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一方面核大国之间的博弈始终不断,另一方面部分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发展核武器,意图提升自身的战略威慑力和攻击力。
尽管“死手”系统等核捆绑措施的存在使发生核战争的几率无限降低,但这一措施也导致一旦发生核战极可能就会导致全球范围的核攻击,危及全人类。
那么,如果发生核战争,身为平民的我们要如何自保呢?
游戏画面
首先,有两个问题要搞清楚:核爆炸的直接*伤能不能防住?核战争导致的辐射到底会持续多久?
核爆一定会*死我们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可以说只要爆炸时咱们不是站在地面或者楼顶上抬着头看“太阳”,大部分人都有活下来的机会。
核弹对人员的*伤主要依靠爆炸时的光辐射、热辐射、各种放射性射线和爆炸后残留的辐射尘埃。
参考美国冷战时发放的防核手册上的说明:地下1米的普通杂物间、储物间就可以有效避免核爆的初次伤害。而地下3-5米的停车场、或是10米左右深处的普通地铁就可以基本“免疫”核爆产生的各种辐射射线。
我们再参考唯二经受过核攻击的战例之广岛核爆,其中最为令人惊讶的是距离爆心90米外的地下工事内有一人存活,爆心500米范围内的地下室内多人存活,要知道那时的地下室和地下工事可不是为了防核弹建设的。
美军轰炸广岛
当然,现代的核武器威力更大,但是现代的反导系统也在不断加强,现代建筑、主要是人防设施的修建也更为牢固,根据我国《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分级:
防空地下室分为甲乙两类,甲类防空地下室需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防生化武器。乙类防空地下室不考虑防核武器,只防常规武器和防生化武器。
其实即便是乙类人防设施,也对核攻击有极高的抵御作用,只要不是被核弹直接命中,很大概率可以帮助咱们存活下来。
毕竟核弹攻击为了*伤力最大化,一般都是选择空爆的。
如果很不幸咱们在核弹爆炸的中心,那除非是甲类防空设施,否则肯定会GG。
潜射核弹道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常用来作为核力量投送手段的的洲际导弹或者潜射导弹虽然拦截成功率不高,但其实很容易被探测到。
且不谈主要对手美国,即便是印度发射的弹道导弹,要攻击国内主要城市的话,从升空至抵达目标地点也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间一定会响起防空警报,所以就近躲入地下人防工程或者地铁、地下停车场等防护设施是顺利撑过核爆*伤的重点。
我国人防工程
那么,如果我们成功活过了核爆,地面和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存在多久?我们又需要在地下设施里躲多久呢?
网络上很多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说七十年的,有说上百年的,也有说几年的。
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核弹的主要装药铀235和钚239的半衰期都很长,分别为七亿年和两万四千多年,但是这些装药在爆炸当中都会被消耗掉,即便有部分没有发生分解的装药也会被高温瞬间汽化,然后伴随着冲击波扩散开来,在气流的推动下四处飘散。
所以说,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很快被稀释到大气中,并不会产生长久危害。不过,因为我们假设的是核战争,大量核弹爆炸,所以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肯定会很高,但依然会随着气流飘离引爆点。
这一点,冷战时期的大气层核爆实验已经可以充分证明,那时候美苏放核弹跟放鞭炮一样,就连推动大陆板块移动的沙皇核弹都引爆了,地球也没被放射性尘埃布满不是?
苏联核爆试验
当然,地面沾染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产生长期的辐射,但这些物质的含量并不会很高,并且会被雨水,尘埃等不断带走。
这一点也可以参考日本(没办法,谁让你是唯一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广岛和长崎。
核爆过后,救助队伍立刻就出现在了爆炸范围内,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在短期内死亡,离爆炸中心较远的幸存人群后期致癌率也远远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城市的重建工作更是在5年内便已开始。
所以,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在经过数天至十数天的沉降和冲刷后,短时间接触或者暴露其中是远远达不到致死量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完全可以在核爆过后一段时间内从地下防护设施中走出,逃往安全地区。
核爆后参与清理的日本军人
说了这么多,核战争爆发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核战争爆发前不会没有预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一系列军事部署会首先展开,随着冲突升级,会从军事冲突,局部战争,全面战争向核战争逐步演进。
这时的我们在听从战时政令的同时,可以开始有意识的寻找避难场所,如果条件允许,远离重要工业城市、一线城市和港口,因为这里会是重点打击对象。如果城市已经军事管制,就要就近寻找避难场所。
同时要注意储存物资。
战时的物资分配是相当严格的,不要试图哄抢,因为军事管制时期这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在合理分配已有物资,尽可能做好后期物资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生存物资问题。
这些物资的选择尤为重要,要可以长期储存,高热量,易携带,方便加工,蔬菜水果肉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主进行脱水和腌制处理,以便保存。
还要囤积常用药物和食盐,这些都是必需品,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活下去。这里标一下重点,碘盐不抗辐射!不抗辐射!不抗辐射!要抗辐射需要碘片!
物资中最重要的是水源。
桶装、瓶装水当然是最好的水源,但在没有很多容器的时候,也可在避难所内通过修葺水池,挖掘水坑等方式大量储存饮用水。水池和水坑要与外界隔绝,最好有密封措施,最不济有个盖子。要知道,核爆后地面上的河流和水源一定会被污染,所以无法使用。
50年代美国家庭自建的避难所
在选择避难场所的时候,有两种选择,各有利弊。
一种是跟随大部队进入地下防空洞,地铁站等大型防护设施。
选择这种避难场所的好处是很可能会得到军队的保护和政府的物资补给,但是一旦补给出现问题,物资很可能会迅速耗尽,难以撑到最后;还可能因为物资分配问题引发矛盾,继而引发*乱,有一定的风险。
另一种选择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熟人组成的小队为单位,自行选择避难场所。
与第一种选择相反,这种选择的优点是人员数量少,在储备好物资的情况下可以在无外界补给的情况下支撑较长时间。
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人员数量少,不会有军队保护。并且小型地下室等避难场所抗爆能力差,发生核爆时死亡率就高,核爆过后的救助优先级也会落后于大型避难所。
不管选择哪种避难方式,只要我们成功撑过了核爆炸和十数天的躲避期,就算是胜利。
电影中的大型避难所
至于后期选择冒险外出求助,还是继续等待救援,就看物资的储存量和战争发展情况了。
物资足够的话建议在积极获取地面情况的同时继续等待观望,虽然理论上讲通过空气流动和十几天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外面的世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是可以短时间停留的。
但毕竟出去后去哪里求救,到哪里找避难所和收集物资都是不确定的。
直至出现物资储备只余下较短时间的存量,救援部队又迟迟没有到来的情况下,才应该开始考虑离开。这时应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前往下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最近且可能寻得物资和救援的地下或地上防护场所,比如战时政府物资补给战或者大型避难所。
这里的个人防护品最好是战时发放的防护服,假如在没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长袖衣服和长裤靴子包裹全身,外面罩以雨衣、头盔等普通防护品应急,要确保皮肤不裸露在外,尽可能不与地面上的任何东西发生接触。
之后,重复搜集物资,寻找避难所,等待和寻找救援的步骤,一直到得救,此时人力已尽,生死就交给命运来决定了。
友情提示:学会开车很重要
但是,如果第一波打击过去一段时间后又来了第二波。
我们也不要悲观。
我们可以和家人告别,然后抬起头,挺起胸,指着天上飞来的核弹,摆一个漂亮的姿势,大喝一声:“来吧!我不怕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