辣烫”这把火越烧越旺的背后离不开全省各市州的拾柴添薪,街道上浓缩着全省的精华。广场上“文县池哥昼”、敦煌飞天、黄河战鼓、冬不拉弹唱、临夏花儿、崆峒武术表演等非遗演出多姿多彩;高原夏菜、酒泉糊锅、静宁烧鸡、定西宽粉、靖远羊羔肉等甘肃美食纷纷亮相;火星宝贝、航天宝宝、马踏飞燕、功夫女侠、三喜爷爷、嘉峪关关长、大地湾博物馆门口的“小祖宗”都纷纷出来迎客;更有崆峒山、大像山、玉泉景区等50多个景区的门票免费赠送……这些“压箱宝贝”“独门绝技”只为让游客大饱眼福、吃得“满福”,展现一个多彩奋进且富有活力的甘肃。

天水的“热辣之旅”结束了,小伙伴们返程时在高铁站前广场遇到了一群来自酒泉市瓜州县的“蜜瓜仙子”,她们不远千里,带着瓜州特产也来为天水麻辣烫助力。“仙子们”优美的舞姿赢得观众阵阵喝彩,质脆汁多的蜜瓜让游客们赞不绝口,为一探这份“甜蜜”,小伙伴们将调研的第二站定为酒泉瓜州。

一口蜜瓜千年留甜

2024年2月,瓜州就“温暖出圈”。春节返乡的最后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卷雪将2.5万旅客滞留在了常驻人口只有5万人的瓜州,旅客们的安全一时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瓜州倾尽全城之力,在酒店、学校、体育馆等地建立临时安置点93个,包括税务干部在内的瓜州市民也纷纷主动打开家门安置滞留旅客。风雪过后,央媒点赞瓜州“连名字也带着甜”,瓜州也向全国人民发出邀约: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重逢,邀您品美酒、吃蜜瓜!

瓜州是全国唯一以“瓜”命名的县。蜜瓜原产于古埃及,后传入中东、印度等地,由商人顺着丝绸之路带回,在今天的新疆哈密、甘肃瓜州一带种植。瓜州蜜瓜含糖量高达14%—21%,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早在汉唐时期,就已是进献皇家的珍品。

为获取“甜蜜”的“一线资料”,小伙伴们特邀当地“蜜瓜致富带头人”李彦广共同调研。一见面,他就“老李卖瓜,自卖自夸”了起来:“瓜州的瓜为啥甜?咱这儿日照时间长、温差大、无霜期长,气候更适合蜜瓜糖分积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些‘金蛋蛋’喝的都是祁连山雪水和泉水,能不甜嘛!”

走进瓜棚,满眼绿色。大家都好奇,为什么所有瓜秧竟是被“吊”起来竖着长的,而且每个瓜秧只留一个瓜?“这样种植既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大棚的空间,又可以确保瓜的品质,缩短生长周期。错茬轮种,每亩大棚收益预计能达到5万元。”李彦广介绍道,别看瓜还没熟,但早已“名瓜有主”,95%的产品实现“订单式”培育。仅他的合作社今年就种植了750亩蜜瓜,预计全年总产量能到1500吨,每吨收益2200元。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瓜州就已经开始规模化种植蜜瓜,仅“白兰瓜”一个品种,年销量就能达到8550吨以上,畅销北京、香港等20多个城市。20世纪90年代,蜜瓜生产成为该县农村经济支柱型产业。2011年,“瓜州蜜瓜”被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全县形成10万亩蜜瓜产业格局,建成万亩蜜瓜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千亩蜜瓜标准化种植基地3个,拥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和早、中、晚分期供应基地,蜜瓜总产量达18.42万吨,总产值约7.2亿元。

蜜瓜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国家税务总局瓜州县税务局南岔分局的曹吉凯介绍说,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企业从事水果种植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瓜州县税务部门通过制发“税费优惠政策提醒卡”、制作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清册,将税惠红利送到了田间地头,2023年累计为“蜜瓜产业”经营主体送上各类税费优惠“红包”达1.7亿元,这是税务部门送出的“甜蜜蜜”幸福账单。

