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狗撵兔,不到头。在关中平原上,从秦皇汉武再到我的八爷,细狗撵兔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在久远的过去,放狗撵兔获胜的总是皇帝,而现在占据上风的总是我的八爷。八爷让一群狗儿同时追逐一只逃窜的兔子,从而挑起狗与狗之间的大角逐。平原旷野的风里,细狗逐兔成为了关中男人生命中别样的体验。
我属狗,也爱狗。对于狗的热爱,远胜过找个女孩谈恋爱。我想,我大概是延续了关中平原男人的血脉与喜好。关中逐兔,也称细狗撵兔,流行于今天陕西中部的富平、蒲城、大荔、白水、合阳等县。细狗逐兔,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记录了秦国太子携狗狩猎的场面,《史记》提到了李斯有此嗜好,《新唐书》说唐高祖李渊也曾牵狗逐兔于原野。
细狗逐兔,是属民间竞技和民俗活动,参加的主角通常是上百条汉子和上百条细狗。活动时间是冬季农闲,活动地点在空旷的原野上。人与狗有着共同的目标,一只即将出现的兔子。兔子出现后,一群狗儿同时去追逐,去捕获猎物。如果兔子落到了谁家狗儿的嘴里,兔子便归这家狗儿的主人所有。弱肉强食,是关中逐兔自古以来的规矩。
每当人和狗准备好时,发出放狗信号的是我那年已七旬的八爷。我的八爷,是关中平原上赫赫有名的狗王。八爷下达口令的那一刻,他手里举起一根木棍,扯开褶皱的脸皮,声嘶力竭地喊声“放”!顷刻之间,黄土地上,冬日的麦田黄尘滚滚,蓝天变色。上百只狗儿争先恐后地飞奔而出,上百个汉子打着呼哨,跟在狗儿的身后追赶。一只兔子,上百只狗儿在追赶。兔死谁手,最终只有一只狗儿会有收获。
关中的细狗群里,我唯独喜欢八爷家的阿龙。细狗可以理解为小巧灵活的狗儿,而阿龙正是细狗群里的极品。它身形瘦小,小腿健硕有力,两眼雪亮,身手矫捷。它和一群细狗在冬日空旷的青色麦田里奔跑,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不一会儿,阿龙又会远远地跑回来,嘴里衔着一只兔子。到了跟前,八爷不急于取下阿龙嘴里的兔子,而是环顾四周,看看其他狗儿的主人,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一句:收工!八爷一手拖根木棍,一手拎着兔子,后面跟着快活地阿龙,主仆一前一后离开了,留下一片眼羡。
我12岁有了自己的细狗。那是一条全身黄毛的细狗崽子,我给狗儿取名叫阿黄。阿黄是八爷给我的奖赏,原因是我写的作文《八爷和狗》登在了县报上。整篇文章,八爷最欣赏这一段——“狗逐兔,不到头,关中平原上,从秦皇汉武再到我的八爷,细狗撵兔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在久远的过去,放狗撵兔获胜的总是皇上,而现在占据上风的总是我的八爷。”
八爷身边有的是好狗,可偏偏没有女人。从我记事起,我八奶奶就在人世了。以后听村里人说,八奶奶是被我八爷活活气死的。八爷爱狗,把家里粮食卖光换回一条好狗。
我养的阿黄瘦小,但却具备了优秀细狗的气质。它腿上有腱子肉,身手利索,目光敏锐,我手指的方向,阿黄总能眼疾腿快地到达指定地点。有了自己的细狗,我的心里像长了草。我常常逃课,带着阿黄去找八爷,常常在他们出征途中加入进去。
我说:“八爷,陈老师今天讲田忌赛马,我最想看你赛狗。”八爷嘿嘿一笑,其他狗主人也跟着笑。大家在一条田埂边站定,狗儿也沿着田埂边站定,人和狗都待着八爷下达口令。就在这时,远处有个男人骑辆破旧的摩托车,颠簸着赶了过来,一条细狗就爬在他的后背上。摩托车近了,仔细一看,来人正是刚才为我批准了病假的班主任陈狗娃。
我最终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大角逐。关中逐兔,不用交报名费,我以年龄最小的选手参加了比赛。八爷下达口令前,右手把棍子伸向天空,上百只狗儿竖起耳朵,上百个汉子全神贯注。阿黄第一次参加大的赛事,浑身却散发出卓尔不凡的气质。
我夹杂在奔跑的人群中,莫名亢奋。尘土飞扬的天空下,上百只狗儿忽然不动了,它们围成了一个大圈。我急急地跑过去,拨开烟尘,看到最中间的是阿黄和另一只狗。它俩咬在了一起,争夺一只猎到的兔子。
我想保护阿黄,想让阿黄放弃。于是用棍子拨开了另一只狗,岂料阿黄趁机而上,冲上前去死死地咬住了对方的脖子……烟尘散去后,倒毙的兔子旁边,又多了一条细狗。死去的狗儿的主人,是村子里的平叔。平叔这人脾气大,看到自己的狗儿死掉了,心中极其愤怒。他额头青筋暴起,挥舞着棍子打向阿黄,阿黄一个躲闪,敏捷地奔向了远方。
几个月后的一天,锋芒初露的阿黄被人投毒致死。阿黄体内的毒性发作时,嘴里吐出的全是白沫。八爷端碗绿豆汤来救,已经无力回天。我哭泣着,看着痛苦死去的阿黄。八爷安慰我说,你要进城读书,没有阿黄倒也是一件好事。
狗年春节的前夕,离乡多年的我,重又回到家乡。漫步乡村的原野上,我想起了八爷和那条叫阿黄的狗。妈妈告诉我,八爷两年前去世了。八爷去世前,细狗撵兔已经被列进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保护项目名录。
八爷去世时八十多岁,这位狗王的葬礼显得异常热闹。除了亲戚邻里到场送别,赶来送他的还有五个县的几百条细狗的主人。据说,出殡当天来的汽车和摩托车,停满了村口的公路。不用想,这么多赶来送别的人,一定是往日和八爷牵着细狗撵兔的徒弟和伙计。八爷的葬礼,是村里几十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
我忘不掉孩提时的涂鸦文字,以及与细狗与八爷为伍的日子。现在想来,那段时日应是一种别样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有狗,有兔,就有关中平原上流传不断的故事。关中冬日的原野上,许多单调的日子就在细狗逐兔中变得色彩斑斓了起来,而人们的生命也因为追逐多出了些许奔放和热情。(文/樊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