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过任何作文补习班的孩子,写出精彩万字童话故事,妈妈都做了什么?
获得真经、阅读启蒙
在2010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向我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明白了30%,后来又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慢慢觉得这真是一本实用、无价的育儿真经。
第一次读我记住了一点,就是要给孩子做好早期阅读,因为我本人也是阅读的最大受益者。
初中的时候爷爷和爸爸、奶奶在几年之内相继离世,我也从一个门门都考第一的学霸,变成了所谓的学渣。在最艰难的时候,姐姐给我寄来了很多的书和多本日记本,借助阅读和书写,我慢慢走了出来。
我的学历不高,但是持续的阅读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惊喜。给商场做的大型策划活动,让销售额打破了记录。做过人事培训,到后来自己创业开办教育机构,都很顺利。
有人说是因为我悟性高,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读了多少本书,做了多少本笔记。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给他读书,选的书是字少但是图画很有趣的,到后面慢慢的字会多一些。
在读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绘声绘色,有时候我们边读边进行角色扮演。经常见缝插针给他讲故事,有从书上看到的,也有的是即兴原创的,有的时候我说上半段,让孩子自己接着编下半段。
到了他四岁多的时候,我就邀请他给我讲故事,尽管讲的逻辑没有那么缜密,但是也别有一番童趣,孩子也非常有自豪感。
在家里设有专门的图书角,沙发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都放有孩子触手可及的书,给孩子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阅读环境。
节假日也是经常带他去图书馆看书,推荐给孩子看的书,我会提前看一遍,让他讲给我听,我们一起就某个人物或者某个情节进行一起探讨。
这个时候要把主动权给到孩子,让孩子多说,我们多选择倾听,“你都记得这个细节呀,真是太棒了。妈妈都没有记住呢,我要再好好读一遍。”
我还叫他“小吴老师”,每次去爬山,散步,他都会很认真地给我上课,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常常让我忍俊不禁,却还是装出一副啥也不懂、求知若渴的模样。
所以虽然他觉得我这个学生有点笨,但还是非常乐意给我当老师。
他在四岁半的时候慢慢可以独自看一些字不太多的书了,也开始想要用文字来表达。于是每次他说的时候,我就替他记录下来,他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自创绘本书。
当我告诉他这是他自己创作的书时,他激动得小脸通红,家里一来人就拿出来展览。
当孩子处在这个语言的敏感期,特别想要表达的时候,大人顺势而为帮助孩子,就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
成绩滑坡,阅读受阻
在孩子六岁上小学的时候,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超出同龄小朋友,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有自己新奇的观点,成为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还负责在中午休息的时候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大家都叫他“故事大王”。
海口小学作业很多,有些抄抄写写的作业我就给老师申请让他免写了,把大量的时间给孩子阅读。选书基本上也是按他的喜好,他把《父与子》还有《丁丁历险记》都读了很多遍。
发现孩子喜欢漫画书,我就会买一些与《中国通史漫画》类似的书和孩子一起看,也会把一些我认为内容比较好的,放在床头、沙发上或者书房触手可及的地方,但是我从来不会去强迫孩子去读哪本书。
到了孩子八岁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北京。海口学的知识都是很简单的,到了北京转学到三年级,这边的孩子放学后都背着书包去了补习班,成绩都很好,孩子的成绩开始在班上垫底。
老师开始着急,老母亲几乎每周都要被叫到学校里挨训。
数学老师对我说:“这孩子就是学习能力差,考试的成绩除了某某,就算他的成绩是最差的了。”我没有和她争辩,从这句话就已经知道了这个老师的认知水平在哪个层次,因为她如此武断地评价一个刚转学来不久的孩子。
最需要看见孩子的是陪伴他成长的妈妈,所以其他人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
这期间因为孩子的成绩很差,爸爸强烈的要求把书柜门给锁起来,不允许孩子再去看,让孩子去参加学科补习班。
为此,我和爸爸谈了很多次,才让他同意让孩子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看书。
老师仍然会发信息给我,说孩子需要改善的地方,我都是虚心接受。但是在转述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孩子老师说你最近各方面都有进步,但是某某方面需要改进下,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如何改进。
我从来没有因为老师投诉孩子而责备他,让孩子承受两面夹击的压力,更不把成绩不好的罪责归在阅读上面。
他每天写完作业后仍然是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对写作保持热爱,我也从来没有在意过他的作文评分。
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孩子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六年级的时候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我坚信尹建莉老师说的:“阅读多的孩子一定会开出智慧的花朵,只是早晚而已。”
耐心浇灌、一朝花开
孩子每天都可以自由选择读哪些书,每天坚持阅读两个小时左右,在五、六年级假期把金庸小说读了十几遍,经典的情节都可以背下来。
写作开始“顿悟”,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六年级时的作文经常被评为范文,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有个想象作文就是给几个关键的词语,然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想象文,孩子的作文得了全班的最高分。
他的想象作文被老师点名表扬之后,在家里开始熬夜扩写那篇童话,被老师拿到家长会上宣读,说这才是真正的才艺。后来被某亲子教育平台收稿,稿费1200元。
这一年,儿子取得海淀区作文竞赛一等奖,军娃即兴演讲一等奖……
花开终有时,耐心来等待。
不要说孩子读了很多的书,马上就可以有一支生花妙笔,写出锦绣文章。其实孩子的阅读往往第一遍是囫囵吞枣,第二遍是一知半解,第三遍是心有所悟,第四遍、第五遍或者第六遍才是恍然大悟,甚至于间隔一年后才能真正领悟。
儿子说:“同一本书每年阅读都有不同的感悟,就如同酿酒一般,酒越酿越醇厚,味道也越好。”
孩子读每一本好书,都是和一个智者在交朋友,对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思维的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阅读就如同每天吃的饭菜,成为孩子骨肉的一部分,支撑着孩子未来的人生。
孩子上初中以来,学科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有了手机之后也常常玩玩游戏,阅读的时间变少了很多。
但是他参加了文学社团,阅读与写作也仍然是他的爱好,历史和政治常常是满分,学科老师的评价是思想有深度和高度,特别是语文学科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老师说他的答案新颖精准,常常能让人眼前一亮。
写在最后
阅读是一项值得终身坚持的事情,我们不要执著于孩子是否阅读,而要先从自己做起坚持阅读。这种爱学习的精神传承,对孩子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或许孩子读了很多书,目前写作的水平仍然不见起色,也不要心急,就像植物没有开出花,但是它却在悄无声息中变得强韧,不再畏惧风雨。
阅万卷书的孩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一定有别样的高贵。
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吧,从现在起。
尹建莉父母学堂:教育学者尹建莉创始,1000万家长信赖。0-18岁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里都有解决方案。关注即赠【限时免费育儿咨询】专业服务。
作者介绍
香瓣,写手圈里最会做美食的,美食圈里最喜欢阅读与研究儿童教育的海淀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