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2588的Project M,更像是DITA为了向市场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只会做高端”的高端HiFi品牌。恰恰相反,在更亲民、也更不好做的中低端市场中,Project M却能瞬间凸显出自己的风格,也能从各方面感受到它的最大诚意。接近年末了,这样一个新鲜且经得起推敲的产品,还是可以简单聊聊的。
曾接触过DITA家的几条单圈塞,个人感觉这牌子在调音上比较能体现出圈味儿的“深邃”,就例如自家现役旗舰Perpetua,它的空间表达就狠深远、器音铺展的自然而然。对于单动圈中的古典乐爱好者来说很难不被吸引。Project M的调性就不太一样了,它削弱了一些自家旗舰型号的那股深邃,在声场范围上少了些宽宏大气,纵深和两边横向会稍有缩减,但客观来说在同价位它的这种空间层次依旧牛批。一首交响乐,器音从远处缓缓“递进”到近处的这种关系还是能有个很好的“线性”表达。但在情绪浓郁的老歌曲目上,Project M并没有一下子把你拉入到氛围当中的能力,它本身依旧是清澈、中正的,以不错的光泽线条和深浅交替的立体感来赢得独特的美感。
音色如外观一样,这条耳塞的腔体实在是相当清澈!咋说呢,同样是透明的树脂腔体,你一眼看过去Project M就知道这家伙应该是很贵的那类吧?就像当初我看到RS10一样,精湛的做工与规整的内部构造总忍不住会多看两眼。Project M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一整块高透明度树脂里面还包了一个封闭式的金属外壳,然后才是单元在里面。还有,它这次有点迷惑的是,真的会让人以为它是单动圈,但其实在导管处还塞了一颗娄氏动铁,但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动圈为主,动铁为“辅”,声音的90%是由那颗被包裹的9.8mm复合动圈负责的,而动铁则辅助、弥补极高频区域。这条塞子像自家历来产品一样,也还是蛮需要煲机的,就像展会那个听起来就比较自然放松一点点,总之狠狠煲没毛病。
其余在配件方面很是考究,线材插头可以更换(据说这种可更换插头系统是DITA最开始做的),线芯是DITA从卡达斯那买来并自己加工制作的,16股无氧铜线基,且五金插头也契合腔体形象。半透白的Final E套也显得协调,这耳套柱晚上还能发荧光属实意想不到,夜里找耳机倒是方便点。其次我认为DITA给这耳机配Final E套是明智的,在中频方面可以做适当的润色弥补,因为Project M的中频有较为明显的还原属性,不管是对前端还是音源,它都比较容易能勘测出音色状态和齿音,我在对比山灵的H5和新品H2时就用的Project M,同一首音源下的人声差异能在Project M身上较好的捕捉到。
按照这条塞子对各类曲风的适应度,我墙裂建议拿它来听绝大对数的交响乐和爵士,同时也兼顾多数的流行女声和ACG类音乐。拿手头一些适合交响乐的塞子做了对比(不论单元类型),Project M的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感有很顶的“支撑能力”。它的下潜深度虽然没有像Advar、月光金等那么的深,但胜在它的空间“天花板”很高啊....,也就是声场有很不错的高度,因此结像完全没有被压缩的痕迹,甚至秀长的形体在听拉弦乐时会很挺拔,精气神足!上面也提到它对器乐的远近关系和递进有着很好的层次和“线性”,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Project M对弱音和强音的转换非常灵敏且明显,就好比你看惊悚片配乐时一惊一乍的,这么说会不会被打....
Project M的发布自然有较高的热度,主要也是2K多的定价让烧友们相当感兴趣啊,不是Perpetua买不起,而是Project M更有性价比....
但随着试听基量的增加,我也收到了一些烧友的讨论,在中频这块大家觉得在演绎男声时会稍显清淡。我在初次听Project M时的感受是这样的:低频有量弹性好,中高频层次和信息量较多,整体素质又高,又稍微偏流行向。而当时关于它的人声,我觉得厚度与口型没有太明显的染色增益。带回家换了不同前端、不同音源以后,我瞬间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这玩意儿的中频非常吃前端音色!前面我就提到与H5、H2作对比时的差异,Project M在H5下的人声是齿音少、偏暖的,而在H2下就多了一些齿音、亮度略微提高。因此我也建议入手Project M的用户在不换线不换套的情况下去用一些饱满型前端作搭配,例如M7、H5、KANN ULTRA、R5二代等等。而搭配DITA自家的那个Navigator小尾巴,在音色上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比普通小尾巴下的声音会更扎实、更有冲击力。当然,不听人声的用户就随便搭配了,这塞子基本上都能轻易展现出自己高频的透亮劲儿,高频延展还非常深和长。
大概,就是这么个动静,一条声音挺拔、音色细腻、微动态极为灵敏的耳机,比多数同价位耳机拥有更深的层次,听起古典乐和爵士乐很是耐人寻味。如果你想更变态的扩大这份感受,不差钱的话入条“PPT”也不是不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