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
预制菜春节礼包
抢占各大餐桌“C位”
不仅变身美食新宠
更成为餐饮界的新晋“顶流”
糖醋里脊、宫保鸡丁、梅菜扣肉、
酸菜鱼、八宝饭、红烧狮子头、
红烧猪蹄、干炸酥肉......

有了这些预制菜
过年做饭不用愁
让不会做饭的厨艺“小白”
也能轻松复刻餐厅级美味

随着预制菜的发展
现在下馆子到酒店吃饭时
吃到预制菜的情况都比较普遍
这些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
但无法满足现场烹饪新鲜度
这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今天我们请到
郑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晴
来说说大家关心的问题~
张晴主任表示
所谓的预制菜
又被称之为是预制调理食品
就是将可食用原料经过预加工
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产品
这种菜一般需要在冷链的条件下
贮存或运输
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
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根据需要配以各种辅料
可能会使用食品添加剂
具有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


从类型上看
预制菜一般分为4类

即食食品、即热食品
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比如我们平时吃的开袋即食的豆干、鸡胸肉,就属于即食食品;
需要用热水浸泡后或者加热后才能吃的方便面,就属于即热食品;
经过简单烹调就能出锅的鱼香肉丝、梅菜扣肉等,就属于即烹食品;
按照分量分装的净菜、净肉、辅料等的小炒菜组合,就属于即配食品。

张晴主任告诉小编
预制菜
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
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食物和烹调
省去了很多的精力、十分便捷
还能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空间和成本
我们平时点的外卖
大多数都是用即烹食品做成的
等待时间短、送餐快

但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的
无法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口感上也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
因此
预制菜可以作为传统菜的
一种补充和辅助
但无法完全代替传统菜





长期食用预制菜存在哪些问题?




1、营养不均衡

预制菜往往注重口感和味道,而忽视了营养均衡。长期食用预制菜可能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盐分和糖分,而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可能增加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2、添加剂摄入过多

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预制菜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等化学物质。长期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损害肝肾功能、影响神经系统等。

3、食品安全问题

预制菜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如原料不新鲜、加工环境不卫生、储存温度过高等,都可能导致预制菜中滋生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从而引发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

4、影响消化功能

预制菜通常经过高温处理,使食物中的酶和营养素受到破坏,降低了食物的消化率。长期食用预制菜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

张晴主任提醒
长期食用预制菜
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我们在饮食中尽量
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
全谷类食品和蛋白质来源
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
并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购买预制菜
并注意储存和加工方式
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价值
今年过年您吃到预制菜了吗?
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指导专家
郑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