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电子战飞机有多难,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改装电子战飞机有多难,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页枪战射击飞机大作战红包版2023更新时间:2024-04-27

前不久,德国决定为空军订购15架新型“台风”EK电子战飞机。该型飞机将在现役“台风”战斗机基础上进行改装,配备瑞典萨博公司生产的阿列西斯电子战组件,用来取代老旧的“狂风”ECR电子战飞机。

电子战飞机,是专门对雷达、通信、指挥控制和电子制导等系统进行电子侦察、干扰和攻击的特种飞机,在电磁频谱作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战中,电子战飞机对于支援干扰、压制敌防空系统、掩护攻击机群实施突防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因此有着“空中战力倍增器”的称号。它的存在,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空战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

改装电子战飞机,既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更需要雄厚的工业实力作支撑。以新型“台风”EK电子战飞机为例,该项目集结欧洲多国科技力量,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投入巨额资金,足见改装之困难。那么,改装电子战飞机,难点到底在何处?本期,让我们一探究竟。

改装电子战飞机有多难

■王东旭 李 伟 李博涵

电子战飞机概念图。资料图片

紧跟主战机型迭代升级

电子战飞机,是现代空军武器阵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前,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列装了电子战飞机,但主要来源于购买他国产品,能够自主制造电子战飞机的国家很少。这种飞机大多由战斗机、运输机、轰炸机等机型改装而来,对于缺乏大型飞机和先进战机制造技术的国家而言,无疑抬升了研制门槛。更进一步而言,拥有成熟战机也不代表能制造电子战飞机,这依然是一场高难度的跨越,背后充满各种技术挑战。

为了满足电子战飞机的功能需求,一般要对其原始平台进行结构调整。内部结构上,需要调整座舱和进气道等散射源部件的布局,为电子战系统留出空间,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红外辐射和雷达信号的强反射。外部结构上,需要在机翼和翼尖等位置安装数个电子吊舱装置。

回顾诞生初期,世界各国多以轰炸机为主要平台发展电子战飞机。二战期间,随着警戒雷达大量投入战场,轰炸机受地面炮火威胁加剧。为此,盟军特别研制出针对雷达的有源干扰设备、电子告警装置和无源干扰设备。英美两国将战斗机和轰炸机上的武器拆除,装上了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设备,改装为专门执行电子支援掩护任务的飞机。早期的电子战飞机由此出现。

后来,随着喷气式战斗机发展,空军作战范围越来越大,轰炸机改装的电子战飞机只能在防区外执行电子干扰任务,无法深入最危险的地带。与此同时,防空导弹横空出世,对战机造成巨大威胁,以“软*伤”为主的电子战飞机亟须向“硬*伤”转型,开发直接发射导弹击毁地面防空目标的作战功能。

为此,科研人员开始在主战机型基础上改装电子战飞机。美国空军推出EF-111A“渡鸦”电子战飞机,海军推出EA-6A/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电子战飞机迅速从战场上的配角,摇身一变成为战机进攻的“黄金搭档”。

相比轰炸机等大型军用飞机,将战斗机改装成电子战飞机难度更大。使用战斗机改装时,为了追求电磁压制能力和电子控制权,不得不牺牲电子战飞机的机动性能、载弹量和机体结构强度等要素。改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必须绞尽脑汁衡量各种性能,进行合理调整,才能成功改装一款电子战飞机。

除此之外,改装电子战飞机,繁琐的工艺也是一大挑战。除了要加装电子干扰系统和吊舱,电子战飞机需要重新进行电路走线和改进通信设备。据报道,“台风”EK电子战飞机改装过程中,还需要对座舱和挂点进行优化升级。

在这一系列改装的基础上,电子战飞机要真正投身战场,须结合实际需求调整配置。俄罗斯的苏-34M电子战飞机,就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战术吊舱,还专门配备了一套塔兰图尔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为攻击机群的其他战机提供有效电子防护,还可以主动发射信号进行电子干扰。

并非装上电子吊舱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电子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拥有不可撼动的战略地位。自主研发电子战飞机,是不少国家一直以来的愿望。

