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脆皮”究竟脆在何处

年轻人“脆皮”究竟脆在何处

首页枪战射击豆豆人生存沙盒更新时间:2024-05-02

前段时间,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离谱的受伤经历,如“伸个懒腰脖子断了”“打喷嚏致腰椎间盘突出”“迟到被罚写检讨,气出心脏病”,等等,缘由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他们因此自嘲为“脆皮年轻人”。

作为一个网络热梗,“脆皮年轻人”指新生代青年群体,年纪轻轻小毛病却不少,因为一些无意间的动作而导致了身体损伤或心理创伤,又被称之为“复合型老龄青年”。那么,当代年轻人真有这么“脆”吗,年轻人的“脆”,究竟脆在何处?

“脆皮年轻人”话题引起热议

“脆皮”一词,将年轻人的健康问题暴露无遗。实际上,造成脆皮的原因很多样。

一方面,年轻人追求“放浪形骸之外”,熬夜刷视频、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透支”了身体,导致各种慢性病症,进入亚健康状态。我们曾在《“朋克养生”横扫青年群体的背后》一文中进行过相关论述。

另一方面,针对年轻人“脆皮”现象,笔者认为更该把目光移至心理层面的症候。中科院曾对8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调查,发现这一群体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大约分别是21.48%和45.28%。可见,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此外,其表现维度是多方面的。

比如,日常“破防”,情绪脱轨。大到高考失利、被裁失业,小到游戏输局、体重上浮,甚至只是突然冒出的一颗痘,都能成为压垮年轻人的一根稻草。他们大喊着“我破防了”,继而不自觉地陷入情绪漩涡。

比如,生活不易,感到“蕉绿”。年轻人的焦虑有些来自外界施压,如长辈逢年过节的夺命连环问,无可遁形的同辈压力,以及“工资跟不上房价”的现实窘境;有些则来源于自我要求,对完美容貌的追求,对工作更上一层楼的期待,等等。

再如,社交恐惧,自我隐藏。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不熟的同事搭乘同一部电梯,默默掏出手机,滑动页面,假装忙碌。从低头族、“小透明”到宅文化,“社恐”似乎成了年轻人的保护色。但“社恐”未必是真正害怕、恐惧社交,而是假借其名,回避社交。

当然,“脆皮”不是个贬义词,甚至被不少年轻人拿来作梗自嘲。他们在“脆皮”的同时,却又坦然面对,用黑色幽默式的表达将生活中的压力娱乐化、轻松化、戏谑化。

戏谑归戏谑,这也警醒我们: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身处信息时代,部分年轻人的自我期待与生活现状存在的落差,向外化成了风尘仆仆的人生旅途,往内则体现为略显空虚的精神世界,两相叠加,导致他们的情绪管理面临一定困难,最终引起不同程度的“脆化”。

一方面,社会加速迭代,竞争也日益激烈,“追求最优绩效”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人生目标,给年轻人套上了无形的枷锁。相较于老一辈,年轻人的视野更开阔,需求更多样,达成难度也水涨船高。高远的理想、不服输的劲头、不将就现状的背后,都需要加倍去奋斗。从学校到社会,从成绩到业绩,年轻人面临着不少压力,是身心的双重疲累。

另一方面,网生代群体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虚拟与现实的失衡。部分人偏爱线上社交,面对直击痛点式的线下交流,习惯以内向为由搪塞。久而久之,这些未能消解的负面因子便可能成为导火索,导致情绪出现过山车式波动。

再者,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给年轻人的精神聚集提供了客观环境,“脆皮”现象一经曝出,网络算法迅速将其推送到青年群体中,在圈层内形成信息茧房。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一些人为追求合群积极对号入座,利用“脆皮”造梗,不知不觉陷入“虚拟狂欢”之中。这种病毒式传播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造成一种到处都弥漫着“脆皮”的假象。

“脆皮年轻人”走红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不过是在无病*”。但简单地贴标签、笼统地归因,无法解决年轻人的“脆皮”问题,甚至可能加深隔阂、恶化状况。需要走进年轻人、理解年轻人,明白年轻人的“脆皮”,究竟脆在何处。

社会、家人、朋友要合力搭建“支援体系”,给予年轻人有温度的关怀。国家卫健委近年来多次发布心理疏导相关工作方案,专业心理知识通过大众科普走进青年群体,让年轻人更好地正视并接纳自己。一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以“525心理健康节”等为契机,举办模拟沙盘、倾听分享会等心理团建活动,为“脆皮”年轻人提供宣泄倾诉的环境。

家人和朋友也应善于倾听交流、亲密互动,以更包容亲近的心态理解相助,让年轻人的“脆皮”疗愈有处可栖。

而年轻人也正通过富含“Z世代”个性的方式,实现自我解救与纾困。比如,年轻人热衷于购买“爱因斯坦的大脑”“好运喷雾”等虚拟“情绪商品”,这种看似不能理解的消费行为,实则是他们竭力在无趣中制造有趣,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获得难能可贵的悦己体验。此外,深谙互联网社群文化的青年群体活跃于各类社交平台小组中,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分享故事、提供经验,一层层织密保护“脆皮”的外衣。

但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力量的介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药。我们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短暂的轻松和愉悦,但要想根治情绪“顽疾”,最终还是得看个人的内在驱动力、治愈力。在实践与思考中逐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减少内耗的开始。

作为社会转型期青年特有的心理特质,年轻人“脆皮”现象值得被关注,但不应片面解读、赋予标签、一味夸大,更好地对症下药才是良策。年轻人的“脆皮”不是一种被动无能,而是一种积极应对。脆而不碎的他们,正努力“支棱”起一道内核稳定的心墙。对于他们,不妨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包容、关爱。

来源:浙江宣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