如果说,蜜瓜产业奠定了瓜州人民致富的基础,那么巨大的风能就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至今已落户风电企业49户,建有风电场51座,建成机组5400余台,发电装机1165万千瓦,风电全产业链年产值近70亿元,产业年税收贡献5.3亿元。搭乘西电东送的便车,“瓜州的风点亮了上海的灯”,如今的瓜州已是名副其实的“河西风电走廊”“西部陆上三峡”。

一份牛肉面百年传承

在瓜州蜜瓜畅销全国的同时,2023年七八月,随着东方甄选直播间走进甘肃,跟随旅游一起爆火的,还有兰州的牛肉面。早在1999年,兰州牛肉面就和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由此晋升为“中华第一面”。2019年8月,**在兰州市调研考察时,同兰州市民亲切交谈时幽默地说道:“你们幸福的一个原因还有兰州拉面。”调研的最后一站,小伙伴们来到兰州,一探让人幸福感爆棚的“一碗面”背后的故事。

对于很多兰州人而言,一天的生活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随便走进一家面馆,只听一声喊:“师傅,下个二细(牛肉面的面型之一),辣子多些!”就见后堂师傅左拉右拽,案板几摔,十几秒后,面团就变成了宽细均匀的银丝,飞向旁边滚着蒸汽的煮面热锅。几分钟后,一碗“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油泼辣子红)、四绿(蒜苗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的面就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再配上小菜、茶叶蛋和卤好的牛腱子肉,就是“满福”顶配了。

从1915年回族人马保子发明的“热锅子面”,到如今兰州牛肉面已成为覆盖全国、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第一面”。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面协会会长、兰州金鼎饮食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利民介绍说,目前兰州牛肉面已从街边小吃延伸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于一体的庞大产业链。在做好实体门店经营的同时,牛肉面预包装产业也在飞速发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受邀来到了甘肃陇萃堂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陇萃堂”)建设的兰州牛肉面产业化综合性生产基地参观。

走进占地3000㎡的项目基地,各个厂区满负荷运行,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这条生产线是2020年投入使用的,是由牛肉面桶装、袋装、汤底、牛肉、萝卜、辣椒油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的智能化生产线,年产量5000万份,年收入约6000万元。”陇萃堂财务总监肖畅介绍道,“预包装食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的迭代升级速度加快,对我们自主研发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了各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好政策,仅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优惠政策,2023年我们就享受了56万元。有了减税降费‘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设立了兰州牛肉面产业创新研究院,主动同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在牛肉面预包装产业上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科技创新上不断进步。”

“企业提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兰州市城关区税务局税政一股负责人薛芬芬说道,2023年,兰州市城关区税务局辖区125户企业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金额近3500万元,通过政策支持,持续为企业研发成本做“减法”,有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为创新添动力。

调研结束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小伙伴们仍意犹未尽。网络助推的“火星”,或许是一碗美食、一处美景、一句承诺,而形成燎原之势的,却是依托地方文化特色推陈出新的巧思,针对游客需求倾尽全力的真诚以及陇原大地历史悠久的底蕴。面对“泼天流量”,甘肃已万事俱备,只等你来一睹苍莽戈壁、七彩丹霞、郁葱森林,探寻秘境甘南与河西走廊,品味源自地理与历史共同织就的史诗,揭秘南美对虾等“隐藏款特产”。而面对这“泼天富贵”,作为陇原儿女,作为陇税青年,我们准备好了吗?

坚持本领提升,勇于挑战自我。天水麻辣烫的美味能够离开“深巷”被发现、被认可,源自于其独特的配方和“掌勺”之人熟练的烹饪技巧。税务青年也要“掌好勺”,深刻领悟税务前辈传下来的“配方”,学深新理论、练强基本功,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责,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税收尖兵。

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发展。兰州牛肉面的百年传承绝不是偶然,而是不忘老味道的手艺人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产业化的滚滚洪流中找到的奇妙平衡点。在新时代数字化变革不可逆转的历史背景下,作为税务部门的年轻力量,要充分发挥好青年之力,发挥敢于创新的优势,站在时代的浪尖,用勇气与智慧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答卷。

坚持责任担当,永守初心热爱。甘肃接住了这波“泼天的富贵”。兰州、天水、瓜州以及甘肃各地的税务青年心怀热忱,为家乡的发展扛起责任。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作为甘肃税务青年,我们愿意和全国税务青年一起,聚力提劲、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当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蓝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时,我们能有底气高喊一声:我们,准备好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