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识的边缘,所有的想象力已经失去了意义。这里生活着一个丑陋的族群,他们面目狰狞、行为怪诞。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或许是异域世界的小丑,但是总有一些瞬间,你会感到他们与我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相似之处。如果你想一探究竟,那么,欢迎来到“腐朽之城”。
提到安东· 塞梅诺夫(Anton Semenov),你或许并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到创作了一系列怪异生物的“gloom82”,你可能会立即想到ins上面那个鼎鼎大名的数字艺术家。
来自俄罗斯的安东,居住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布拉茨克。这座城市位于安加拉河上游,始建于1631年,后被水库淹没,并于1955年在附近的皮亚诺沃重建新城。现年28岁的安东,是当地一家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从出生到现在,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座曾经覆灭又再度重生的灰色城市。
儿时的安东曾经在儿童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但因为对所画的东西毫无兴趣而最终没有完成学业。在俄罗斯,有许多艺术家从事油画创作,他们或者以当地的自然风光为题材、或者孜孜不倦地画着不同的静物。安东并不觉得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他的确厌倦了这样一成不变的创作内容与创作形式,他只想以自己的方式,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而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实现起来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布拉茨克,没有人谈论数字艺术,更没有老师可以告诉安东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数字插画师,几乎所有的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都在教授学生如何画好一幅油画。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大量与数字艺术有关的教程与线上互动沟通,让“倍感独孤”的安东克服了学习与获取经验的重重障碍。但是,安东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它只是一种强烈动机促成的结果。与人沟通虽然可以快速提高技能,而如果想要发展自己的创作风格,则需要一些必要的疏离与隔绝。
一个典型的、属于安东的创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他会以素描的形式,用铅笔快速绘制出脑海中突然闪现的想法,再把这样的草图贴在数码绘画板上,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本参考。接下来,安东使用Wacom Intuos 5L、PhotoshopCS开始数字化创建工作,有些时候还会用到CorelDraw和3Dmax等软件来辅助创作。
“技术上完美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可以在情感上为之颤抖的作品,这不仅需要对创作满含激情,更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创作。”
安东认为,创作工具是人人都可以应用的,而学会捕捉那些无处不在的创作灵感才是最为重要的。在创作中,人们总是怀疑,是否真的可以完整且清晰地捕捉到那些无形的、稍纵即逝的灵感。而实际上,我们并非一定要刻板地描绘那些在心中产生的、可能无从下手的形态与色彩,思考和发掘的过程本身,已然可以让那些灵感更加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安东的“腐朽之城”中,烟熏般灰暗的主色调会让人联想到《寂静岭》中的“里世界”。同样令人感到惊悚的还有那些目光空洞、比例失调的怪物,他们身上跳脱的些许红色,更是一种“凶险”的色彩语言。而那些似是而非的行为、光怪陆离的场景、黑暗压抑的氛围似乎预示着某些即将来临的危险,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者:这是一个被遗落的世界。
而作为一幅画作,最大的缺失便是它无法发出声音,这让我们无法从听觉的角度去体会这个怪诞而阴冷的世界;然而,作为一幅画作,最大的优势也同样在于它无法发出声音,所有关于恐惧、关于悲伤、关于疼痛的无声尖叫,全部会在观者的内心深处产生,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更为立体的“腐朽之城”。
任何幻想,只要它还是幻想,都是目前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事物。从这一角度出发,安东的作品与其他任何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并无差别。而观者眼中的“美”与“丑”都是建立在既有的、个人审美观之下的判断,以这样的判断去衡量一幅满含幻想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显然也是干瘪与苍白的。简单来说,幻想是不能仅用“美”与“丑”来形容的,因为所有的幻想之境均出自作者的内心世界,它只是一种艺术的解构与再现,自然也都是彼此平等的。
“如果您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并在该行业中获得成功,您需要磨练自己的技术,并具备国际视野,在创作思想上做到独树一帜。此外,您还应该做好为之付出的所有准备,包括您的时间、生活以及每一次的呼吸。否则,这没有任何意义。”
——安东· 塞梅诺夫
眼缘艺志 第562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撰写: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