通过“成熟一代、改装一代”的方式,许多国家渐渐拥有了一定的战斗机规模和相应战机的维护使用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自主研发的任务电子系统“嫁接”到成熟的战机上,比如F-18战机、“台风”战机等。

“台风”战机由于空间宽阔、滞空时间长、发动机可靠性高,改装潜力较大,成为研制电子战飞机的优质平台。不过,改装后的“台风”EK电子战飞机每架高达上亿美元,维修维护更需要不菲花销。以“台风”EK项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将战斗机改装成电子战飞机,不仅仅是装上电子吊舱那么简单,需要“脱胎换骨”——

改装第一步,是对舱内功能区进行密封处理。座舱蒙皮、窗户、门缝等处通常要进行电磁屏蔽,以减少电磁波侵入,保护机上人员安全。改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重量、尺寸和散热等因素,合理安排设备在飞机内部的安装位置。

改装电子战飞机除了“室内装修”,更棘手的问题是“室外构设”。要在战机原本平整的机身上加装吊舱及各类天线,必然引起气动特性发生变化,使得战机载弹量和机动性能下降。因此,“台风”EK项目的机体结构材料,除鸭翼外,在机身、机翼、腹鳍、方向舵等部位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维持战机高速行进时优异的操作性和机动敏捷性。

由于大量加装电子吊舱,电子战飞机必须提高供电、液压和冷却系统的功率,以满足各式大功率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电子吊舱,通常需要飞机发动机和额外安装的发电机同时供电。发电机供电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机载干扰设备的性能提高。“台风”EK项目就包括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在保持原有尺寸的基础上提升机载设备功率承受上限。

不得不提及的是,“台风”EK项目的单座座舱设计存在明显不足。多数电子战飞机都采用双座或多座设计,例如美国海军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为4人机组,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是双座机。多座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多名飞行员能够分工合作,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相比之下,单座型电子战飞机必须配备更智能的操控系统,否则作战效能难免逊色于多座机型。

改装五代机面临两难之境

2023年初,美国国会否决了美国海军EA-18G电子战飞机退役的提议,并明确提出——必须保留25架EA-18G驻扎在海军航空站,126架EA-18G驻扎在航母上。

这个决策,与4年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换装F-35B战机后完全淘汰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的决策大相径庭。一时间,“五代机是否需要发展电子战飞机型号”,成为广大军迷的热议话题。

对于五代机而言,电子战飞机所需要的探测、通信、电子干扰等功能,很大程度上与五代机本身具备的隐身能力相互矛盾——因为对外发射的电磁信号功率越大,越容易被敌方发现。

除此之外,电子战飞机吊舱需要外挂才能使用,即使采用保形吊舱尽可能降低影响,还是会对战机原本的隐身布局造成破坏。由于平台限制,隐身战机能携带的电子战武器功率较低,如果将隐身战机电子战化,战斗效能很难与平台自身价值匹配,功能设定也不符合隐身战机在当前空军装备中的定位。

由此看来,专业性更强的电子战飞机似乎是更好选择。然而,在电子战领域内,第四代电子战飞机很难帮上五代机的忙——缺乏隐身设计,难以掩护隐身战机;作战半径较小,需要在加油机辅助下延长航程,实际作战中会将更多战机置于危险当中……

因此,美军在研制F-35战机时开始重视电子防御能力打造,置入了大量的微型电子对抗设备,通过分布在机身各部位的传感器,对所有具备威胁性的电磁波进行侦察、收集、定位和确认,希望在不降低战机隐身性能的同时应对敌方侦察手段。但在真正遭遇电子战时,F-35战机的表现并不理想。有媒体报道称,F-35战机在受到电子干扰后发射导弹未能命中目标,打击精准度受到很大影响。

上个月,美国《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通过。美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NGAD的招标计划被披露,关于NGAD电子战能力的讨论逐渐增多。据报道,NGAD项目借助电磁频谱控制技术保障安全,同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努力实现隐身状态下的主动电子干扰。这一举动,显示出新一代战机融合电子战飞机职能的重要研发趋势。未来,隐身战机究竟能否在电子战领域进一步发展升级,还需拭目以待。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