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设计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划时代设计?

汽车工业设计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划时代设计?

首页枪战射击ultimateforce更新时间:2024-07-27

我们见过太多讲汽车设计的书籍、画册、网站专题。有的以年代划定,有的以类别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战斗欲,而更多的则是各大厂商的自传体。无疑,这些都是了解经典设计的好方法,毕竟汽车诞生不过一百多年,完备的历史资料让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上帝的视角」,可以尽览汽车设计是如何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发展到今天的。

但是对于这个回答,我想换个方式,着重介绍一些小众却同样经典,在某方面做到极致,虽未延续却润泽后世的车型。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划时代」。

为后世划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提到微型汽车,我们会想到如今满街的Smart,想到岛国Kei car,想到他们的始祖Fiat 500和词根来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数喜欢研究老爷车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Isetta可爱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产商是一家名为「ISO」,以做电冰箱和摩托车为主业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义本就是「小型ISO」,后轮间距只有48cm的它,本质上就是一个三轮摩托。但是ISO却从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车,就应该五脏俱全,甚至敞篷版、运动版等都一应奉上。

Isetta虽小,但却将生产线铺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国、巴西、德国等等。必须要提的是德国这一条,被宝马买下后,从动力到车身重新塑造,甚至还推出了加长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么?无论是对当代一众蛋型序列组合式概念车的启迪,还是遍地街头「狗骑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体现。

反复的繁复(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相信即使无需文字渲染,单单一张图就能把人带回20世纪50年代。在众多的汽车流派中,美国战后黄金年代的车型恐怕是外形辨识度最高的。相信即使无需文字渲染,单单一张图就能把人带回20世纪50年代。在众多的汽车流派中,美国战后黄金年代的车型恐怕是外形辨识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许没有任何特长:风潮并非由它开启,也不是由它推向顶峰;做不了上层社会的礼服,中产阶级买菜又有些浪费。或许是定位不够清晰,整个生命周期内,它只卖出了9318辆,是不折不扣的早夭产品。

但是它集合了黄金年代几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后三厢,平齐的侧面车身,曲面玻璃与反向A柱,相对还算收敛的尾鳍,不可或缺的双色车身和大范围镀铬件,白色封闭轮辋……

在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脸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横向来看,它还舍不得抛弃上个世代经典的隆起车鼻,左中右结构仍存;可纵向设计早就大跨步迈进了新的时代,车灯与格栅融为一体,保险杠高度上提,上中下结构已然呼之欲出(虽然本质上还是上下两层)。喜新不厌旧的暧昧语言,造就了这辆少有的「挂着十字架」的汽车。

也许正是这诸多的「含糊不清」,才导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场。

鬼魅传说(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自从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问世,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找到了新的阵地。去草坪上找嬉戏的孩子们问一句「汽车车身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没有直线!」自从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问世,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找到了新的阵地。去草坪上找嬉戏的孩子们问一句「汽车车身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没有直线!」

且不论盲目的弧线是否经得起空气动力学的推敲,30年代的确是一个幽灵般鬼魅的时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于制造工艺的双片挡风玻璃,在Talbot Lago上寻觅一条直线着实不容易。

与最初的汽车相比,A柱从几乎垂直发展到大倾角,且与发动机舱盖和车顶浑然一体地连接,车窗的纵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对应的,尾部也从垂直进化为向后倾斜,同样与车顶圆弧连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车厢彻头彻尾地变成了梯形的沙丘。无需转向的后轮被罩起来,最初只起挡泥板作用的前轮舱向车头延伸,把前轮从径向整个包裹起来,汽车车头终于开始与车厢同宽了。

20世纪30-50年代汽车流线型化的造型阶段,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几经变革,最终也没能活下来。

高傲的未来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天下设计,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征线画地极尽优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长刀,寥寥几笔留下一块璞石。天下设计,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征线画地极尽优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长刀,寥寥几笔留下一块璞石。

「开一个拉贡达出街是不是回头率会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说Talbot Lago还有一大批同期的伙伴,那么Aston Martin Lagonda无疑是孤独的。即使在20世纪70-90年代,楔形车大出风头时,也从没有一个量产车,把「刻意的直线」发挥到如此极致。与高傲的外观相配合的,是远超于当时理念的计算机管理中控和数字仪表,甚至触摸控制屏。

彼时关于Lagonda有一句流行语:「如果你想开车灯而车灯没亮,那多半不是车灯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术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与任何一个时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预见的未来。而支撑起这些线条的,恐怕就是这些极限的追求吧。

技术与设计(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每个领域总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别。我得承认,自己虽不「薄今」,但着实「厚古」。

工业设计作为力(技术)与美(设计)结合的桥梁,只有技术达到一个平台区,才能顺滑地与优雅的设计接轨。在现代汽车生产线诞生的前二十个年头中,其实是没有多少设计可言的。后马车时代,汽车造型在工程师们大刀阔斧地性能及功能试验中随之演化——腰线为界,上下比例越来越低;底盘水平线从前后轴的上方降下去,整车姿态从「架着」变成「挂着」;多缸高功率发动机的应用,让发动机舱与驾驶舱的长度比例越来越高;唯一还保留着显著马车基因的,就是挂在四个角的轮子——没有前后悬。

技术和功能在某一时期内的相对成熟,就像坚实的基础。这时候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倾其全力打造一件艺术品。Bugatti Type 41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原始的驱动(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如果说优雅是在完备的底盘基础上,费心雕琢的外衣,那么暴力就是简洁的肌肉线条下掩盖不住的狂野内心。如果说优雅是在完备的底盘基础上,费心雕琢的外衣,那么暴力就是简洁的肌肉线条下掩盖不住的狂野内心。

野马并不算小众,而且几经波折延续至今,似乎与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离。但回溯其50年来的坎坷历程,石油危机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协,尝试做一些重视操控、轻量化、低风阻的版本,甚至出现过前驱的架构。要保留最初这份精神,其实并不容易。

纯粹内心暴力的动力如今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但那一条条充满力量的线条,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写完这些个人色彩强烈的极端车型后,我决定按照Usual的历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个工业设计方面划时代经典车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马车

Ford Model T(1908-1927):量变到质变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开启流动时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车架构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恒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随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驱车

Ford Custom(1949-1955):三厢车的到来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间与彩绘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鸥翼门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黄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脸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简单粗暴,胸大无脑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开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实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传统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极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弹头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启后,奥迪设计复兴的丰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无数厂商造型元素的灵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线」的战争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侧围从此凌乱

想起来再补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霍夫麦斯特弯角霍夫麦斯特弯角

【夏哔哔的回答(3票)】:

德国

奔驰盾形格栅、G-class

宝马双肾格栅、Hofmeister拐角

大众甲壳虫、高尔夫

保时捷911

布加迪皇冠格栅

英国

劳斯莱斯直瀑式格栅

捷豹E-type

阿斯顿马(fú)丁(tè)凸字脸

路虎卫士

意呆利

兰博基尼楔形车身、剪刀门

阿尔法罗密欧三角脸

美国

卡马洛&福特野马&道奇挑战者等肌肉车

凯迪拉克火箭尾、钻石切割车身

吉普牧马人

瑞典

萨博机翼型车身(他家本来就是造飞机的)

都是外观设计,欢迎补充。

【WillyHu的回答(2票)】:

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脸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脸

【大乐王的回答(0票)】:

保时捷的车灯

大眼贼亮,太漂亮了

此文章原文来自知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